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道德观念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道德观念的思维导图,讲述了差序格局中维系着私人道德、团体格局的道德观念等,收藏下图了解吧!
这是一篇关于《乡土中国》第二、三章《文字下乡》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比较系统全面地归纳总结了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思考: 1.克己复礼中的“礼”为什么也不算“团体道德”呢? 2.形成乡土中国这种差序格局,除了儒家重人伦的教化,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助推,还有什么重要影响因素呢?
“道德”“法律”等一切普遍的标准,视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伸缩
痛骂贪污,为贪污的父亲讳隐;获得赃款,再骂别人贪污;自己贪污算“能干”
孟子最反对团体格局中的“兼善”,主张人伦差序
不同的道德观念
团体格局的道德观念
“团体”VS“个人”
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
团体与个人的关系,象征神对信徒的关系,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公正的维持者,全能的保护者
神象征团体,在神面前人人平等;神对每个人是公平的
牧师是上帝的代理者,政府是国家的代理者
政府由人民授权产生,保护人民的权利,否则人民有改革或废除之权,这些真理,不证自明
人与人互相尊重权利。人民通过宪法确保政府不侵害人民的权利
差序格局中维系着私人的道德
“克己复礼”“修身为本”,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
孝悌(亲属关系)
忠信(朋友关系)
找不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所有的价值标准依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仁”模糊不清,是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缺乏如“团体”般的具体性
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不分差序的兼爱,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团体的道德要素
团体格局中有“义务”
差序格局中的“忠恕”“忠义”仍是私人间的道德
团体道德缺失,强调私人道德
舜父瞽瞍杀人,舜最好弃天下,背负逃亡海边生活。成全私人间的孝道
舜弟象每天谋划杀舜反得封,孟子赞舜为“仁”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的区别
差序格局
安居的乡土社会,自食其力
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团体格局
先“国家”,后“公民”
部落形态,游牧经济,“团体”是生活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