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幼儿的黄金时期,即敏感期中帮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的书,这是一本“爱”孩子的书。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非常适用于整个幼儿教师群体和幼儿家长!
编辑于2021-10-22 15:41:42“正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傻瓜”的决策,而他们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些傻的错误在许多决策中会出现,包括购物、投资、用人、择偶等。这本书基于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决策学,又基于作者10余年的管理教学经验,帮你揭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决策误区,并教你如何纠正。读完本书,希望你能“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在这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胜人一筹!
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因其颠覆性的观点和实用的方法,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探讨才能与练习之间关系的经典之作。它挑战了我们对天才的传统认知,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即通过一万小时的练习,任何人都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
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它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华尔街推动了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经济的成功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很好的例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常”的决策者往往做着“傻瓜”的决策,而他们自己还蒙在鼓里。这些傻的错误在许多决策中会出现,包括购物、投资、用人、择偶等。这本书基于获得诺贝尔奖的行为决策学,又基于作者10余年的管理教学经验,帮你揭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决策误区,并教你如何纠正。读完本书,希望你能“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在这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胜人一筹!
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因其颠覆性的观点和实用的方法,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探讨才能与练习之间关系的经典之作。它挑战了我们对天才的传统认知,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即通过一万小时的练习,任何人都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
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它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华尔街推动了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经济的成功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很好的例证!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笔记
一些思考及感悟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蒙特梭利说 , 成人有工作要做 , 孩子也有他的工作 , 事实上 , 孩子的工作就是通过不断训练和学习 , 最终成长为一个成人
父母应该把握的原则
在孩子处于敏感期时 , 父母应该把握住一个大原则 , 就是要给予孩子爱和自由
爱
爱就是要尊重、 理解和接纳孩子
自由
就是尽量不干涉 , 给孩子创造一定的自由成长环境
第八章 孩子应该怎样学习
令人担忧的现状
如何学语文概念
理解力与写作文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第七章 6岁以上
结婚
结婚调查
爱和不爱
理解
开始发育了
快乐的孩子不生病
8岁左右出现理财敏感期
洗碗经济学
出现集体意识
出现深入思考问题的趋势
案例
小提琴演奏会
乾乾的王牌超市
美丽的燕子
第六章 5岁~6岁
婚姻
讨论和谁结婚
我们结婚吧
我一直都爱着你
幼儿的心思也能猜
5岁以后选择伙伴的倾向性非常明显
对异性的敏感期是纯心理和精神性的
书写
喜欢书写
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促使儿童高度的专注和持续的写
数学逻辑
对数的序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举例
乐乐的数学感觉
几百万个天和零个天
社会性兴趣
儿童社会性发展二三事
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
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职业模仿
动植物、实验、手机
开始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开始热烈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喜欢观察动物、植物
案例
热爱小动物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给孩子自由
