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智圆法师
这是一篇关于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智圆法师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0-22 10:25:08
讲经规则
释名
佛经的立名形式:
以人立名
以法立名
以喻立名
人法立名
法喻立名
人喻立名
人法喻立名
本经是以不思议的人法立名;
地藏
别名
不可思议的十地菩萨
地藏”是譬喻,“地”比喻菩萨心地,“藏”比喻无尽的佛藏。
”本然清净的心地是一切功德的出生处、一切群生的所依处、一切菩提种子的依托处、一切利益众生妙法的来源处、一切无尽受用的出处,故为“心地”。所谓的“藏”是含藏了无尽的智慧、慈悲、三摩地、大福德等的佛的宝藏,所以称为“地藏”。
菩萨
通名
指已发无上道心、立誓要普度一切众生成佛而后已者。
本愿
指菩萨夙昔立下了不可思议的行愿,由此从性起修,这是法,因此是以不可思议的人法来立名。
菩萨过去世做长者子、国王等时,发菩提心,有共通和特别的誓愿。
经
“契经”契于法性之理,契于所化机宜。佛说的法教都是返妄归真的修行径路。
显体
这部经是以不可思议的解脱为体。大乘经以一实相印为体,经文要诠表各种事相,这一切事相又都是从实相印流出的。本经就是以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行愿、威神,现出了无量无边的解脱之相、解脱之用。
明宗
本经是以不可思议的行愿为宗。
大士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劫数前,曾经做长者子,做国王,做婆罗门女,做光目女,都发起了广大行愿。而且如来自结经名,一说叫地藏本愿,一说叫地藏本行,所以是以行愿二法作为这一部经的宗要。也就是说由发起极其深广的菩萨大愿,由此又在多劫当中、无数佛前,积集福慧资粮,曾经广修不可思议的菩萨大行。以此为宗,自然现前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这是由宗证体的意思。
论用
判教相
本经是说在《法华经》之后,《涅槃经》之前。佛到忉利天宫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法会结束后说了这部《地藏经》。当时佛即将示现涅槃,所以把未来世直到弥勒降生之间的一切众生都托付给地藏菩萨。 这样按照时间来说,本经应当归在第五法华时。但是本经跟《法华经》有三种差异:
一、《法华经》是一代教化的终止之时,世尊的一代法教到此完毕。因为最后开权显实,显示了佛的究竟之法。而这部经是将没有度脱的众生全数交付于地藏,这是教化之道的初始,就像春天刚刚下种时,实在是大有事在。开启了未来地藏本愿度脱众生的大缘起。 二、《法华经》所化的机都已淳熟,地藏经是要逐渐成熟度脱之辈。 三、《法华》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现在则是广设十善业等的方便来教化众生。
按照蕅益大师《阅藏知津》,判定本经属于方等时。总而言之,本经别五时应当在法华,通五时应当归于方等。 正文分三:一、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 序分:讲述一经的由序,包括证信序和发起序。 正宗分:指明本经地藏本愿、本行的内涵等。 流通分:使令这部大法流通在世间的一切处。
序分
通序
