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知识内容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发展的理论、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张知识导图带你了解艺术素养的相关知识点,包含建筑、雕塑、书法、音乐、绘画、戏曲等方面,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明清文学;近现代文学,四大名著,我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儿童文学。
教师观的思维导图,包含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现代教师角色转换、教师行为的转变、教师劳动的特征、教师的专业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阶段性——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不平衡性——要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整体性——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感知觉是儿童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
注意
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
对具体直观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在发展
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不善于调节和控制注意力
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记忆
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
意义识记逐步发展
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
记忆策略形成与发展
思维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出现在小学四年级。10~11岁
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从以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想象
有意想象增强
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想象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
情绪情感
丰富性不断扩展
稳定性逐渐增强
深刻性不断增加
心理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发现的实质:认为发展的实质在于个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染到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在解释发生认识论的时候,提出了四个概念
图式: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例如吸吮反射
同化:个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的图式中,使原有的图示丰富和扩大的过程。例如由原来的吸吮来接纳新的刺激奶瓶,认知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顺应:当个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例如小孩儿改变原有的吸吮学会咀嚼的动作。来接纳新的刺激,比如米饭,菜等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平衡: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
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9~12个月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
思维开始萌芽
前运算阶段2~7岁
泛灵论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自我中心
思维不能守恒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成了守恒概念
具有可逆性
去自我中心
具体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具有可逆性,灵活性
美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论
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咱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教学和发展的关系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由一定打已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育应走在发展前面:①教育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教育创造者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
自主感对羞愧感1.5~三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
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
自我整合,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口腔期0~1岁
肛门期1~3岁
性器期3到6.7岁
恋母情结,恋父情结
潜伏期7岁至青春期
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学生的个别差异
能力
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智商在100上下为智商正常或中等;智商在130以上为智商超常,其中智商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智商在70以下为智力低场或低能
类型的差异
表现早晚的差异
早期显露
大器晚成
性别差异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认知风格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赫尔曼·戚特金
沉思型和冲动型
杰罗姆·卡根
辐合型和发散型
吉尔福特
具体型和抽象型
整体型和系列型
帕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