给孩子自由成人不需要强加教导
家长要学会倾听
延续交往的敏感期
结束一对一的交往,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
5岁以前的交往特征是一对一
通过物品交换来进行
通过流泪来解决矛盾
5岁以后进去三四个人的交往
明显的精神倾向
结束以交换为目的的交往方式
学会相互表达爱意,解除孤独,也出现了对别人的控制和反控制
关注
生活的压力不要让孩子承担,不要向孩子倾诉生活压力
尊重孩子的认知态度,如孩子喜欢分类清楚的东西,生活中就要尊重他这一现象
父母是孩子安全的来源
如妈妈上班,儿童出现分离焦虑
儿童三四岁的时候,如父母没去幼儿园接,内心会出现恐惧
五岁以后,儿童有了情感的理解力,如果父母不接,则认为父母不爱
缺少关注的儿童容易出现“人来疯"现象,人多的场合会把握不住分寸
第五章 4岁~5岁
出生
生命的诞生
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喜欢问
我是从妈妈哪里生出来的
妈妈怎样才能生一个孩子
情感
不仅开始表达感情,而且关注别人时候爱他。对父母的情绪反应非常敏感
喜欢问
爱我有多深
人际关系
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并开始相互依恋
强调
爱与自由
物品交换
有的时候 , 他选择交换的物品之间的价格会相差很大 , 比如他可能会用一个几百块钱的电动玩具车交换回来一个小卡片
这在我们成人看来 , 绝对是笔赔钱的买卖
在孩子看来 , 电动玩具车和小卡片之间的价格差是多少不重要 , 重要的是他通过交换和别人建立了关系
错误
批评孩子 , 横加指责
正确方法
支持 , 鼓励孩子
玩具
孩子在一起玩时 , 经常会玩着玩着就吵起来 , 甚至是打起来
举例
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 女孩到男孩家玩 , 两个人都要当狮子王 , 谁都不让步 , 最后吵了起来。 大人简单协调了几句 , 没有效果 , 也就不管了。 没想到 , 几天后 , 他们和好了 , 又在一起玩了
家长很好奇 , 就问: “你们是怎么解决两个人都要当狮子王这个问题的? ”孩子回答说: “如果我到他家 , 他就是狮子王; 如果他到我家 , 我就是狮子王。 ”
错误
强行干预 , 谈论对与错
正确方法
不管是孩子交换吃亏了 , 还是他们之间起争执了 , 家长都尽量不要参与 , 要给他们自由 , 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厉害 , 在自由的环境里 , 他们能够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 , 孩子学会了取舍、 判断、 沟通和考虑对方的感受 , 也正是这些技能 , 奠定了他们成年后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
婚姻
形成结婚的概念,表明对性别、自我、异性有了初步的感觉
初级阶段表现的是对父母的喜爱
接着儿童会用一些方法和技巧去和自己爱慕的伙伴交往
大概5岁,则会因为喜欢而痛苦
审美
首先吃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
接着对所用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
接着对自我形象要求完美
女孩子开始对衣服饰品感兴趣
最后对环境和内外气质的完美追求
案例
追求完美的芊芊
爱美的钰钰
数学概念
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
案例
乔乔的发现
数钱数乱套了
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
身份确认
开始崇拜某一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案例
一位想当公主的女孩会自己打扮起来
喜欢超人的男孩子会自己全副武装
性别
开始关注到男女差别
对自己身体产生好奇
对性别以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基本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鼻、口一样,态度很客观
音乐
儿童生来具有音乐品质
4岁发展到音乐敏感期
在该阶段顺其自然发展孩子的音乐天赋
案例
暖气片当钢琴
绘画
儿童生来具有绘画品质
可能会从早画到晚
不用强加培养和锻炼,但是需要保护
案例
画完了再睡
符号
拼读的敏感期
不要让孩子在不适合的年龄认字
孩子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等感兴趣
开始学认字,但是不要强制让儿童认字,而是他自身内外的反应
第四章 3岁~4岁
执拗
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苦恼、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举例
拿着影碟穿外套
我就要掉在地上的那个
不!我就不
垒高
喜欢把物体垒高,然后推倒,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
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
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举例
语言模仿
妙用成语
诅咒
语言的敏感期
发现语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是诅咒
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诅咒的话
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
从要求食物完整发展到了对所使用的用具、事物完美的追求。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
举例
我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剪、贴、凃
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使用工具
举例
爱剪纸的乐乐
藏、占有欲
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
物品的交换从此开始,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