又名证信序。阿难当时请教佛:佛灭度以后,结集佛的言教时,为使世人深信,应当如何安置经前之文?佛说:你就说‘如是我闻’等。这样表明是阿难亲自在佛前闻到的,当时的时、处、法、众如何,这样作为证信,使世人都相信这是如来的真实言教,并非臆造。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佛上升到忉利天有三重意义:一、为了酬报母亲的孕育之恩;二、为了告别天人,酬报他们护法的功绩;三、为了灭度后的受苦众生,要在忉利天把他们都交付给地藏大士,直到弥勒佛出世。
别序
又叫发起序,每一部经都有别于诸经的缘起,用来说明经不共的发起因缘、发起状况者,称为“发起序”。
一、果因集赞序;
佛是果人,菩萨是因人,共同集会忉利天宫赞叹释迦牟尼佛于五浊恶世救度群生。
二、现相集众序;
现瑞
集众
结前起后
正集大众
天龙等众
一切神众
大鬼王众
三、问答释疑序。
略问答以发起
问答所集众数
点示能度本尊
广问答以发起
文殊设疑问因地
设词兴问
明己智信
举众疑谤
愿说行愿
世尊举因答度人
初略赞功德
明大小果位功德
示闻赞供像功德
广说行愿
明长者求佛相好
腾昔见佛发愿
示今因位度生
示圣女忆母感佛
腾昔行愿
举所行因事
举佛号劫寿
述圣女因行
述生前劝母正见
述死后忆母生界
卖宅兴供感空声慰谕
受教念佛梦鬼王指示
归舍忆母念佛
到狱知母生处
身到狱海
鬼王迎赞
问答狱处
通问地狱有无
正问我母生界
圣女问母生趣
鬼王征其来历
显所发弘愿
结会古今
正宗分
分身集会品
明能化主
地藏来仪
叙分身地藏
叙业道众机
世尊昭告
如来摩顶付嘱
经家叙通
发言付嘱
明己所化众
付嘱未调众
“遇佛授记”,可以是值遇弥勒佛而得授记,也可以是值遇他方诸佛而得授记。如果是遇到弥勒佛得佛授记,那就是在五十六亿多年以后,弥勒佛出世,在华林园初会说法,度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都是释迦世尊时受五戒的人;第二会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都是释迦如来时期受三归依的人;第三会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都是释迦佛时曾一称南无佛者。就像这样,他们都是在释迦佛出世的时候种了因,在佛灭度后由地藏菩萨来作成熟,最终在弥勒佛出世时得到了解脱。这是一类情况。 另外还有诸多众生将会转生到他方的净土。譬如有很多众生要由地藏菩萨的力量承托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于阿弥陀佛处得到授记,或者生到其他的净土等等。诸如此类,众生在这个苦难的世间造了那么重的罪业,不是地藏,又有谁能够荷担呢?所以如来再三殷勤付嘱地藏菩萨,要他来度脱那些无依无怙的罪苦众生。
地藏合身领教
地藏正领
叙合身宗本
地藏菩萨这样示现有四层意义:一、悲如来慧日将沉;二、悲天宫付嘱事大,因为在天宫付嘱是把一直到弥勒出世之间的众生全部都交给了地藏菩萨;三、悲六道众生不断起惑造业,没有休止之日;四、悲众生刚强难化,邪性坚固,无论怎么劝化都难以转入正道,因此这是极重的担子。
申化事受旨
佛引使获通慧
化身沙界利生
慰世尊勿虑
如来赞喜
这时,世尊赞叹地藏:善哉善哉! 这里两次赞叹表示:一、赞叹地藏能体贴佛的心,恭敬地承奉佛的敕令;二、赞叹地藏的确有大悲行愿,的确是大愿之王,能分无数身利益乃至最极苦的众生,即使他们有一点善根也不遗弃。
明所化机
示业缘差别
由烦恼造作五逆等的重罪称为“业缘差别”;
圣母启问
地藏敬答
通示诸界业缘
的示阎浮恶趣
圣母重白
地藏再答
彼此谦恭
答明罪恶报
地藏详示
总示
别明
正答阎浮罪报
别明罪报
不孝二亲
