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苏科版初二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中考党必看的物理知识点分享!下图包括了 声现象(中考占比4%) 、物态变化(中考占比4%) 、光现象(中考占比2%) 、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占比5%) 、物体的运动(中考占比2%) 等知识,快收藏学起来吧!
编辑于2019-08-20 02:08:13初二物理知识点
声现象(中考占比4%)
声音是什么
产生
物体的振动
传播
条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形式:声波
速递:V固>V液>V气(在15℃空气中,V=340m/s)
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比原声晚0.1s以上,距离是大于等于17m
应用:测距
声能
声音具有能量
应用:超声波钻孔机、超声波碎石机
乐音的特性(重点)
响度
概念: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决定因素:振幅(振动的幅度);还与发声体距离的远近以及声能的集中程度有关
举例:引吭高歌、低声细语
音调
概念: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决定因素:振动的频率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举例:女高音、男低音
音色
概念:声音的品质特征
决定因素: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
举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噪声及其控制
概念
物理学角度:声源作无规律振动且强度过大
环保学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噪声的控制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途径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可听声: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20000Hz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应用:B超、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
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特点:能绕过障碍物传的很远,且无孔不入,对人和建筑物有损害
应用:预报地震、台风;监测核爆炸
物态变化(中考占比4%)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温度
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摄氏度℃
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温度计的使用
构造:刻度、玻璃泡、测温液体
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
使用注意事项
测量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测量时,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容器壁和底
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仰视:偏小
俯视:偏大
体温计
构造特点
缩口
用前甩一甩
量程:35~42℃
分度值:0.1℃
六种物态变化(重点)
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吸热)
方式
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大小
3.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沸腾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放热)
方式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吸热)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降低
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热)
光现象(中考占比2%)
光的色彩 颜色
光源:本身发光的物体
人造光源
发光的灯泡
自然光源:太阳(月亮不是光源:靠太阳光的反射)
光的色散(牛顿实验)
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合光)
色光的混合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光具有能量
植物的光合作用
太阳能发电站
太阳能热水器
人眼看不见的光
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的光
不可见光:人眼无法察觉到的光
红外线:红光外侧存在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
特点:热效应比较显著
应用:红外线夜视仪、响尾蛇导弹
紫外线: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消毒
应用:验钞机、灭菌灯
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的形成
手影戏
小孔成像
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约为3x10^8m/s
平面镜(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能被人看见,且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虚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得到
光的反射(重点)
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反射光仍是平行的
漫反射:反射光杂乱无章的射向不同方向
凸面镜和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占比5%)
光的折射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领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特点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透镜
凸透镜
中间厚两边薄,对光有会聚作用
焦点F: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光心:一般把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
主光轴:把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表面的直线称之为主光轴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凹透镜
中间薄两边厚,对光有发散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难点)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视力矫正
近视眼:凹透镜
远视眼:凸透镜
物体的运动(中考占比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国际制单位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注意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
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迟的位置
2.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3.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国际制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时间单位还有分min,小时h;注意它们之间的单位转换
秒表的使用
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用速度公式求解到的是平均速度
运动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的过程
参照物: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运动的相对性: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力学(中考占比30%)
力(重点)
力 弹力
力的概念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弹力的性质
弹性
弹力产生条件
物体间相互接触
物体发生形变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重力 力的示意图
重力的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mg;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力的大小及力的图示
摩擦力(难点)
摩擦力的定义及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摩擦力的种类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及改变方法
压力大小
接触面粗糙程度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力的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与运动
运动状态
不变
原因
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物体本身的属性,只由质量大小决定
条件
不受外力
牛顿第一定律
受平衡力
二力平衡
等大、反向、同体、共线
F合=0
改变
条件
受外力,且外力为非平衡力
状态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
压强和浮力
压力
垂直作用于受压面的力
方向:与受压面垂直
作用点:在受压物体上
作用效果
决定因素
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的大小
压强(重难点)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公式:P=F/S
单位:帕(Pa)
1Pa=1N/m²
压强变化
增大压强
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
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产生原因
液体的重力与可流动性
特点
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公式:P=ρgh
只适用于求液体压强
大气压强
产生原因
气体的重力和可流动性
大小
P=760mmHg
变化
与海拔高度和天气有关
流体压强
与流速有关
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
浮力(重难点)
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
浮力
大小
决定因素
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阿基米德原理
F浮=G排
F浮=ρ液V排g
方向
竖直向上
求法
称重法
F浮=G-F弹
实质法
F浮=F下-F上
公式法
F浮=G排=ρ液V排g
平衡法
物体静止,合力为0,列方程求浮力
浮沉条件
F浮>G 上浮 ρ物<ρ液
漂浮 F浮=G
F浮=G 悬浮 ρ物=ρ液
F浮<G 下沉 ρ物>ρ液
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G不变,改变F浮
改变ρ液
改变V排
气球、飞艇
F浮不变,改变G
潜水艇
从粒子到宇宙(中考占比2%)
走进分子世界
分子的概念和大小
分子的特性
扩散现象
静电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理:电荷的转移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探索更小的微粒
探索微粒的物理学史
原子的结构
微粒的大小顺序
宇宙探秘
探索宇宙的物理学史
宇宙大爆炸假说
物质的物理属性(中考占比5%)
质量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t、g、mg、斤、两
单位换算
常见物体质量
邮票50mg
一元硬币6g
一个鸡蛋50g
一只鸡2kg
中学生50kg
教室空气300-500kg
测量
工具
秤、天平
天平使用步骤
步骤
观察:量程、分度值
调平:游码、平衡螺母
测量(全用镊子);左物右码,先大后小,移动游码
读数:砝码+游码
注意
不得超过量程
脏化液超不直称
奇怪的量法
特殊测量
累积法:大头针
差值法:液体
比值法:铁皮
卷纸的测量
密度
定义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影响
状态
水:1g/cm³
冰:0.9g/cm³
密度计算(难点)
鉴别物质
空实心问题
XX相等
模型
混合物
溢水
密度实验
器具
种类
量筒
量杯
注意点
绝对不可以放上天平
读数与液面凹处相平,否则仰小俯大
不用估读
方法
针压法
助沉法
溢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