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财管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2021年CPA财管第一章,从学科概述、利益关系、金融知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需要的可以收藏下哟。
编辑于2021-10-06 21:21:08财务管理基本原理
学科概述
内容
企业的三种组织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
公司
优点
有限责任
出资额为限
无限存续
降低风险
所有权转让容易
提高权益的流动性
筹资容易
资本市场筹资
缺点
代理问题突出
两权分离
双重课税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成本高
评估、验资等费用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研究对象
公司的投资和筹资决策
研究内容
长期投资管理
长期投资(非流动资产)
主体
公司
对象
经营用长期资产
非流动资产
方式
直接投资
与间接投资的区别
直接投资
实际控制实物资产,直接控制投资回报
间接投资
通过契约或更换代理人,间接控制投资回报
目的
获得经营所需的实物资源
不是吃利息赚差价
依据
净现值原则
赚经营利润
长期筹资管理
长期筹资(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
主体
公司
对象
长期资本
权益资本
长期负债资本
二者的组合称为资本结构
方式
直接筹资
直接向投资者筹资(股票、债券)
间接筹资
通过金融中介筹资(贷款、融资租赁)
目的
满足长期资本需要
避免短债长投的风险
出售资产偿债(偿债风险)
短期利率变动(利率风险)
营运资本管理
短期投资(流动资产)
保留多少现金
分配多少资本用于应收账款
分配多少资本用于存货
短期筹资(流动负债)
向谁借,借多少短期借款
是否采用赊购融资(应付账款)
制定政策+日常管理
核心概念
货币时间价值(货币→时间→增值)
现值概念
不同时间点的金额,必须折现对比
早收晚付
无利息的收支,晚收不如早收,早付不如晚付
风险报酬权衡
客观角度把握风险
单纯的不确定性,中性概念
风险和报酬存在权衡关系(富贵险中求)
高风险→高收益
低风险→低收益
无风险→无风险报酬率
主观角度把握风险(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
默认为风险规避型(共性)
风险相同,选收益高的方案
收益相同,选风险低的方案
主观上,风险是负面的概念
不同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有差别(个性)
激进型
高风险高收益方案
保守型
低风险低收益方案
考虑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
基础理论
现金流量理论(基础)(4要素)
关于现金、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论
现金
流动性最强
财管中的现金不含现金等价物
现金流量(流向)
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净流量
自由现金流量
真正剩余的、可自由支配的
企业价值评估
内在价值
委托代理理论
管理层腐败的温床,导致代理成本的发生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以自由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折现模型
理论最健全
使用最广泛
价值评估模型
价值评估理论(核心)
关于内在价值、净增加值、价值评估模型的理论
风险评估理论
风险报酬权衡
投资组合理论
组合的收益=证券的加权平均收益,组合的风险<证券的加权平均风险
资本结构理论
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资本成本、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
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的目标
利润最大化(缺点)
时间因素
风险
投入资本
每股收益最大化(缺点)
时间因素
风险
股东财富最大化(本书观点)
立场正确
站在股东立场
顾及他人
满足各方利益后才有股东利益
考虑周全
考虑了时间因素、风险、投入资本
测量准确
用股东权益的市场增加值衡量(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股东投资资本)
股价最大化(缺点)
测量不准确
投入资本变动
例如现金股利影响股价,但不影响股东财富
企业价值最大化(缺点)
立场不正确
站在股东+债权人共同立场
例如借款增加企业价值,但不一定股东财富
测量不准确
债务价值
投入资本变动
总结:缺什么,补什么
委托代理理论
研究对象
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各主体目标
股东
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
经营者
增加报酬
增加休闲
规避风险
钱多事少风险小
债权人
按约获得利息
到期收回本金
关系
有冲突
有协调
有合作
经营者与股东的关系
冲突
道德风险
不干好事,懒
逆向选择
净干坏事,坏
协调
监督(大棒)
财务监督
信息披露
审计
激励(萝卜)
奖金
股票期权
固定年薪不是激励
不是完全有效,也不是没有成本
最佳方法:min(监督成本+激励成本+代理损失)
股东和债权人的关系
冲突
资产置换
未经债权人同意,投资风险更高的项目
债权稀释
发行新债,旧债价值降低
协调
限制性条款/保护性条款
例如规定借款用途,禁止或限制发行新债
提前解除合同
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