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南阎浮提典型的罪报情形不同于其他三洲,南洲有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这里首要的就是揭示不孝父母、不敬三宝等罪业的苦报。 地藏菩萨说到:如果生在南洲的人间,那么不管高低贵贱都是由父母养育成人的。首先神识入到父母的精血里住胎十个月,生下来以后还要喂奶三年,之后要逐渐地教导,学习知识、学习生活技能,长大以后要成家立业等。这些多数都是由父母资助营办的,所以父母养育的恩德就像天地那么广大。想一想母亲的孕育之苦、生产之苦,还要以自身血相所成的乳汁喂养自己。之后又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上学、成家等的费用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就像这样,因为这个人身得之于父母,生命的成长得之于父母,这是极重的恩,所以即便是以双肩荷负着父母来力行孝道,也根本没办法报答。但是就有这样的众生,逆伦背理,对于恩德深重如山的父母不但不孝顺,还有的甚至杀父母、害父母,这样的罪业极其可怕。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像孟子所说,在儿童时代没有人不爱父母,但是后来成了家,最初是听信妻子的谗言开始认为父母不对不好,逐渐的在态度、形色上表现出来,语言上说一些不孝顺的话,再发展到手打脚踢等,最终导致杀害。这样当然结罪极深,要堕在无间地狱里,在千万亿劫当中受苦,没有出头之日。
不敬三宝
三宝是一切众生安乐的根源,因为佛是无上大士,开示解脱正道,法是离苦得乐的正轨,僧是能修解脱道的助伴。这样具德的三宝是群生的所依,是暗夜的明灯,是安乐的根源,是最应该尊敬的。只要以信心、恭敬来归依,定能发生解脱成佛的利益。要知道,下至有一丝凉风拂面的乐受,都是因为三宝的恩德而得到的。但是众生却对这最大的归依处——三宝起了违逆之心,造下诽谤、轻侮等的恶业。就像提婆达多,他以恶心推山压佛,当时金刚神用杵粉碎了山石,但仍有少许的石头伤到佛的脚指而出血,为此提婆达多以生身堕入了地狱。在佛灭度以后,世间有泥塑、木雕、绘画等的佛像,都和真佛无异。我们应当视之如同真佛,起恭敬心、承事心而修积福报。如果在这上轻毁、讥笑、破坏等就会获极大的罪。就像这样,因为毁坏住持三宝、断灭佛种,使得众生没有求福的所依、解脱的依处等等,这是极重的罪业。 “毁谤三宝”是总说,“不敬尊经”是别说。因为法是诸佛之师,所以称为“尊经”。彻底照了万法实相的世尊所宣说的正法,任何一句都是能使众生离过证德、反染为净、转凡成圣的不可思议的妙宝。对于这样诠示正法的尊经不生恭敬,反而起各种玷污、轻毁等的心。僧是住持佛法者,法赖僧弘,而于僧不作恭敬。诸如此类,本来对于三宝应当恭敬、孝顺,一心归仰,反而发起了种种损害的行为,以这个罪业为因,就像不孝父母的罪业那样,死了以后直接堕入无间地狱,千万亿劫都没有出头之日。
侵损淫污
破戒诳人
偷常住物
结显堕苦
重问无间狱名
圣母问
地藏释
总示诸狱
别明无间
正明业报;
正明
示狱城出名
明狱相显报
示相
显报
