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腹外疝
外科学腹外疝的分类以及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包含体内某个脏器、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腹股沟疝、股疝、其他腹外疝等。
编辑于2021-10-12 22:34:34腹外疝
概论
疝:体内某个脏器、组织离开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临床类型
易复性疝:是指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不引起严重症状
滑动疝:疝内容物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属难复性疝,左:右=1:6
绞窄性疝:嵌顿疝合并肠壁血运障碍者,称绞窄疝
嵌顿性疝:疝内容物经扩张的疝囊颈进入疝囊,后因囊颈弹性收缩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逆行嵌顿疝:嵌顿的肠管包括几个肠袢,或呈W形,也称Maydl疝
Richter疝: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壁的一部分
Littre疝:嵌顿的内容物为Meckel憩室
嵌顿疝需行急诊手术
腹股沟疝95%
分类
腹股沟斜疝90%
腹股沟直疝5%
腹股沟管解剖~两环两口四壁(长4~5cm)
两口
內口
深环(腹环)~腹股沟中点上方2cm,精索/子宫圆韧带
外口
浅环(皮下环)
四壁
前壁
皮肤皮下、腹外斜肌筋膜(外国人很前卫)
后壁
腹膜腹横筋膜,腹股沟镰(慈禧太后很专横、不知廉耻)
上壁
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皇上都有内侍手拿弓箭护卫
下壁
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
Hesselbach三角(直疝三角)
构成:腹直肌外缘、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韧带
术中鉴别
直疝~经直疝三角突出,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
斜疝~经腹股沟管突出,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
发病机制
先天性解剖异常-小儿先天疝的机制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L2-3旁→睾丸下降→鞘突下段成为睾丸固有鞘膜→鞘突未闭即成疝
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斜疝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成人疝的机制
腹横筋膜缺损
任何腹外疝,都存在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缺如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发育不全(上壁缺损)
腹横筋膜、腹横肌的收缩可把凹间韧带牵向上外方,而在腹内斜肌深面关闭了腹股沟深环 如腹横筋膜、腹横肌发育不全,这一保护作用就不能发挥而容易发生疝
临床表现
易复性疝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 容易还纳腹腔、指尖冲击感、压迫深环
难复性疝
疝块不能完全回纳腹腔
滑动性疝
疝块不能完全回纳,消化不良,便秘
嵌顿疝
疝块突然增大,不能回纳 若为肠管嵌顿,可有机械性肠梗阻
绞窄性疝
嵌顿的肠管壁发生血运障碍,可有腹膜刺激征
腹股沟直疝
直立时出现半包形包块,不伴疼痛 很少进入阴囊,极少嵌顿
治疗
消除诱因
腹压增加因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
非手术治疗
< 1岁婴幼儿,年老体弱者,伴严重疾病禁忌手术者
手术治疗
传统的疝修补术
腹股沟管修补术的术式
Ferguson
加强前壁(Front)
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
适应证: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后壁健全的斜疝
Bassini
加强后壁
在精索后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精索位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适应证:腹横筋膜松弛、腹股沟管薄弱;临床应用最广泛
Halsted
加强后壁
与Bassini相似,但把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精索位于腹壁皮下层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适应证:腹横筋膜松弛、腹股沟管薄弱者
Shoildice
加强后壁
修补重点为内环腹横筋膜
适应证:较大成人斜疝、直疝
Mc Vay
加强后壁
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
适应证:大斜疝、复发疝直疝、股疝、老年病人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优点: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 缺点:人工高分子修补材料属于异物,有潜在排异和感染的危险
腹腔镜疝修补术
嵌顿疝治疗
手法复位,急诊手术
嵌顿3~4h内且嵌顿肠管无坏死者,年老体弱不宜手术者,应避免挤破肠管、将坏死肠管送回腹腔
绞窄疝治疗
急诊手术
切除坏死肠管,一期肠吻合,但一般不宜一期作疝修补
股疝3%~5%
股管结构(上下两口四缘1~1.5cm)Van
两口
上口
股环
下口
卵圆窝
四缘
前缘
腹股沟韧带
后缘
耻骨梳韧带
内缘
腔隙韧带
外缘
股静脉
特点
好发人群
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
最易嵌顿60%
股管几乎是垂直的
疝块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时形成一锐角
股环本身较小,周围为坚韧的韧带
最易绞窄
股疝一旦嵌顿,可迅速绞窄,故应急诊手术
临床表现
疝块
半球形,往往不大,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 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不能完全消失 由于疝囊颈较小,故咳嗽冲击不明显
肠梗阻
股疝发生嵌顿时,常伴有急性肠梗阻表现
治疗
常用手术
疝囊高位结扎+Mc Vay疝修补术
不常用手术
在处理疝囊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把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耻骨肌筋膜缝合在一起,借以关闭股环
其他腹外疝
切口疝
定义:是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临床上较常见,占腹外疝的第三位
病因
切口感染-最常见,占50%
切口类型-腹直肌纵行切口最常见,下腹部因腹直肌后鞘不完整,切口疝更多见。其次为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腹壁切口处可复性肿块 切口疝一般疝环宽大,很少发生嵌顿
治疗原则
腹部切口疝需手术修补
脐疝
白线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