利益相关者理论
概念
狭义:除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之外的,对企业现金流量有潜在索偿权的人
广义:一切与企业决策有利益关系的人(狭义+委托代理理论)
按利益相关程度分类
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
投资者(股东+债权人)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
代理人(经营者+员工)
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
外部影响(客户、供应商、工会、社区)
按合同利益分类
合同利益相关者
有合同法律关系,受合同约束(客户、供应商、员工)
协调:遵守合同约定,遵循诚信道德规范
非合同利益相关者
间接利益关系,无合同约束(社区居民等)
协调:法律保护程度低,社会责任政策
金融知识
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分类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
短期债务工具市场
短期国债/国库券
政府
可转让存单
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
商业票据
大企业
提示
货币市场工具都是违约风险极低、流动性极强的短期债务工具
凡是“票据”均可视为短期(不超过1年)
短期政府债券才能成为货币市场的交易对象(不能长期、不能企业)
资本市场
银行中长期存贷市场
银行长期贷款
有价证券市场
股票、债券、长期政府债券
提示
由于长期融资证券化的趋势,资本市场也叫证券市场
特点
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
场内市场
场外市场
特点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发行市场)
资金需求者(公司)首次把证券出售给公众
二级市场(流通市场)
证券不同投资者之间交易
特点
债务市场和股权市场
债务市场
债务工具
股权市场
股票
交易对象不同
金融工具类型
金融工具
合约:一方形成金融资产,另一方形成金融负责或权益工具
基本特征
期限性
有规定的偿还期限(股票例外)
流动性
迅速变现而不受损失的能力
风险性
本金和预定收益存在损失的可能性
收益性
增值的能力
金融三性
类型
固定收益证券
固定或固定公式计算出来
权益证券
对发行公司的所有权
特点
提示
优先股不是权益证券,而是固定收益证券
可转换债券是混合证券,不是固定收益证券
衍生证券
价值依赖于其他证券的证券
类型(4种)
远期
期货
互换
期权
用途(3种)
套期
行情是涨是跌,企业不赚不赔(对冲风险)
可以利用
投机
行情有涨有跌,企业有赚有赔(承担风险)
不应利用
套利
行情是涨是跌,企业稳赚不赔(不担风险)
有效资本市场无可能,期权套利组合有一定能力
金融市场参与者
非金融机构
居民
最主要的资金提供者,偶然有消费信贷需求
公司
偶然有闲置资金投资,最主要的资金需求者
政府
有时是资金提供者,经常是资金需求者
对比直接和间接金融交易
金融机构
银行(存款性)
商业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
农村合作银行
特许经营权:吸收存款
非银机构
保险公司
投资基金
证券公司
证券交易所
证券市场机构
金融市场功能
基本功能
资金融通
资金提供者→资金需求者
风险分配
将风险在资金提供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重新分配
附带功能
价格发现
买卖形成价格
价格引导资源配置
调节经济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
公开市场操作
调整(再)贴现率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西方经济学理论:利率是目标,不是工具
节约信息成本
降低了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相互匹配的信息成本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含义(2名字2动词)
静态的反映
价格能够同步的、完全的反映全部可用的信息
动态的反应
价格对新的信息做出迅速、充分的反应
外部标志
信息能充分披露和均匀分布
价格能迅速根据有关信息变动
前提
理性投资人
所有人都是理性的
独立的理性偏差
非理性的偏差是独立的、随机的、相互抵消的(不是系统的、一直的、相互增强的)
套利
理性的专业投资者通过套利,可以弥补没有抵消的非理性偏差
存在一个,市场就是有效的
有效的层次
正向推导流程
股价信息含量
历史信息
交易价、交易量
技术分析
公开信息
公司财报、国家政策
基本分析(含估值模型)
内部信息
未公开/内部人才知道
内幕交易
交易策略
市场有效⇒策略失效
长期平均的超额收益为0
技术分析失效
随机游走
历史信息对现在和未来股价没影响
过滤检验
过滤规则收益率≈购买持有收益率
弱势有效
基本分析失效
事件研究
事件只与事件日的超额收益率相关,与前后无关
基金表现
基金平均收益率≈市场整体收益率
半强势有效
内幕交易失效
内幕人交易
内幕交易收益率≈市场整体收益率
强势有效
反向检验方法
实践意义(2个不能,1个应该)
管理者不能通过改变会计方法提升股票价值
财务决策:实
会计方法:虚
巨大法律和道德风险
管理者不能通过金融投机获得超额收益
根据公开信息预测未来市场走势是小概率事件
市场有效排除的超额收益
实业公司缺乏从金融投机中获取超额收益的合理依据
管理者应该利用竞争优势在产品服务市场赚取净现值
管理者应该关注本公司股价,重视市场对企业的估价
估价反映出市场对公司行为的评价,检验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镜子)
管理层可以根据公司股价调整公司行为(校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