所以你看,业的恐怖剧是非常具体的,就像做噩梦时显现出的梦境,各种恐怖相都现得一清二楚。心是编剧,业习是胶片,当因缘成熟的时候,业的恐怖剧就上演了,各种各样的惩罚者、刑罚等的苦相层出不穷,因此称为“由业缘所感的地狱恐怖剧” 重业在现行果报的时候,苦事是一个接一个的来,可见种子力量之大。这就是因小果大的原则。而因上如果已经造下那种非常深重的五无间业,果上变现的苦事是没有间绝的。 虽然之前有各种身份,但是阿赖耶识中一旦熏入了这样的无间罪业,当它成熟现行的时候,那是没有可逃脱的。比如这世上的人有贫富贵贱之分,但是到了癌症晚期,病发时的痛苦都是一样的。就像这样,当无间地狱的业种成熟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够脱出这个业网,都要一同受报,这称为“无间”。 由于众生在因地的时候,恶心遍布,昼夜相续,以及在境缘上触及到了非常深广的地方,又由业果的放大律,所以在地狱当中会循业发现,无欺地现前这样长的时劫、这样巨大的身形、不可计数无量无边的苦事,无有空子可钻、寿命没有刹那间断的大苦相。由此会了解到,以无间地狱为代表的整个世间界极其深重的苦相,那是根本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比如上界的天宫有那么多的享乐,都是福业所变现,众生生在那里昼夜不断地享受各种妙乐,那也是极不可思议的。然而所谓的苦就是以无间地狱为代表。由于熏染了这样的业习,缘起的份量太大,它变现的放大律太大,以致于铺天盖地、旷劫不移、苦事无穷,无有刹那的间歇、无有丝毫的可逃避处。就像这样,这是森然可怕的业果律。
结示
重示业感
广说不尽
总示诸狱
圣母礼退
示业感差别
由种种的罪业感得种种的苦报称为“业感差别”;
示业报差别
在习气成熟之时,出现各种地狱等的业报状况,称为“业报差别”
明度脱缘
明成佛因
《分身集会品》阐明了释迦如来把末法时期的所有众生,全部托付给了地藏大士,所以以地藏菩萨为能化的教主。
观众生业缘品
阎浮众生业感品
地藏重述付嘱
大士述事
述
昔承佛力分化
今蒙佛嘱度生
慰
如来示意
生性无定
法示
喻显
合明
汝愿度罪
当机正问誓愿
自在问累劫发何愿
以地藏各发何愿问
约众生业感发心答
诫听许说
腾昔愿事
正明昔愿利益
述昔誓愿
小国王所发愿
述王佛劫号
腾昔王愿事
结二王今古
光目女所发愿
述佛号劫寿
腾罗汉度生
叙昔愿事
罪母堕苦
孝女发愿
光目闻苦为母发愿
空佛感孝赞愿告生
光目发了这样大愿,正当完毕之时,当下就得到感应,她一字一句具体地听到清净莲花目如来这样告诉她:光目,你的慈愍之心广大无边,你为救母的缘故发这样的大愿,的确你是善而且能。 也就是说这是非常大的善心,而且是非常大的气概。她深信缘起,要以发起极大善心的力量拔济母亲。由于菩提心极其广大,因此救度的力量也强,以这样尽未来际普度一切三恶趣众生悉皆成佛的旷济之心,来求消尽母罪。这就像以大水灭掉小火,当然可以立即拯拔,而且能够把母亲从恶趣深渊推到人界,从人界转到高贵种姓,再转到净土,再转成佛果,这是不可思议的菩提心的力量。因此,当她真实的大孝心发起之后,佛当下就印证了她的所愿,之后以此发愿力的载托,她母亲未来的果报会越来越好。 由于孩子发菩提心,使得母亲三报俱转。第一,最初生于下贱之家,转了地狱的重报;第二,再生婆罗门之家,转了现世下贱短命的报;第三,生到净土,成就佛果,转了梵志邪见的报。
结会古今
示今利益
结指大愿
赞劝归敬
恶者归敬脱报
志心奉事受福
结显神力通经
如来结显
当机承命
慰佛通经
白已敬退
天王问更何立誓愿
天王蹑前疑问
经家叙仪
天王述疑
愿佛为说
如来为后答释
赞许
愿闻
正告
略示重发愿意
广明随机说法
明大士度脱
总示方便
别明说法
正明随机说化
结示业感差别
劝天王拥护
天王闻已悲退
地狱名号品
普贤请说
地藏承答
谦恭许说
答释狱报
答地狱名号
总示狱处
别开狱名
梵语“阿鼻”,翻为“无间”。《观佛三昧经》把二地狱合为一狱来说,本经和《楞严经》中是分成两种地狱来讲。
答罪报恶事
正示恶业感报
标示业感
释业力大
正举
诫劝
愿仁听言
别明狱报差别
总示
别明
结显业感苦器
结示指广
