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唯物论)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不同回答划分怎样的派别及其主张
世界是什么
就同一性问题(统一)
不可知论:世界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五观
物质观(都承认本原是物质,但什么是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物质最小单位
缺陷一: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
缺陷二: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
缺陷三: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
恩格斯(外延):
物、物质(哲学的物)无非是各种物(自然科学的物)的总和
哲学的物与自然科学的物的关系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
干扰项:整体与部分
列宁(内涵):就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角度
物质是客观实在,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笛卡尔)划清界限
体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理论基础(实践性与唯物主义有密切联系)
运动观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及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相对静止绝对运动)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夸大绝对运动)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特殊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变动性,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有客观性
时间:物质运动的延续性顺序性,具有一维性(不可逆)
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具有三维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可变的)
意识观
起源
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强调实践,尤其是劳动
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本质
内容上客观的,形式上主观的,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物质与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起反作用(也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实践观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科学的,正确的,合理的实践方式)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
方法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两个原理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分析启示类)
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实践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到的最重要的结论
唯物主义自然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半截子唯物主义(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彻底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的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意识统一于物质不是说意识是物质,而是指意识离不开物质
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一定坚持可知论
唯心主义有可知有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