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认知的概述》,包含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幼儿想象的发展、幼儿思维的发展等内容。
幼儿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讲述了心里与心理学、心理的基本特征、幼儿心理学的概述、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认知的概述
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
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感觉: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应
婴幼儿的感知觉
肤觉(触觉,温觉,痛觉)
前庭觉(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
嗅觉,味觉
听觉(20周胎儿已具备,14-19最好)
六个月到三岁易患中耳炎
因为咽鼓管短而平直
视觉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先天
感觉剥夺与轰炸
刺激过弱与过强
幼儿注意的发展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和主观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动用意志,排除干扰
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活动相结合
培养间接兴趣
儿童注意发展是稳定逐步增强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岁(5-7分钟)
四岁(15分钟)
五岁(20分钟)
六岁(25分钟)
七岁(30分钟)
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的概述
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信息的保存和加工就是“识记”
信息的提取包括“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回忆的初级水平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及时复习
婴儿的记忆
有一定回忆能力
自传体记忆
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的结束
幼儿的记忆发展
识记
有意识记,无意识记(用的多)
机械识记(用的多),意义识记
再认和回忆
幼儿回忆能力受活动的性质影响,在目标明确的活动中回忆效果明显提高
记忆恢复现象
幼儿特殊的记忆现象
幼儿的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
眼睛死定目标
特征定位策略
对识记目标加上“标签
复述策略
最常用最有效
组织性策略
分类
提取策略
对线索的利用
幼儿想象的发展
想象的概述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周岁察觉最初表现
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幼儿想象的特点
P79%
幼儿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概述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组织性的特点
间接性:指思维不是直接的认识事物
概括性:分类
组织性:指思维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发现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直觉行动思维
借助动作进行思维
从12-18个月表现智慧动作起一直延续到幼儿园小班
具体形象思维(幼儿园期的主要思维特点)
具体形象性
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抽象逻辑思维
必须借助语言和运用概念
表征
在头脑中运用表象预设动作的进程和结果
概念
是已一类事物的低层相似性为基础所作的心理分类
幼儿掌握的概念
实物概念
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和在生活中的感知联系来概括
按照物体的某一种特殊的非本质特点来概述
按物体的几种非本质的或自发的包括本质的属性形成实物概念
按物体的本质特点进行概括
社会概念
笼统的两极(好人和坏人)
已具体形象为分化依据
逐步已本质属性为依据
幼儿的计数受到以下五个原则的支配
一一对应原则
稳定次序原则
基数原则
抽象原则
次序无关原则
问题解决和推理
问题解决
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
推理
1.演绎推理,2.归纳推理,3.类比推理(2.3.幼儿常用)
婴幼儿的社会认知
2岁懂得别人心中的愿望(“他想要”)
4岁懂得信念(“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