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论共情传播
关于论共情传播的思维导图。包含共情和共情传播的概念、共情传播与共识传播比较分析;共情传播的体哦阿健和途径;共情传播在国内外重大实务中的实践等。
沉浸体验式戏剧的场景传播模式研究思维导图,从问题的提出、基于传播学的跨学科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分析等展开。
跨媒介视角下网络文学价值评估体系与开发策略的思维导图,包括跨媒介视角下网络文学的特征与价值、价值评估体系设计等内容。
20世纪80年代科学思想的传播基于图书出版的研究的思维导图,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论共情传播
一、共情和共情传播的概念
(一)共情
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二)共情与传播的内在联系
共情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交流、沟通、传播过程,离开了交流、沟通、传播就难以形成共情,而共情的表达更是一种传播过程
(三)共情传播
共情传播就是共同或相似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和传递、扩散过程
传播学研究者在使用共情传播时,共情并不是总在积极的、正面的意义上使用,也包括消极的、负面的意义,这一点与心理学界的情况有所不同
(四)共情与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共情表现为共同或相近的情绪或情感,这与传播效果的情感和态度层面是吻合的
二、共情传播与共识传播比较分析
(一)共情传播与共识传播的内在关联
共识传播不可能完全没有相应的共情因素,共情传播一般也以特定的共识为基础
以形成共识为主要目标的传播活动称之为共识传播,而把共情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沟通交流活动叫做共情传播
共情侧重情绪、情感,共识侧重理性、理智
共情与共识都包含行动,都指向社会效果
(二)共情传播的优势和特征
共情一旦形成,多数情况下其动能要比共识大且强烈
共情传播的门槛要比共识传播低
共情传播凝聚力大、合力大
由于社会状况复杂,可能会有不同性质的共情在传播,其结果是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情群体,也就是形成不同的情感共同体或若干类庞大的情感共同体
(三)共情与共识有机结合
能更有效地推进社会变革或变化
社会舆论其实是共识与共情的复合体
三、共情传播的条件和途径
情境
情感
报道真实事件
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能够激起群体共情的情境
大规模的身体共在
四、共情传播在国内外重大事务中的实践
(一)共情传播在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中的成功实践
共情传播,是武汉前方报道组抗“疫”报道电视新闻语境的重要实践和创新
不光是电视新闻,其他各种媒体及其报道都在共情传播方面做出了贡献
(二)中国抗疫精神中的共情和共识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三)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对抗性共情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过程一直伴随着对立共情传播,使原本严重对立的共和党与民主党对抗性共情激化
(四)“后真相”现象助推对抗性共情
“后真相”(post-truth)是指“相对于情感及个人信念,客观事实对形成民意只有相对小的影响”
(五)“后真相”和对抗性共情留给我们的思考
引导人们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力避“后真相”心态,解决社会矛盾,化解对抗性情绪,聚拢和形成最大程度的积极性社会共识和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