《业缘品》《业感品》《问狱》三品说的是所化机宜。这是由于众生因惑造业、因业感苦,往来在六道当中,轮转不息。 他们处在无明中,不知道惑业苦的体性就是般若、解脱、法身三德,因此成为所化的根机。 如果众生不具佛性,那教化也不会有利益。也就是说,众生正在烦恼中的时候,本来就是般若菩提; 正当他起各种业行的时候,实际就是解脱;他正在苦中的时候,实际就没有苦,而是法身。 他本具如是的三德秘藏,却又浑然不知,因此地藏大士有悲愿力要作教化。
如来赞叹品
明度脱缘分
化主放光赞叹
世尊赞叹功德
如来叹慈悲事
叙光声称叹
这一品如来全身放光,身代表一切根、境、识的十八界,而这些全体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本身是光明的自性,因此表为“举身光明”。这是要让众生直下承当,发起大菩提心。人人皆是此大光明,人人皆具菩提自性,因此应当一心归命地藏菩萨来显发这本来的佛性。第三次在《见闻利益品》里,如来从顶门放光,这是标示以此大法将证得极果,也就是将得到无上的果位。
令方便护经
普广请利益事
当机请说
在因上菩萨以说法等加被,使众生的心转恶向善,由此在因上断掉恶趣之路,出现人天的善因。这是因作利益。但也要明白,关键是一定要把恶心转成善心,业才会被破坏掉。虽然入了道场忏悔,如果恶心没转,业也不会失坏。
世尊垂答
如来正答
诫听许说
承旨愿闻
广明利益
教主说利益
广说利益之事
通示闻名等益
供养得福
闻名赞礼福
塑画形像福
厌女供像福
厌女身供像转报
明供像
“供养”有二:内和外,“内”是身口意三业至诚,“外”是用各种花香等好的供具。像这样的两种供养难在恒常和日日不退。如果真正对菩萨起了信心和恭敬,一心作恭敬,每一天都供香、供花,三餐的饭食也作供养,得到新衣也作供养,乃至各种妙好的物品都作供养,就像这样每天不缺,那就是不退当初竭尽心力的那个状况。这样日日地供养,当然跟地藏大士的心就连在一起了。由于这样不断地供养、承事,大士的力量加被在心中,就能转掉具有五障的女身,而得到大丈夫身。
转果报
厌丑病礼像获福
伎乐赞供福
讥毁获报
正示
示讥毁相
显讥毁报
直堕阿鼻
转生恶道
结况
别示久病等益
久病恶相
示病中恶相
明修福脱罪
正示方轨
况显利益
结劝修功德
梦寐见鬼
梦见恶境
敕遣读经
存亡得益
下贱求悔
标能忏人
在经中说,以五种事常常生为卑贱,做人的奴婢: 一、骄慢不敬父母; 二、刚强没有恪守正规的心; 三、放逸不礼三宝; 四、盗窃作为谋生的行业; 五、负债逃避不偿还。 以这个缘故就会为奴为婢乃至生为没有自由的人。 这一世的命运非常凄苦,受人控制、受人奴役。 但是这类人也有智愚之分,有智慧者会觉悟,为什么会有这种果报? 一定是前世做了那些骄慢、盗窃等罪业,也就是对于尊贵的境——父母、三宝等骄慢或者放逸,这样就沦为下贱。 或者刚强难化,不遵循正法。 再者盗窃和负债不还,以这种业力牵制感得这样下贱的果报。 因此,当这个智者明白过来以后,他知道一定要忏悔前愆,改往修来。
释所悔法
修忏法一定要有个方法、轨则,也就是一定要在地藏菩萨形像前发露忏悔,这是指示处所。然后在一天到七天当中,瞻礼菩萨像、称菩萨名,这是修法。满足万遍,这是量。这样就转万恶成万善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从前我不礼三宝、不敬父母,处在骄慢、放逸当中,而且我个性刚强,根本不听教导,现在我已经罪报临头才幡然改悔。那我要在谁面前去忏罪呢?就是地藏菩萨的圣像前。从前的骄慢放逸变成现在不断地从内心里礼拜;从前刚强不听教化,现在发露忏悔,自己做的不对,一切都错了。这样就转心了。然后又称念菩萨名,可以消过去的罪业,可以增长福德,在这样一个缘起的转变当中满足万遍的念诵数量。菩萨的名号是具万德的,持一遍就能招万德,何况持满万遍?