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资委《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8号文件
这是一篇关于国资委《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8号文件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落实管控责任;严守套保原则;有效管控风险;规范业务操作;强化监督审查;建立报告制度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国资委《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8号文件
落实管控责任
坚持专业集中化管理原则
同类衍生品统一平台进行集中操作
商品类
以商品为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业务,包括大宗商品期货、期权等
货币类
以 货币为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业务,包括远期合约、期货、期权、掉期等
集团董事会核准业务资质
资产负债率高于国资委管控线、连续3年经营亏损资金紧张的子企业,不得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核准事项变更时,应有集团董事会重新审批
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或承担风险管理职责的专业委员会对业务资质核准提出审核意见
集团董书会核准的业务资质,及时报备国资委
集团审批年度业务计划
审核落实微末、保值规模、套保规模、资金占用规模、止损点或盈亏预警线等内容
对场外业务要进行严格审核和风险评估
集团明确分责任,落实监督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业务风险监控
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特别是保证金的监督
法律部门负责合同文本的法律风险评估
审计部门负责定期开展审计监督
严守套保原则
以降低风险敞口为目的
敞口规模
商品类不超过年度经营规模的90%
商品贸易类不超过年度实货经营规模的90%
时点净持仓规模不得超过对应实货
交易品种
品种分类管理
不同子企业,不同交易品种的规模指标
交易权限
符合生产需求的实际需要,避免短线频繁交易
禁止任何形式的投机
不得将绩效考核、薪酬激励与金融衍生业务单边盈亏挂钩,防止片面强调单边盈利
有效管控风险
建立金融衍生业务风险管理垂直体系
制定管理制度
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健康业务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
采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及时识别风险
针对不同类的、不同品种的风险,明确处置权限与程序
处置机制
日常
建立日报货周报制度
商品类建立健全业务信息系统
重大风险
自动风险应急处理机制
成立专门工作组织
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
妥善处理仓位止损,法律纠纷案件处理等工作
建立操作合规手册
明确职责
业务审批流程
风险管理要求
止损点或者盈亏预警线
应急处理
监督检查
责任追究
规范业务操作
合规管理
不相容岗位及人员分配原则
风险管理部
建立每日报告制度
交易部
制定具体方案、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操作
开展场外业务,应对交易工具、交易对手、合同文本等进行单独的风险评估、谨慎选择交易对手、慎重看展业务
商务部
保证金等资金账户实行专门管理
规范资金划转和使用程序,将强日常监控
对于未经校准的操作方案,不得援付资金,不得进行结算交易
动态开展资金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
严格履行保证金追加审批程序
不得已个人账户或个人名义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建立定期轮岗和培训机制
风险管理部门、交易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每月核对
授权审批
明确交易权限的人员名单、交易品种和制度
人员职责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终止授权或重新授权
严禁企业负责人直接操盘
强化监督审查
建立健全内审监督
每季度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超品种、超规模、超授权
是否存在重大损失风险
每年对操作主题审计
业务制度的健全
执行有效性
出现问题
及时报告并监督整改
产生重大损失风险,需暂停该业务整改问题
恢复业务需集团董事批准
会计核算真实性
根据《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国资委令第37号)等有关规定,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事项进行追责
建立报告制度
日常业务
每季度末将财务快报一并报送金融衍生业务报表
未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企业要进行“零申报”
年度经营状况
向国资委报送专项报告
年度业务开展情况
业务品种
保值规模
盈亏状况
年末持仓风险评估等
套期保值效果评价
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审查意见
其他重大事项
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投机、风险业务
开展投机业务或产生重大风险的24小时内向国资委专项报告
处理情况建立风险制度
特殊业务需求,提前向国资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