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字塔原理
关于写作和自己说话的一些方法指导。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经过金字塔原理训练后能够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利益点,关注点兴趣点和兴奋点,想去内容说什么怎么说掌握表达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编辑于2021-10-08 10:36:38金字塔原理
表达的逻辑
why用金字塔结构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成金字塔
两个需求
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每组思想最好不要超过4or5个,,凡超过就应当归类分组
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子主题
将事件组成逻辑单元—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表达,结论先行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规则
纵向:文章中任意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检测—能否用单一名词来表示该组思想
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不断对思想进行归纳和概括,直到没有与之相关的思想可以继续概括
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思想精华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纵向关系
疑问/回答式的对话
为什么会这样?
怎样才能这样?
为什么你会这么说?
好处:厘清思路
横向关系
演绎性思想组合
归纳性思想组合
序言的结构
背景
冲突
疑问
回答
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画出主题方框
设想主要疑问
面对哪些对象?
文章能回答读者关于主题的哪些疑问?
能确定,则将疑问写下来,不能则跳到第四步
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这个建议可行吗?
说明背景
把讨论的主题和背景相结合,作出关于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指出冲突
考虑背景中发生了哪些能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自下而上法
列出你想要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得出结论
初学者注意事项
一定要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正文应该只包括思想,而不应该才告诉读者过去发生的事情
序言应该只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在关键句层次上,更易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推理法
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故事应该是读者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故事
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何时引入背景
在能够作出关于文章主题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
独立==在此表述之前无需用其他表述来论述其准确含义
无争议==读者肯定能够接受,理解
引出背景的句子—将读者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作准备
什么是冲突
类似讲故事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序言的常见模式
基本结构
背景【s】
冲突【c】
疑问【q】
回答【a】
顺序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什么是关键句要点
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关键句要点也需要引言
序言该写多长——使读者了解的信息和你站在同一高度
原则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
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三个要素,即背景,冲突,答案
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常见模式
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
必须自己明确提出该疑问—读者的疑问是隐含的
背景==我们打算做x
冲突==需要你们做y
疑问==我们如何做y
请求支持式【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背景==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
冲突==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
疑问==我应该批准吗
解释做法式【我们应该如何做】
【s】必须做x
为什么
步骤一
步骤二
比较选择式【我们应该做什么】
【s】我们希望做x
【c】我们有各种不同的做x的方案
【q】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为什么此方案优于其他方案
选择c的原因以及放弃其他方案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想。。。就选择a/如果你想。。就选择b
咨询为例
项目建议书
方式1
【s】你遇到了一个问题(用1 2 句话来描述该问题)
【c】你已决定请第三方帮助解决此问题
【q】你是我们应该聘请解决问题的第三方吗
1 我们理解该问题
2 我们有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方法
3 我们在应用此方法上有丰富的经验
4 我们的项目安排非常的合理
方式2
【s】你遇到了一个问题(用3-4段说明)
【c】你希望通过咨询解决该问题
【q】你将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该问题
项目进度小结
结构1
【s】我们一直在处理x问题
【c】我们告诉过你,分析的第一步是确定y是否成立,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一步
【q】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构2
【s】我们在上一份项目小结中已经告诉过你x
【c】你要求我们调查y,我们已经完成该调查
【q】你们发现了什么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线性)问题-原因-措施
步骤—三段论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状态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是的主语或谓语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的隐含意义
步骤2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解决问题的方案
使用情况
读者更关心why,而不是how do
如果不受限给予解释,读者就无法理解需要采取的行动
注意事项
1 演绎推理的过程不要超过4个步骤
2 推导出来的结论不要超过2个
归纳推理 措施-原因-问题
必备技能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
准确识别并剔除该组思想中与其它思想不相称的思想
步骤
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名词【单一n】
要通过自下而上提问的方式来检查你的推理
区别
演绎推理过程的第二个思想必须是第一个思想的主语或谓语的评述
归纳则基于句子的结构,同组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演示的逻辑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多级标题法
方法
不同层次的思想用不同的标记区分
层次越低的思想离页面右端越近
同一层次的思想采用同一表达形式
注意
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相同的思想(观点,建议,论点等)应使用相同句型
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的精髓
标题与正文应该分开考虑
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
不要滥用标题【最重要】
下划线法
原则
必须严格使用疑问/回答结构
必须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
必须坚决把论点限制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框架内
数字编号法
呈现文章中思想的实际层次
行首缩进法
要用相同的句型表达观点
项目符号法
子主题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讲故事