这样心中的因缘已经彻底转变了。 这么做会有什么效果呢? 像这样做忏悔的人在地藏菩萨面前瞻礼、祈求,又称念菩萨名号达到万遍,果报就完全转了。在这一期的业报身结束以后,将来千生万世当中常常生在尊贵的种姓,再不经历三恶道苦,这就是转下贱报为尊贵报。 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就是集中的在地藏菩萨一尊前不断地顶礼就能变得尊贵;只要发露忏悔就能清净前面的业;只要称名就能增福;只要这样祈请,这个缘起上就充分地接上来了,菩萨的誓愿威神自然会注入到具信心、具善心者的心中,结果决定会转变。
结转报益
新产获福
举种类新产
示经名利益
诵经念名
脱殃增寿
斋诵感报
标斋日之意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 这里首先标出十斋日的日期,再说明在这些天设斋的用意。 世尊说:再者,普广,未来时代,世间的众生在每个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十天里,结集诸罪业定其轻重,当然也结集诸善业定它的轻重。 这是说平时每天所做的善恶都有鬼神记录,但十斋日时会结集善恶,判定轻重来决定受什么果报。当然,一生当中总的判定是要经过阎罗殿,而一生的若干时期里又有命运的转变,福禄寿在不断地随着心的业行、因缘的状况而变动,细到在每个月十斋日里都有判定,所以在斋日吃素、念佛可以转变未定的业。这就像新死的四十九天里,罪业还没有判定的这个关头,如果能在斋日修福、诵经就可以转变业报,而且使人生的若干个阶段都发生好的转变。 持斋分三长斋、月六斋和十斋。三长斋,按照《提谓经》所说,诸天帝释、太子使者、阎罗鬼神都是用正月、五月、九月的初一这一天,到世间各处去查访国王、臣民、龙、鬼、鸟、兽等所行善恶的状况,然后一个月六次上奏给四大天王,使得没有差错,这样合算众生在这一个月当中所作罪福的多少。如果这个月行善好、福德多的话,就会敕令下面的阎罗五官除罪增禄,因此要持三长斋。意思是这三个月的时间非常关键,要多行善。 所谓的“月六斋”,《四天王经》里说:帝释敕令四大天王各治一方,在白月(上半月)的三天当中,即初八派遣使者去审察众生的善恶,十四派遣太子,十五天王亲自降临。在黑月(下半月)的三天里,即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这三天也是如此。如果在当天遇到修行斋戒者,诸天就庆贺,就给他增福禄、增寿命。就像这样,有特定的时日。 在《十斋经》里说“十斋日”就是以上的六斋日再加上每个月的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这四天,与本经所说相同。在这些斋日里持佛菩萨名号,可以求福灭罪。所以佛特别宣说在十斋日当中应当诵《地藏经》来灭罪增福。 这就是教导我们在每个月当中应当如何连通地藏菩萨的誓愿威神来转变我们的命运。
释读经之益
举阎浮罪状
示斋日读经
释现世福利
总结威神之力
正结地藏利益
别示阎浮有缘
略示有缘
广明闻益
普广请经名
世尊完全彻见了地藏法门的愿行果德,以这种照见极深缘起的智慧自然能说出恰如其分的名称。佛说此经的名称有三个:一是“地藏本愿”,由于菩萨原本在因地中发起了广大的誓愿,因此依愿而立名。二、名为“地藏本行”,这是彰显菩萨本地的所行之事,例如婆罗门女舍掉家宅等各种所爱供佛救母等。就像这样,地藏菩萨在因地行过无边的称性的大行。再者,可以称为“地藏本誓力经”,这也是由于地藏菩萨已经完全彻显了本性,智悲力的力量彻底发挥出来,因此这已经达到了最真实处,这就叫“本愿的力量”。 这样就知道,地藏菩萨的法门有这样的愿、行、果三分。我们明白了这三分就把握了整个地藏大法的体、宗、用,也就是由于过去不可思议的愿、行,当他达到真实处的时候自然发生不可思议的力用。因此这部经的确是能救拔无边世界无数苦难众生的大经、大法。
