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理论
包含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嘘唏理论、学习概述:学习的内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等。
编辑于2021-10-12 10:16:06学习理论
一,学习概述
学习的内涵: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改变
学习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态度的学习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按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按学习者学习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我国学者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学习
二,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他通过饿猫打开迷笼的实验,提出了学习的联结——试误说,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提出了条件反射概念。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规律:
获得与消退
泛化与分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我见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强化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提高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给予表扬奖励
负强化:令其摆脱厌恶刺激,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例如免除家务劳动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
逃避条件作用以回避条件作用
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逃避条件作用:例如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
回避条件作用:例如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消退: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会降低
惩罚: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正惩罚: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频率。例如孩子乱跑打孩子屁股
负惩罚:取消愉快刺激,降低反应频率。例如不写完作业就不能出去玩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替代性学习也叫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人学习的最主要的形式。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在线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通过黑猩猩实验对学习的实质做出了解释:学习的过程——顿悟过程。学习的实质——形成新的完形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期望是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学习是对完型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托尔曼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公式。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论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提倡发现学习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接受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未必都是机械学习,它可以而且也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同样发现学习未必都是有意义的,学习,它可能是机械学习。学校应主要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可分为三种类型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有意义学习内部心理机制——同化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学习:例如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时,已掌握轴对称图形概念,在学习圆的时候告诉学生“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能立即发现圆也符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是派生类属学习
相关类属学习:例如过去学过爱国行动,现在要学习保护能源,清洁环境等新观念,现在学习的新观念也属于爱国行动后扩充了爱国行动的观念,这是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例如儿童学习了蚂蚁,松鼠等概念后,再学习动物这一概念,属于上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例如学习遗传与变异
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工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和反馈阶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罗杰斯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学生中心模式又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人本主义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以及开放课堂和开放学校。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心理气氛因素包括:真实或真诚,尊重,关注和接纳,移情性理解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情感和认知。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中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
建构主义学习观
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
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指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经验
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机通达教学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认知学徒式教学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三,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分类(迈克卡)
认知策略: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复述策略(如排除相互干扰,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利用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采用多种形式复习,适当的过度复习,画线)
精加工策略(如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组织策略(如归类,纲要)
元认知策略: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
弗拉维尔
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材料,设置思考题,分析如何完成任务)
监控策略(如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如调节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等)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如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碎片时间)
环境管理策略(如调节自然条件,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努力管理策略(无激发内在的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选择有挑战的任务,调节成败的标准。正确归因,自我奖励等)
学习求助策略(如寻找老师帮助伙伴帮助,使用伙伴小组学习,获得个别指导等)
四,学习迁移
含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分类
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分为
正迁移(积极迁移,助长性迁移):例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
负迁移(消极迁移,抑制性迁移):例如学习数学中的十进制,对学习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产生的干扰
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分为
顺向迁移:在物理中学习了平衡概念,就会对以后学习化学平衡,生态平衡,经济平衡产生影响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逆向迁移:例如学习了微生物后,对先前学习的动物,植物概念会产生影响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可分为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侧向迁移):例如通过加减乘法的学习后获得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例如学习了角的概念后,再学习直角,锐角等概念
根据迁移的范围可分为
一般迁移(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比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一些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广泛运用到各种具体的数学或语文学习中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比如学会写石字,有助于学习写磊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可分为
同性化迁移:比如通过一个例题,学会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再用这个公式去解决其他三角形面积的题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
顺应性迁移: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概念。当这些概念不能解释计算机网络时,就要在我们原有经验系统中,建立一个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媒体来标志这一事物
同组性迁移:例如对网络战争,游戏等概念进行创新组合就会形成。网络战争游戏的新概念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性: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正迁移
原有认知结构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两种。定势既可以成为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心理背景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
除上述影响迁移到一些基本因素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五,学习动机
概述
概念: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发生的学习活动。并使个体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驱动力。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功能:激发指向维持调节
分类
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分为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的时间长短可分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
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内驱力组成:
认知内驱力: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渴望的需要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老师,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对整体学习活动的影响:学习动机越强,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佳
学习动机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影响: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任务难度越高,最佳动机水平越低,反之任务难度低。最佳动机水平越高,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呈倒u型曲线
理论
强化理论(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成就动机理论(默里,麦克利兰和阿特金森):阿特金森把个人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越高,他们挑战自我会选择适中的任务,难度及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的成就动机低,他们为避免失败,会选择或低或高难度的任务一项任务,如果成功的概率大约为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成败归因理论(海德,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激烈的情绪体验。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考虑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结果因素及强化先行因素就是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自身的成败经验(主要因素)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说
情绪唤醒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影响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与坚持
影响人们对困难的态度
影响新行为的获得与表现
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设置合适的目标
表达明确的期望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有效地运用表扬
进行适当的批评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正确努力
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