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电影史-非常时期(1937-1945)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第五章《非常时期(1937-1945)》思维导图。这一时期,迅速变化的战争形势决定一切,也决定电影,形成了大后方、根据地、租界区、沦陷区四个地区的电影产生、拓展、衰落、消亡的过程。
这两张思维导图主要参考了北电“小灰皮”《外国电影史》(郑雅玲、胡滨)和《外国电影史纲要》(虞吉),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起到框架作用。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其历史尽管很短,但是并不平坦,也不算单薄。我们可以从这近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勾勒出一条诞生于非常时期的中国电视纪录片一步一步回归本体、回归本性、艰难行进的轨迹。
本思维导图根据黄芳洲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法和句型训练》制作,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其中词法部分分为名词、冠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动词九章,句法部分分为句子的结构、句子的种类、基本句型和时态四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影院包场服务流程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我不是药神》电影影评导图
漫威观影顺序
电影名词
漫威
中国电影发展史
看这!2018年豆瓣电影排名
纪录片推荐
《小鬼当家2》读书笔记
非常时期(1937-1945)
国统区的电影
分期
武汉时期(1937年7月—1938年10月)
重庆时期(1938年10月—1945年8月)
前期(1938年10月—1941年1月)
后期(1941年1月—1945年8月)
电影创作
故事片
“中制”公司
《八百壮士》
《塞上风云》
应云卫导演
《保卫我们的土地》
《胜利进行曲》
史东山导演
《热血忠魂》
《日本间谍》
袁丛美
《东亚之光》
何非光
“中电”公司
《火的洗礼》
《长空万里》
孙瑜
《中华儿女》
沈西苓
西北影业公司
《风雪太行山》
《老百姓万岁》
贺孟斧
抗战新闻纪录片
优势
及时、快捷、真实、朴素
特性
政治性、实效性和战斗性
代表作品
“中制”
《民族万岁》
郑君里创作、韩仲良摄影
少数民族人民支援抗战
独特的人文色彩
“中电”
《活跃在西线》
潘孑农编辑、汪洋摄影
深入战场一线
“西北”
《华北是我们的》
瞿白音编辑、陈晨摄影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抗战动画片和抗战音乐片
万氏兄弟
《抗战标语卡通》
抗战音乐片
以重庆为中心的国营电影机构
抗日根据地的电影
“延安电影团”
纪录片
袁牧之
《延安与八路军》
吴印咸、徐肖冰摄影
吴印咸
拍摄白求恩大夫
《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
吴印咸、徐肖冰摄影,钱筱璋编辑
新闻片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放映队
自己拍摄的新闻片纪录片
苏联故事片和新闻片
掀开了真正的人民电影事业的篇章
租界区的电影
上海
古装片
“新华”公司系统
“华新”
“华成”
大量拍摄古装片,大多质量上乘
卜万苍
《貂蝉》
《木兰从军》
与欧阳予倩合作
李萍倩
《红线盗盒》
阿英
《葛嫩娘》
镜鉴作用
周贻白
费穆
《孔夫子》
时装片
于伶
《花溅泪》
柯灵
《乱世风光》
《世界儿女》
喜剧片
《王先生吃饭难》
香港
抗战国语电影
“大地”公司
《孤岛天堂》
蔡楚生编导
《白云故乡》
司徒慧敏
“电影清洁运动”
抗战粤语电影
南下影人
《血溅宝山城》
《游击进行曲》
蔡楚生、司徒慧敏合作编剧,司徒慧敏导演
“大观声片”公司
《小老虎》
李枫编剧、罗志雄导演
《民族的吼声》
汤晓丹编导
《流亡之歌》
刘芳编导
苏怡
《大义灭亲》
曲折
沦陷区的电影
东北沦陷区
“满洲映画协会”
“满映”
占领电影市场
“国策电影”
《壮志烛天》
《黎明曙光》
新闻纪录片
华北沦陷区
“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专题片和纪录片
“治安强化电影”
《复旦光华》
《协心同力》
上海沦陷区
“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华影”
“大中国题材的中国电影”
《博爱》
“中联”
《万世流芳》
“满映”、“中华”、“中联”联合出品
《春江遗恨》
“华影”、“大日本映画株式会社”合拍
“娱乐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