结显请意
正请经名
请
答
答经名
结流布
普广礼退
地藏利益存亡
阎王兴问赞叹
利益存亡品
地藏正明
通示众生善退恶增
结显修善多少自得
正示习恶宜为设福
总示
别释
设福存亡利益
临终设福
死后造善
造恶亡人增罪
法示
喻合
大辩助显
大辩兴问
地藏垂答
许说
答示
示临终闻名悉脱
示终后造福获一
略明
详示
示亡人望救
劝眷属修斋
鬼神发心
长者礼退
阎罗王众赞叹品
经家叙
正兴问
阎罗兴问正叹
经家提起
天子述意
许问为说
申疑致请
答示显德
总示难化
别叹方便
以法直示
约地藏方便救拔
约众生恶习难脱
以喻释明
迷入险道
知识指迷
迷求出路
迷闻退步求路
知识接引告语
以法合显
合方便救拔
合恶习难脱
鬼王护法助扬
恶毒拥护
鬼王护世
叙己行处
护人修为
所历善处
令护恶事
如来赞喜
主命助修
当机白事
主命述意
陈我业缘主命
转释人不会意
禁生时杀害
修善得乐
作恶受殃
劝死时修善
世尊赞劝
鬼王受命
如来发本
发远本
记劫国
结度人
《如来赞叹》《利益存亡》《阎罗赞叹》三品说明度脱的助缘,也就是地藏菩萨大愿威神成为一切众生得度脱的极大增上缘。
称佛名号品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称佛正行》《校施助行》两品说明成佛的正因。行者如果能知道惑、业、苦三道即是般若、解脱、法身三德,以自身修习的正因,加上地藏悲愿神力的加被作为助缘,二者相互资助而修习,能速疾入于一切种智之海,因此这是正说的要旨。
流通分
地神护法品
见闻利益品
嘱累人天品
最后,《地神护法品》等三品是正说的流通。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中心主题
能化的教主,所化的机缘,度脱的助缘,成佛的正因,这是地藏法门总的内涵 能化的教主:地藏菩萨无量劫来修了不可思议的大愿大行,到深证果位时就有不可思议的神力,成为能教化的教主 所化的机缘:广指十法界众生,别指六道各类众生 度脱的助缘:对上根者直接指示惑、业、苦即是般若、解脱、法身,顿然觉悟而回归法界本地针对中下根者宣说业感缘起或业报之相总之,应无数机、分无数身、说无数法而作度脱,成为极大的增上缘 成佛的正因:众生自身要具足信心和悲心的内涵,因为成佛的正因就在这两大善心上本经以念佛和布施为代表,有信心而念佛,有悲心而布施,这是代表性的说法实际上,作为具佛性的有情,上要以信心接通佛力,下要以悲心普度众生,这样就能速疾成佛也就是说,成佛要自他二力合修,如果众生自身不具备这样成佛的因素,就缺乏根本,由此地藏菩萨期望和一切众生同成正觉的大愿就无法满足,因此还要明确,众生自心上所要具足的成佛正因 念佛为什么是成佛的因呢?缘起上,众生但凡举心动念必然落在十法界中念贪嗔痴就落在地狱、饿鬼、旁生法界里,念五戒十善就落在人天法界里,念四谛十二因缘就落在声闻缘觉法界里,念六度四摄就落在菩萨法界里,念佛就落在佛法界里因此,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是成就佛道的正因再者,众生念无上果觉的佛,佛的悲愿神力就会摄持众生,让他们回归法界,所以说是成佛的正因 缘起上,众生要成佛就要念佛,要转众生念成为佛念在念佛的时候,心中会出现佛的正觉,就像经中所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是随缘的,就像模子是方或者圆,铸出的像就是方或者圆,心在念佛时就会出现佛果因此要返回本来的菩提就要念菩提就方便来说,作为佛果觉代表的名号,念它就能够回归本来忆念任何能代表佛智慧的色身、光明、悲愿等,缘起上就会成佛,因此叫“正修” 念佛有四种:观想观像持名实相末法时代普遍弘扬持名念佛法门这是因为到了末世,众生心识粗劣,而观境微细,因此难以相应观像要依赖佛像,没有佛像时修行就间断了持名是最容易的,一念就能入修,在行住坐卧当中都能够不间断地修正所谓称名易故能相续不断地生起,所以持名念佛成为末法时代普被三根的契机法门 念的是哪种佛呢?