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德育学习笔记
本导图整理了中学德育的知识点,包括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中学德育的概念和内容、中学德育过程、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导图笔记,知识点有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一篇关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思维导图,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详细总结了探索认识的奥秘,寻觅社会的真谛。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点。
这是一篇关于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的思维导图,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学德育
一、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
品德的概念与结构
1、道德认识(核心和基础);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行为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自我中心阶段;权威性阶段;可逆阶段(他律走向自律);公正阶段(同情和关心)
柯尔伯格: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取向阶段)
二、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依从;2、认同;3、内化
影响态度和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外部因素:家庭教育;社会风气;学校教育(主导因素);同伴群体
内部因素:认知失调(先决条件);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态度和品德的方法
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价值辨析
三、中学德育的概念和内容
德育的概念
狭义:学校德育
广义: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学校德育的内容
组成部分: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主要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四、中学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内涵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联系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
德育过程的构成因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的矛盾
社会通过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五、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中学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中学德育途径
中学德育方法
六、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