逻辑思维
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十万个为什么
绘画
绘画——螺旋状敏感期
痴迷的绘画敏感期
天才的画笔
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自我的语言方
延续秩序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从具体的生活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人际关系敏感期
阶段
食物
孩子会首选食物。 我把好吃的分给你 , 你跟我做好朋友
玩具
但是很快 , 孩子会发现 , 当自己没有好吃的或者好吃的吃完后 , 两人的关系就结束了 , 大家会各自去玩 , 或者各自回家
于是 , 孩子就会去寻找一个他们认为不会消失的东西作为连接媒介 , 这个东西通常是玩具
因为有的孩子 , 可能拿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后 , 就会离开 , 不跟你玩了 , 这样孩子就又开始寻找新的连接方式了
兴趣
最终 , 他们会发现 , 真正的朋友是建立在志趣相投的基础上 , 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倾听、 理解和关爱
交往模式
先是一对一
再是小团体
班上或者小区里 , 很多小孩一起玩 , 但玩着玩着 , 到最后有那么几个孩子总在一块 , 关系特别好
他们好像特别谈得来 , 待在一起 , 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他们还会互相帮助 , 如果其中有一个小孩和别人起冲突了 , 他们会帮着一起去对付别人 , 这就是自发形成的团体交往模式
书籍信息
作者
孙瑞雪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
帮助成人了解儿童的心智发展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年: 2013-4
相关书籍推荐
《童年的秘密》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
了解儿童敏感期
敏感期
“敏感期”最早却是在动物身上发现的
荷兰的植物学家德佛里斯
雌蝴蝶在树杈产卵保证卵的安全 , 幼虫向光吃嫩叶 , 长大依然被光线吸引
什么是儿童敏感期
“儿童敏感期”这个概念是由蒙特梭利提出的
敏感期是孩子人格发展的黄金期 , 持续时间不长 , 一般在0到6岁的孩子身上最集中 , 有些孩子可能会持续到6至12岁
暂时的 , 它就像是一个信号
孩子通过这个信号告诉家长 , 爸爸妈妈我现在要发展这个技能了 , 你们要理解、 尊重我 , 要来帮助、 引导我
儿童敏感期重要吗
如果父母能捕捉到这个信号
蒙特梭利认为 , 孩子有其内在成长的驱动力 , 而这种驱动力在敏感期尤为明显
去理解、 帮助孩子 ,家长引导得当的话 , 会事半功倍地助力孩子的发展
敏感期就像是“风口” , 如果家长能利用好敏感期 , 就算孩子不是天赋异禀 , 也能大概率成长得不错
相反如果错过了敏感期 , 后面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 , 还不一定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满足敏感期需求的儿童表现是
天才的创作智慧
无与伦比的热情、兴趣、和意志力
迅速发展的认知能力和技能
得到满足后人格的宁静,和谐和顺从
构成巨大的潜力
第一章 4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0~6岁,儿童依靠一个个敏感期发展自己
一出生,敏感期就开始啦(畅畅,0~4岁)
世界就是味道(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持续1年)
婴儿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食物和世界,也用口唤醒自己的身体,包括手和脚
(不同口味的果冻,每个吃一口)目的是认识味道,了解外在,建构自我,是一个生命系统的价值观
能持续到6岁以后,0~6岁(尤其0~2岁)高度敏感
对接(9个月大,盖瓶盖,持续2个月)
蒙特梭利的“圆柱体插座”
在盖、插、拧……基本动作的重复中,建构手的组装能力,发展最早的空间感觉
宝贝,你的玩具呢(3岁半,交换玩具)
在成长的生命阶段,儿童需要的是交换背后的秘密和感觉
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够判断出此物和彼物之间的各种差别(没有价值观念)
幼年如歌(4岁,秩序敏感期)
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
敏感期,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桓桓,2-3岁)
小狗下坡(2岁1个月,发现“小狗下坡”玩具只能下坡)
发现是儿童的快乐之一
上坡、平地都试试
空间智能的敏感期
求助(2岁,学会用语言求助)
儿童自我发展需要环境,教师的任务就是准备环境
儿童在一个环境中发展自我,常常需要他人的帮助,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帮助
研究课题:怎样自然地设计环境和提供环境,使教师提供的环境和帮助在无意识中促进儿童不断发展
小哥哥,你别走(2岁3个月,受到大孩子的照顾,并产生依恋)
正常儿童有两个优秀的品行——大孩子照顾小孩子,不打小孩子;小孩子打大孩子,大孩子不还手,不记恨。这不是教育出的道德品质,而是生命成长之后的正常状态。让生命自然地成长,是最高的道德
小小孩受到关爱和帮助建立起一种安全感和秩序感;他不愿意时就用打对方来表达;在很短的时间里对大孩子产生依恋;对大孩子的离去感到痛苦,这个痛苦的消解需要时间
大小孩自然地照顾小小孩,同时试着满足自己的愿望;被小小孩打时并不生气,受到拒绝也并不难过;大小孩在这个过程中能得到的发展和果实被妈妈意外地打断了
妈妈叫孩子时一定要先观察一下孩子正在干什么,也许某个宝贵的瞬间就被打断了
拿掉剪刀(2岁,扔掉错挂到自己挂钩上的剪刀,并挂上自己的)
小小孩在秩序被破坏时会感到不安和焦虑,有时甚至可能会哭
案例中桓桓没有哭,而是直接用行动纠正了秩序
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小小孩乱扔东西,而应该在纠正秩序上面
找椅凳(2岁,寻找自己位置上的椅凳)
对于儿童来说,努力恢复这个秩序,是儿童处于放松状态和正常状态时才出现的景象
