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原始社会思维导图
本思维导图是对中国古代史第一章,中国的原始社会相关知识的整理,主要包括: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等内容。
编辑于2021-10-15 11:11:55中国的原始社会
中国历史的开端
一 猿人及其社会生活
1.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南方古猿中的纤细种被认为是人类的直接祖先。 2.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古猿生存栖息并最终完成其向人类演进的重要地区 3.距今300万年以后,世界一些地区的古猿学会了制造工具,最原始的人——猿人和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开始形成
我国的猿人遗迹 1.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的元谋猿人,距今约170万年 2.1963~1964发现于陕西蓝田县陈家窝和公王领的蓝田猿人,距今约80万~65万年 3.1980年发现于安徽和县陶店镇汪家山龙潭洞的和县人,年代晚于北京猿人 4.1927年开始,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北京猿人遗址是猿人阶段资料最丰富的遗址, 最早距今69万年,前后持续达40万年
猿人的生活和社会组织 1.使用稍加敲击的石块、骨头以及木棒为工具,属于旧石器时代 2.以猎杀、捕捞动物,采集植物为获取食物的手段 3.普遍使用火,能够保留火种 4.依靠群体力量生存,社会逐渐进步,形成一定规则,进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家庭形式——血缘家族时期
二 古人和古人创造的文化
古人又称早期智人,距今二三十万年延续到距今四五万年前,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我国境内的古人 1.1978年在陕西大荔县甜水沟发现的大荔人,是猿人向古人的过度形态的代表,距今约20万年 2.1973年在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发现的许家窑人,既具备一定的原始性,又有接近现代人的特征,年代约10 万年前 3.1954年在山西襄汾丁村发现的丁村人,某些特征接近于现代蒙古人种,体质较猿人有明显进步,距今10 万年之内 4.此外还有广东韶关马坝山洞发现的马坝人、湖北长阳下钟家湾岩洞发现的长阳人、贵州桐梓云峰岩灰洞发现的桐梓人、安徽巢湖市银屏区岱山乡发现的巢湖人等,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新洞和辽宁喀左鸽子洞等地发现旧石器中期遗址
古人的社会生活 体质显著进步,劳动经验和技能逐渐提高,活动领域进一步扩大,以采集狩猎为主 1.石器制造使用打击碰撞法,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2.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渐排斥了同一家族内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杂交状态和由近及远的旁系亲属间的婚姻关系 为后代盛行的族外婚创造了条件
原始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
一 新人与氏族公社的形成
距今5万年左右,古人进化为新人,又称晚期智人考古学上属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氏族公社形成
我国境内的新人 最具代表性:1930年在发现北京猿人的龙骨山山顶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
新人时期生产技术的发展 1.有了更丰富的劳动经验和技能,生产工具有明显进步 石器类型分明多样,已经发明弓箭和缝纫工具 2.装饰品的产生,原始艺术的萌芽已经出现 3.原始宗教的产生
母系氏族公社的形成 1.血亲婚配逐步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氏族逐渐形成。新人阶段氏族制的第一个时期——母系氏族公社逐渐确定 2.族外婚制盛行,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3.氏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血缘亲族关系是维系氏族成员的纽带,成员之间人人平等,互相保护 4.妇女在确定血缘关系、维系氏族生存等方面起主导作用,是氏族公社原始共产制经济的主持者,也是重要的社会 劳动者,由此决定了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尊崇地位
二 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和遗存
母系氏族确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繁荣于距今一万年前后
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 1.华胥履大迹于雷泽生伏羲: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情况的反应 2.西王母:可能是西戎部落传说的母系氏族比较著名的首领人物 3.女娲:母系氏族全盛时期的一位女性首领 4.神农氏和伏羲氏: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初创时期的代表。
姓与氏的产生和发展 1.中国人的姓标志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最初是从女性来确定的,所以一些出现较早的姓,如姬、姜、嬴、姒等, 大都从“女”,这是母系氏族的遗制 2.随着近亲婚配的限制日益扩大,氏族之间不再准许通婚,作为一个氏族标志的姓扩大为近亲氏族的共同标志,一 个姓至少代表一个部落。在同一部落的各个氏族,又必须有新的标志,就是氏 3.部落经过繁衍,繁殖为若干个新部落,经过若干世代后,血缘关系较为疏远,就分化出新的部落集团,产生新姓,从而可以相互通婚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遗址
黄河流域: 1.1921年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的仰韶文化,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后延续达2000年之久 2.黄河中游发现的河北武安磁山文化 、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距今七千年以上 3.黄河上游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马家窑文化 4.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距今6000年以前;北辛文化,距今约7000年以前
长江流域: 1.川东鄂西分布的大溪文化,距今五六千年 2.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的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
其他地区: 1.东北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 2.辽宁西部山区发现的距今5000多年的一些遗址等等