佛有“六即佛”的差别,所谓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又要注意平等和差别义就理性而言,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本具这样的理性佛,果位的佛如何,在众生心中就有那样的体性,这是平等义所谓的差别义,就是在缘起上有迷悟之别,可以分六种第一种,虽然本有佛性,但是颠倒迷惑,丝毫不知,这叫“理即佛”,虽然有个理,但就像昏睡的人不知道自己一样从“名字即佛”以后,就开始发生觉悟了最初听闻圣教,之后就明白我是佛,这样已经发生了悟的时候,就叫“名字即佛”随后会开始发起观行,再起修证,这就有后面的分位当行者到了观行位的时候,就叫“观行即佛”之后到了相似位、分证位、究竟位,在这些证量的状况下,分别安立后几种佛因此,就觉悟上又有名字和观行、相似和真实、分证和圆证的差别而这里所念的佛是“究竟即佛” 众生的本觉理性虽然与佛同等,但是没有发起始觉智慧,因此本觉随着无明的迷染缘,起各种颠倒造作而流转生死自从名字位以后开始发生始觉的智慧,始觉来合乎本觉这种情形并非两个他体的东西合在一起,而是像珠子本来有光而发出光,光又照珠体那样,本觉的理性和始觉的智慧不是他体的两分,这叫做“性修不二”也就是从本来的觉性中发起了修行,而这个修就是自身发出来的智慧,所以是全性起修的而整个修没离开过性,这叫全修在性等到性德的理体完全显发了,修德的功行达到究竟了,这就叫“究竟即佛”这里要称念的是达到了究竟觉的佛果名号 那么,名号和实德又是什么关系呢?不念佛的相好、功德、法身,只念名号,会产生很大的效用吗?其实名号就是佛的实德,名号能招来佛的万德,正当称名时万德就在心中呈现以佛功德不可思议故,名号功德就不可思议以称名招来佛不可思议功德的缘故,会发生不可思议的效用,因此称名成为极殊胜的方便称名能消罪、增福、不退、成道等等,以下所说的十佛乃至无量佛的名号,都是基于这种理而发生功用的 再从成就名号的缘起来看,其实是以法性、缘起、大愿、三摩地、善根等不可思议的力用,成就了如意宝一般的名号它成为无量无边福德的源泉,是实现一切现前和究竟利乐的根本能在现前赐予衣食等各种资具的色法如意宝,当然是很难得的而诸佛的名号能把具缘者引入菩提的缘故,从如来的秘密境界中作不可思议加持而显现的名号,能赐予众生圆满的利乐,因此是大如意宝王 要知道,以法性缘起的力量不可思议,何时也不虚妄这是由于一法不成的大空寂当中,一切法都可以随缘而现,正是由于没有实法可得,所以因缘和合就会出现相应的作用就像火柴和磷片一划的时候就出火,月光镜一照向月光就出水像这样,由于法性空寂,诸缘一和合就会出相应的力用或者口里念多刹那声音的咒语,缘起一和合,就会发生治病、开慧等的作用这样就要知道,法性是空寂的,诸佛在修道时有誓愿的力量、住真实定的力量、回向善根的力量,诸如此类的缘起一和合,到果位的时候就成就了真实的名号而作为自他缘起相应的条件,行者的心一念这个名号,就会发生相应的作用,以此最终能成就无上菩提 这样就能认定这是成佛的正行,关键在行者要具有信心,以信心和佛力一和合,就会出现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