导图社区 研究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现代中小学教学策略第二章研究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笔记,主要包括学与教的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两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童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春晓》思维导图
亡羊补牢
一张思维导图帮您读懂唐诗《咏鹅》!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现代中小学教学策略 第二章 研究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一、学与教的理论
一、现代学习理论基础
1.转化学习理论
个体学习
工具学习
学习控制or操纵环境/他人;任务驱动、解决问题
沟通学习
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方法:想法,认知、意向、价值
转化学习理论
关注学习者如何解释、确认、重组已有的经验知识;注重学习者的反思活动; 非自发、非定有效率,由教学达到目标
四种类型
通过意义图式学习
学习新的意义图式
通过转化意义图式学习
通过观点转化进行学习
三种学习方式
解放学习
分布式认知
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间。 是一个包括认知主体和环境的系统。 是指:每一个学习者内化的知识和策略,是在与别人协作活动中被使用的,也是吸收他人观点而获得的; 要求构建“学习共同体”
含义
认知在个体内的分布
媒体中
媒介包括内部媒介(记忆)和外部媒介(计算机数据库、图表)
文化上
社会中
时间上
受人关注的原因
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vygotsky的历史文化理论
个体认知不仅与社会和文化有交互作用,而且就存在与社会和文化情境中。
人们开始寻求认知对临场和情境的依赖
3.学习共同体
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组成 关注学习的社会情境;强调沟通与群体动力。 分享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经历相互影响、促进的人际联系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教学理论基础
教师担任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认知工具:媒体(用于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进行探究学习和体验) 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最终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主体性教学理论
教师:乐教、善教、优教; 学生:乐学、善学、优学; 主体性教学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并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 自我教育的突出标志:学会学习
二、教学设计理论
乌美娜教授:教学设计是以最优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法、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以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核心“怎么做”; 铃木克林教授:教学设计是指为了真正满足教育需求,提升学习的效果、效率和魅力的方法。 效果:使所有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由学习而获得知识和技能,改变态度。 效率:最短时间-最佳学习效果。 魅力: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有仍想继续学习的心情—— 1.自豪感;2.受到夸奖; 学习最大的魅力:与自我实现高度相关的喜悦之情。
五大要素or基本环节
教学目标
学习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目的:有效教学
特征: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生成有魅力教学; 最低条件:学习者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模式ADDIE
分析analysis
需求分析、学习者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
设计design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
开发development
教师必须自己开发、积累在自己的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材料。 教学的一般过程:导入-开发-总结
实施implement
评价evaluation
全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