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膜学习笔记
本图梳理了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四章内容,包括细胞膜的生物组成与生物学特性、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穿膜运输。
包含了通过细胞融合或拆合、核质交换或核移植、染色体或基因转录以及经由细胞培养和筛选,按照人们预先的设计。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六章线粒体讲述了形态、数量、结构、化学组成、遗传体系、化学渗透学说、核编码蛋白质的转运。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细胞骨架与囊泡运输,讲述了微管、肌动蛋白丝、中间纤维、细胞运动等,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细胞膜与物质的穿膜运输
细胞膜的生物组成与生物学特性
基本概念
细胞膜
包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维持细胞特有环境
细胞内膜系统
细胞内由膜围成的各种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核膜及囊泡
生物膜
质膜和细胞内各种膜性细胞器的膜总称
单位膜
电子显微镜下,生物膜呈“两暗夹一明”的形态结构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脂类构成细胞膜的结构骨架
磷脂——主要成分
头部
亲水基团+磷酸基团
尾部
脂肪酸
膜内层
磷脂酰肌醇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膜外层
磷脂酰胆碱
鞘磷脂
胆固醇能够稳定细胞膜和调节膜的流动性
存在于真核细胞(动物和少量植物细胞质膜上)
定位
糖脂位于非胞质面
分布
细菌和植物细胞
甘油磷脂的衍生物
一般为磷脂酰胆碱衍生物
动物细胞
鞘氨醇衍生物
最简单的糖脂——脑苷脂
最复杂的糖脂——神经节苷脂
红细胞膜中含有ABC血型糖脂
存在形式
球状分子团,把尾部藏在里面
脂质体
根据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现象制备的人工膜
膜蛋白
功能体现者
类型
内在膜蛋白
穿膜蛋白(70-80%)
多以α螺旋构象(少数为β折叠片层围成筒状)穿过脂双层,可单次、多次跨膜
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处理使其分离
离子型去垢剂
SDS
作用强烈,不利于对其功能研究
非离子型去垢剂
Triton-X100
用于膜蛋白的分离纯化,也可去除内膜系统,以便于对细胞骨架及其其它蛋白质的研究
外在膜蛋白
周边蛋白(20-30%)
位于脂双层的内、外表面,通过非共价键间接与膜结合
膜结较合弱,易从膜上分离
脂锚定蛋白
脂连接蛋白
位于细胞膜两侧,以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
糖类
细胞外被(糖萼)
质膜中糖蛋白和糖脂向外表面延伸出的寡糖链部分
细胞表面
包括细胞外被、细胞膜以及细胞膜下富含细胞骨架蛋白的胞质溶胶部分
细胞膜的生物学特性
膜的不对称性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
膜脂的不对称性
磷脂和胆固醇(相对不对称)
仅为数量上的差异
糖脂(绝对不对称性)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绝对不对称)
膜糖的不对称性
膜的流动性是膜功能的保证
膜脂的流动性
分子运动
侧向扩散
旋转运动
“钟摆”运动
伸缩震荡
翻转运动
旋转异构
影响因素
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
脂肪酸链的长短
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
相变温度上
相变温度:在生理条件下,膜大多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脂双层的性质从液晶态转变为晶体凝胶。
固醇环限制运动,稳定质膜
相变温度下
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集
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例
膜蛋白的影响
膜蛋白的流动性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膜蛋白在膜脂中可以自由漂浮和在膜表面扩散
能够围绕与膜平面相垂直的轴进行旋转运动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片层结构模型
细胞膜由“蛋白质-磷脂-蛋白质”的三层夹板样结构
单位膜模型
电镜下呈现“两暗夹一明”的单位膜结构
流动镶嵌模型
提出者
Singer,Nilson
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分子的流动性。
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脂筏模型
脂筏
脂质分子不是一个完全均匀的二维流体,内部存在富含胆固醇和鞘脂以及特定种类膜蛋白组成的微区。
特点
脂筏区域比其他部分厚,更有秩序且较少流动,周围是流动性较高的液态区。
提供一个有利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形成有效构象的变构环境
功能
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穿膜运输
膜的选择性通透和简单扩散
膜的选择性通透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高脂溶性物质容易穿越脂双分子层,分子量越小,脂溶性越强,速率越快。
简单扩散
小分子物质
醇、苯、甾类激素以及二氧化碳、氧气、氮气
条件
保持一定的浓度差
溶质必须能透过膜
膜运输蛋白介导的穿膜运输
膜运输蛋白
载体蛋白
改变自身构象
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
水溶性通道贯穿脂双层
被动运输
非电解质
浓度差
电解质
电位差、浓度差
易化扩散
载体蛋白介导的被动运输
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结构特异性
有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载体蛋白介导逆浓度梯度的耗能运输
逆浓度梯度
消耗能量
利用能量的方式不同
ATP驱动泵(ATP驱动蛋白,运输ATP酶)
P-型离子泵
穿膜运输阳离子
Na-K泵
1分子ATP转运3个钠离子结合位点,2个K结合位点
Na依赖的磷酸化和K离子依赖的去磷酸化
Ca泵
肌浆网、内质网膜
1ATP-2Ca
质膜
1ATP-1Ca
H-K泵
V-型质子泵
膜性酸性区域
H-泵
不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F-型质子泵
存在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叶绿体膜中
H-ATP合成酶
H顺浓度梯度,是ADP生成ATP
ABC转运体
以ATP功能的运输蛋白
用于肿瘤细胞和抗药性研究
协同运输
一类由Na-K泵与载体蛋白的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
对向运输
共运输
载体蛋白介导
离子通道高效转运各种离子
通道蛋白介导的被动转运,双向
有高度选择性
转运速率高
不持续性开发
配体门控通道
离子通道型受体
乙酰胆碱型受体
电压门控通道
膜电位改变敏感
开放时间短
存在于可兴奋细胞
应力激活通道
内耳听觉毛细胞中的听毛
水通道介导水的快速运动
持续开放的膜通道蛋白
转运速度快
水分子移动方向完全由膜两侧的渗透压决定
水通道蛋白家族
AQP1、2、4、5、6、0
专一性通透水分子
AQP3、7、9、10
通透水及甘油尿素等小分子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穿膜运输
胞吞作用
胞吐作用
细胞膜异常与疾病
载体蛋白异常与疾病
ABC转运体蛋白异常与疾病
膜受体异常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