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特殊儿童生理与病理绪论
学科的性质、任务及主要内容;生理与病理学的特殊教育学科中的地位及其意义;残疾的生物医学研究简介及相关研究学科;特殊儿童生理病理学研究现状及前言等。
这是一篇关于儿童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的思维导图。里面的知识点包含了先天决定论、后天环节论等,喜欢可以收藏哦。
0到3岁儿童语言发展思维导图,讲述了0到1岁儿童语言发展、1到2岁婴儿语言的发展、2到3岁儿童语言发展等方面,感兴趣的朋友收藏下图了解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绪论
学科的性质、任务及主要内容
学科性质
从生理和病理角度认识各类残疾的解剖生理特征、残疾发生的原因、残疾形成的机理、残疾发生预防以及致残机理研究技术的生物医学类、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解答残疾/缺陷/障碍是什么和为什么
分为生理学和病理学(相互联系)
研究对象
个体与群体
个体:个体的解剖生理改变、程度及其影响,为后续干预提供指导
群体:某类残疾/缺陷发生的规律,预防,降低出生缺陷
发育阶段
胚胎前、胎儿期(重点)、婴儿期、幼儿期(1-3岁能力发展关键期)、学前期、学龄期和青少年期
每个时期研究的着眼点不同,探索残疾稳定存在或变化的机理;重点干预,有针对性支持
研究技术
介绍残疾生理病理的研究技术、分布的学科领域等
主要内容及任务
主要内容
特殊儿童生理学:各类残疾的解剖生理特征及其伴随的问题,临床诊断及分类标准等,区分不同类型残疾以及各类残疾的严重程度等
特殊儿童病理学:结构畸变、机能缺陷、功能异常(精神、行为)的成因、发生的原理及发生机制等
研究技术:介绍残疾生理病理的研究技术、分布的学科领域等
研究任务
研究导致缺陷的因素以及相互作用:通过流行病学、动物模型研究、符合伦理的规范的人体研究,发现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不同水平发生的结构缺陷、生理代谢活动异常、心理行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
研究不良因素导致缺陷的机制及临床表现: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以及心理社会层面上,探究致残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表现
研究残疾/缺陷等对残疾人身心健康及社会化的影响,以及预防残疾发生的措施
生理与病理学的特殊教育学科中的地位及其意义
地位
专业必修课(核心课)
在特殊教育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是特殊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定义特殊教育学科属性的课程之一
专业学习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学习特殊教育领域中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之一
特殊儿童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研究之一
传统研究的新解释
现代研究的集合:与其他学科不同,是多学科研究的总结
特点
多学科参与
由于残疾的复杂和多样,该学科是交叉和综合学科
未来的残疾研究热点应该还在心理教育与生物医学,计算机神经学科等交叉研究方面
研究问题复杂
对象是人的异常状态缺陷(伴随人类or各种生命活动)
有的缺陷由于单一因素产生;但更多的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有的缺陷形成之后就较稳定(可重复研究);有的一直在动态变化,难以研究
研究条件受限制
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具备研究对象、研究材料、研究技术方法、设施设备以及研究经费等
但生理病理研究的相关条件受到不少限制
意义
深刻认识残疾及残疾人
认识残疾发生的根本原因,用于科普知识
促进国家制定相关政策
学习相关学科
更好理解特殊教育其他知识
进一步了解残疾为什么发生,而不是局限于为什么
提升特殊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和社会认可度
特教老师需要储备多方面的知识,生理病理知识是特教老师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的基础
提高社会认可度和社会地位
咨询与预防。服务社会,为社会提供专业的解释
为国家或地方制定政策、编制或调整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为特殊学校建设提供专业指导
为特殊儿童的综合干预(安置、训练)提供思路或具体指导
提升国民素质
改变观念
科普宣传
提升特殊教育工作水平,服务于更广泛的群体,降低残疾发生率,减轻残疾对人的影响,根本上提升人口素质
残疾的生物医学研究简介及相关研究学科
对残疾原因认识演变
人类早期对残疾的认识
大多出于非科学解释或前科学认知时期
国内和国外普遍认为是不详论,但国内还有个中医解释
早期生物医学的研究
胚胎学:由于胚胎发育中止导致
进化论和经典遗传学研究: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高尔顿优生学
环境因素导致缺陷的现代多学科研究
物理因素;营养物质;生物因素;工业化学品;药物反应;人体试验
生物医学研究简介
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
较多地应用于特殊儿童生理心理方面的研究
相关学科-现有研究成果源于多学科
涉及学科较多
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病理学、发育生物学、生物化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神经网络学科等十多个学科
本课程大纲解读
课程说明
生理学:在讲授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各类残疾的临床表现、医学诊断及其残疾分级标准
病理学: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角度系统讲授残疾发生的原因、原理及机制等,重点是环境因素致残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课程的重点;
教学进度:共五章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55%
期末考试45%: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
教材与推荐书目
特殊儿童生理病理学研究现状及前言
研究现状
多学科研究:脑科学、计算机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科学和教育神经科学可能有重大成果
研究问题较分散(需要加强多学科分散研究成果的整理,建立独立的学科非常重要)
研究结果不确定(研究结果多为科学家舍,容易出现矛盾情况)
研究前沿
加强各致残因素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发展有效研究技术
一方面是致残因素检测技术的更新
另一方面是需要发展无损伤或损伤极低的人体研究技术,实现重复跟踪研究
提高研究的应变性:及时进行疑似新因素的跟踪研究
加强致残因素的预测性研究(致残具有延迟表达特点以及早期表现不明显,容易错失有效干预的最佳时机)
科普化研究
专业人员有责任也应该有意识将深奥枯燥的专业研究成果转化成便于国民理解和应用的科普知识
国家也应该支持科普工作,提高科普的权威性和国民对相关知识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