承上启下
方法—从金字塔结构的前一部分中挑选一个词,一句短语或总结其中心思想,把它用在下一部分的起始句中
总结各部分内容
凝练的复述前文的主要论点和基调
得出完整的结论
让读者感觉到采取行动的需求和愿望
说明下一步行动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设计文字ppt幻灯片
清楚你要说的内容
清楚你要演示的内容
原则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文字应尽量简短
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字号应足够大
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设计图表ppt幻灯片
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然后选择最合适表现论点的图表样式
故事梗概
方法
序言尽量写的详细,把每个你想说的词汇按照你希望的顺序写下来
用写故事梗概的形式==写作的顺序从上到下依次为序言各要素,关键句要点和关键句下一层次的论点
初步决定你准备采用的呈现方法
准备好每张幻灯片的讲稿,确保整个演示像讲故事一样流畅
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
排练,排练,再排练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像)
必须把段落想象成某种形式,读者也能【看见】所说的内容
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强迫自己想象各种思想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图像转换成清楚的句子
解决问题的逻辑
界定问题
界定问题的框架
了解问题发展的历史
回答问题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我们不喜欢他什么(非期望结果)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
步骤
展开问题的基本部分
你的解决方案处于哪一个阶段(已经提出了,还是已经被接受了)
提出适当的疑问
检查序言是否呈现了界定的问题
检查金字塔是否回答了疑问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4要素
切入点/序幕
简单的设想和简短的描述
困扰,困惑
产生原因
外部原因
结构或流程所在环境以外的地方发生的变化
内部原因
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现状,非期望结果
目标,期望结果
具体数字,具体的最终结果
发掘读者的疑问
如何从R1到R2
知道如何从R1到R2,但不能确定是否正确
知道正确方案,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知道方案,已经实施,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行不通
确定了好几种方案,但不知道选择哪一个
知道R1,但不能清楚的描述R2,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知道R2,但不清楚自己是否处在R1
开始写序言P179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
解决方案行不通,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我们应该采用哪种策略
我们存在问题吗
实战案例
结构化分析问题
从信息资料入手
结构化分析
提出各种假设
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的结论
相应的采取补救措施
设计诊断框架
呈现有型的结构
了解行业的业务流程和主要趋势,以此为基础确定危险领域
寻找因果关系
财务结构P191
任务结构
树状示意图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活动(行动、措施)结构
设想所有可能造成该种结果的原因,并按适当层次分别联系起来
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
通过回答【是】or【否】,确认或排除其中一些原因
使用诊断框架
客户面临的问题
增长预测
部门管理目标
商业信息和管理需求
现有系统和流程
效率低的领域,生产率低的原因
控制差的原因
确保库存准确的措施,账簿-库存不相符的记录
现有资源,如何利用
分析的方法
在了解企业的基础上收集信息【P202】
建立逻辑树
步骤/关键问题
是否有问题
问题在哪
具体流程图or因果背景
为什么存在
具体流程图or因果背景
我们能做些什么
逻辑树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逻辑树
寻找解决方案
寻找各组思想的缺陷
是非问题分析的错误概念
是非问题不应该来自客户的问题,而是应该来自导致R1的背景
思考的逻辑
应用逻辑顺序
时间(步骤)顺序—强调活动本身
确定前后因果关系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步骤)
归类分组,检查步骤是否适当,是否遗漏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隐含主题
结构(空间)顺序—强调地点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为整体
程度(重要性)顺序—强调与某一产品或市场有关的活动
将类似事物按重要性归为一组,在每组中先强后弱,先重要后次要
创建适当的分组
明确指明每组中的项目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列入该组
识别调整不适当的分组
1确定该组思想的类型
2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
3找出各类别思想之间的顺序
灵魂拷问
能否发现某种逻辑顺序?
if not,能否发现这种分组的基础,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
如果某组中所列的思想很多,你能否发现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并根据这些共同特点将思想归纳分组,然后使用逻辑顺序?
创建逻辑结构
要求
各部分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顺序
根据活动本身
根据活动发生的地点
针对特定产品,市场或客户活动的集合
引出背景的句子—将读者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作准备
描述逻辑结构
若数量足够多,且同等重要则最适合的是在白纸上一次画出各个部分,向读者呈现使用的顺序
用结构顺序的概念检查思路
了解思路的归属,并进行分类==树形图
概括各组思想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若已经得出概括性思想
对其作进一步评论【演绎法】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要求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动作,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概括描述性思想(背景,信息)时,应说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意义)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在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步骤流程等)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明确到手中就先拿着成品一样==具体】
要求
1要有一个明确的最终结果、目标、或里程碑
进度可以量化
2步骤要具体可实施,而不是套话,空话
理顺思路的方法
1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这些行动
2根据完成行动产生的明确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使之更加明确具体
找出明确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方法
在采取下一个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同一层次
采取前一项行动以便产生后一项行动==前一项是后一项的下一个层次
理顺思想==尽量砍去其修饰成分,只留下最本质的核心内容
直接从这些行动、步骤、流程中,总结、概括行动的结果,目标
规则
该组行动步骤之间必须相互独立不重叠,完全穷尽无遗漏
总结概括性语句,必须说明完成各行动步骤之后导致的直接结果,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
这样做会怎样,不这样做又会怎样。
先用明确的语句表述各项行动、步骤、流程等,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在直接从各行动、步骤、流程等总结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要求
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
共性
针对同一类主语
找谓语共性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找主语共性
具有同一类隐含的思想
寻找这些思想间更密切的联系
完成归纳跃进,概括出主题思想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