三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经济生活
以农业为主的多种经济活动 1.粗放型的原始农业,北方“刀耕火种”、南方“火耕水耨” 2.采集和渔猎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江南水乡乘坐独木舟捕捞鱼虾已较普遍 3.旱地农业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和北方草原地区畜牧业发展缓慢
原始的手工业 1.普遍使用磨光石器,钻孔技术得到普遍的推广和运用 2.陶器器形多种多样,具有图形或图案装饰 3.已经掌握缝纫工艺,编织技术也较发达 4.各种质地和式样的装饰品制作日渐繁多
房屋建筑 1.北方干旱黄土地带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2.南方潮湿地区从干栏式木构建筑发展到栽柱式地面木构建筑,普遍使用卯榫结构和企口板
四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社会生活
社会组织状况 1.若干氏族组成胞族,若干胞族结合为部落,也有氏族直接组成部落的 2.各地沿河流湖泊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普遍出现了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落 3.人人平等,和睦相处,无暴力机构
图腾崇拜与对偶婚 1.每个氏族采用一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作为本氏族的名称,这就是图腾 2.图腾作为一种假设的祖先受到人们的崇拜,目的是寻求祖先的保佑 3.对偶婚制下夫妻关系松弛,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不足以使个体经济存在,双方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单位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一 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和社会组织
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众多氏族部落,先后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后期
父系氏族公社的遗存 1.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城子崖的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 2.1924年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的齐家文化,距今约4100~3600年 3.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等
父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组织 1.以集体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共产制度,血缘关系仍是维系氏族组织和成员的基础 2.几个氏族公社组合成一个部落,以后发展成部落联盟 3.公有制和氏族民主的形式仍然保留 4.私有制扩大,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我国最早的宗法家长制家庭既告萌芽
二 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文化艺术
原始农业的进步 1.使用大型磨光石斧,披荆斩棘,垦辟耕地,还使用锄、耜、耒、犁等工具,已经初步掌握灌溉和施肥的技术 2.“六畜”已经齐全,家畜数量明显增加 3.采集和渔猎仍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游牧部落从其他生产劳动的氏族部落中分离,逐渐完成人类社会第一 次劳动大分工
制陶术的进步和冶铜业的出现 1.制陶技术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陶窑结构改进,所制陶器种类日益繁多,逐渐专业化 2.铜器出现但为数较少,在人类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纺织、编织业的发展和居住条件的改善 1.麻布密度已与现在的细麻布相当,拥有,先缫后织的工艺 2.编织技艺较高,编织手法因器而异,做工细致,牢固耐用 3.出现双室房屋;基本具备后代房屋的雏形,在一些村落中出现水井
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 1.绘画、雕塑、舞蹈、记事符号、图画符号等文化艺术和原始宗教日益发展,为我国后来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基
三 家庭、私有制的发展和部落战争
婚姻形态的变化和最初的阶级压迫 1.从妻居转变为从夫居,对偶婚被一夫一妻制代替,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 2.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
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1.随着生产力进步,私有财产的范围逐渐扩大,私有制日益发展和巩固 2.牲畜成为个体家庭私有财产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衡量财富的重要标志之一
部落战争和部落显贵的出现 1.私有制日益发展后各氏族部落的冲突比以前更加激烈,演进为较大规模的战争 2.相邻部落结成部落联盟,设立由部落首领、军事首领和宗教祭司组成的管理机构,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利有日益加 强的趋势——军事民主制时期 3.掠夺而来的财富使氏族内部极少数人富裕起来,抓来的俘虏作为奴隶,氏族部落内出现一些显贵,逐渐脱离劳 动,依靠掠夺和剥削生活,职务由选举产生变为长时期固定或世袭;阶级正在形成
四 古代传说中的部落和部落联盟
炎、黄、夷、蛮诸部落的分布和发展 1.炎帝号神农氏,生于渭水支流的姜水。主要从事农业 2.传说中的黄帝是我国北方一些氏族部落的祖先,被列为“五帝”之首。后与炎帝部落联盟,成为中原地区最具实 力的军事集团 3.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社会组织日趋完善,人口不断繁衍增多
各部族之间的斗争和融合 1.战争打破了各部族之间的隔阂,融合了各部落创造的文化,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部落首领们的贪欲,加速了贫富 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出现 2.社会的大变动,部族的大融合,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步伐,加速了文明社会的降临
世袭王权的形成 1.频繁的掠夺战争,加强了各级军事首领、部落首领和祭司的权力,部落联盟首领的社会地位更是日益巩固和上升 2.民政与宗教职务分开,发展为各级管尹和国家机构。 神事与民事的分离,标志着国家权力和政府机构雏形的出现 3.大禹时期,显赫的权势和王权基本得以确立,建立世袭王权的条件已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