在孩子1岁多时,寻求秩序就是孩子生命中的自然需求
探索空间(2岁2个月,扔弹力球,草地上打滚,把小草小树叶放在水管中)
儿童通过物体的位置、物体的运动、弯曲的视界探索空间
儿童通过不在视界中的物体探索空间,由此得到空间感,形成空间概念
空间的要素:直观的位置,直观外的位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这就是科学逻辑的起点
弹力球是幼儿最初探索空间的最好道具。扔东西的动作虽然简单,却很重要
插不上的圆柱(2岁,学习插圆柱体插座)
圆柱体插座是儿童学习空间几何关系的第一种道具
圆柱体插座让儿童通过几何边界的对应来感知几何边界
儿童学会操作这个教具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
爱,妙不可言(2岁半,依恋家里的阿姨,对老师说“爱你”)
儿童对教师、对环境的爱和依恋,说明学校(幼儿园)的环境是一个和谐的环境
征求别人的意见(2岁半,征求别的小朋友的同意,没有同意不玩并调节情绪)
儿童刚刚开始形成自我,要区分你的、我的
绘画与音乐
一个人的空间
迟到的敏感期,一个个补上来了
孩子忧郁了
缇缇的手
迟到的敏感期接踵而至
失去的敏感期如何恢复/孙瑞雪
缇缇的巨变
放肆的语言
天赋
伴随母爱,儿童心智全面发展
妈妈,上主题课
西天
不让妈妈打电话
涂画的乐趣
语言的敏感期
随便给
生活中的数学
第二章 0岁~2岁半
视觉的敏感期
小托蒂的悲剧
刚生下来,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
口的敏感期
孩子初始是用口来感知世界的
包括用口进行的味觉、触觉过程
用口感觉事物、认识事物,不断练习使用牙齿、使用舌头
举例
迟到的口腔敏感期
爱咬人的玮玮
孩子喜欢吃手或者把东西放到嘴巴里
父母的行为
错误
第一反应可能是阻止 , 可能会把手和东西从孩子嘴巴里拿出来
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阻止 , 那就等于是阻断了孩子探索、 思考和表达的途径
正确方法
正向引导
正向引导
孩子喜欢把手和东西放在嘴巴里 , 你就把他的手洗干净 , 保持卫生
有的东西他放在嘴巴里可能会有危险 , 那你就把这些东西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
主动提供一些不同种类的东西 , 让他自己摸索 , 什么小孩专用的牙胶、 软的香蕉、 硬的苹果等
手的敏感期
儿童在用手思考
喜欢抓东西,用手探索环境、认识世界
举例
三指抓
抽屉打开,拿出东西
把外面的插进去,里面的抖出来
盒子打开,关闭
还有用手喜欢抓东西、 捏东西
父母的行为
错误
当你看到孩子用手抓饭 ,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还不如我直接喂他
如果家长长期这么做 , 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差
有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还不会自己吃饭 , 这些孩子大概率是在手的敏感期内被家长强制干预过
正确方法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 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 让他自由地去尝试和探索
走的敏感期
坡上漫游
走楼梯
换个角度看世界
从最初的要成人拉着手跳,到独立行走,到要上下坡、爬楼梯,到专门爱走不平的地方
空间、时间的敏感期
策策的故事
困难
爱扔东西的楠楠
抛撒、搬运和垒高
喜欢探索空间,最早表现为爬、抓、移动物体等
稍大一点则喜欢爬高、旋转、扔东西等
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紧握小木钉
对细小事物的敏感
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的敏感期
秩序是文明的基础
急切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的敏感期
学舌
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也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敏感期
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审美
残缺了的威化
审美建构道德
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
第三章 2岁半~三岁
建立概念
汽车概念的建立
儿童开始将自己的认知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
我的
他打我了
自我的诞生
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秩序
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分类
外在秩序
外在环境的有序能够给孩子安全感
如果他闭着眼睛都知道这个东西放在哪里 , 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 , 他就会感到很安全
内在秩序
可以把孩子的内心环境想象成是家 , 把家里的桌椅沙发这些家具换成内在品质 , 比如规则、 诚信、 友善等等 , 这些品质在孩子的内心也是有序排列的
当他所处的外部环境是有序的 , 他感到安全 , 就会把精力放在内在秩序的建立上
举例
孩子会要把东西摆放在固定的位置 , 比如他的玩具 , 必须放在他经常放的地方 , 你随意给他挪动 , 他会非常有情绪
吃东西必须要完整的 , 饼干有一个角缺了 , 不行。 苹果被切成两半 , 不行
做事情一定要按照固有的顺序 , 比如早上起床后一定要先穿袜子、 再穿裤子等等
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 往往会为了维护秩序而显得很倔强 , 有时甚至看上去像无理取闹
正确方法
一是父母们需要有极大的包容心 , 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各种行为
二是父母们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外在环境。 只有这样 , 孩子才能腾出精力去建立他内在的秩序 , 从而发展出各种优秀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