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涵盖了国际收支及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国际收支理论,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托斌税等
编辑于2021-10-25 23:16:18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全部经济贸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记录的是对外的交往及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居民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
留学生不是居民
居民是地域概念
公民是法律概念,只拥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
国际收支是系统的货币记录及反映的内容是以交易为基础,包括货币收支和不涉及货币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国际投资头寸是指一国在一定时点上对外资产与对外负债的汇总是存量概念
是事后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与记录原则
概念
是一国对其一定时期内的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特性和经济分析的需要,分类设置科目和账户,比按照复试不记得原理进行系统记录的报表。
记录原则
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列为贷方
如出口,外国居民获得本国资产,或对本国投资外国居民偿还债务,官方储备减少。
一切支出项目或资本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为借方
如进口滚过居民获得外国资产,本国居民偿还外国居民债务官方储备增加。
具体某个项目
带分数额大于借方数额,称之为顺差贷,方数和小于借方数额称之为逆差。
账户分类
经常账户
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进行记录的账户
包括货物和服务,初次收入二次收入。
初次收入包括雇员报酬和投资收益
稳定的利息红利属于投资收益
二次收入是指单方面的转移资产
国家之间捐赠
个人之间转移资产
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利得不稳定,属于资本与金融账户。
资本账户
固定资产转移
无形资产转移,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
金融账户
直接投资实物投资
直接在国外建立企业
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股权大于10%
投资利润再投资
证券投资
储备资产
包括外汇资产,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IMF的储备头寸,其他债券。
中央银行可进行调整,有利于政策的账户。
错误和遗漏账户
抵消性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失衡的含义
自主性交易是指个人和企业为某种自主性目的而从事的交易
调节性交易是指为弥补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发生的交易,比如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向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动用官方储备等。
判断一国收支是否平衡,主要看其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临时性不平衡
短期的翡翠领或偶然因素引起的
如气候突变,谷物欠收则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导致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失衡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
结构性不平衡
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
一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二是因为本身产业结构单一,落后产品类型没有竞争力。
产业出口需求收入弹性低,即卖的都是必需品,别的国家经济增长以后,需求就大幅下降。
产业,出口需求收入弹性高,其他国家卖的都是必需品,而你卖的是奢侈品,一旦价格上涨,自己东西卖不出去,别人的东西还必须买。
具有长期性
对策治标一方面可以通过官方储备的融资来进行数量上的弥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本地的深蹲来进行价格上的调整。
日本,更为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国内经济规律变动的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性,使市场化的汇率真正具备根据世界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效力。
货币性不平衡
在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相对便宜,从而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如价格成本,本币汇率上升,出口下降,进口增加,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如利率下降,资本流出,更多资本流入减少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原理
相对膨胀率等于本国通胀率减去外国通胀率
购买力平价
周期性不平衡
有一国经济周期波动而引起
如本国相对繁荣,则相对pd上升,出口下降,进口上升,所以,贸易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逆差。
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
收入性不平衡
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
如相对收入上升,则进口增加,贸易收支逆差,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预期性不平衡
币值扭曲
国际收支平衡的必要性
国际收支巨额逆差的影响
如果大量逆差,就会出现外汇供应短缺,外汇汇率上涨,本国币值下跌,短期资本外流严重时会导致货币危机。
国内物价下降,利率上升,国内经济会紧缩。
导致产量和就业量下降
国际收支巨额顺差的影响
由于外汇供过于求,本币汇率上升则会抑制出口并增加国内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持续大额顺差,不仅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而且会招致其他国家抗议和报复。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国际收支平衡的自动调节
国际金本位制下是这种。
国际收支不平衡,自动调节的局限。
只有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中自动调节,才能产生理论上说描述的作用。
典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需要在金本位制下才能发挥作用
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往往已经收活力经济为代价,这会影响内部均衡的实现和经济发展。
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汇率不变。
国际收支逆差则外汇储备减少,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导致资本净流入,改善资本与金融账户利率效应。
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则公共收入就会减少,则,进,进口减少,出口增多,改善经常账户收入效应。
货币供应量减少,则价格下降,出口产品根据竞争力则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改善经常账户相对价格效应。
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水平由市场的外汇供求决定,一国货币当局不必通过储备变动来干预外汇市场。
核心思想,国际收支差额造成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影响会理亏的变动,又会对进出口造成影响,调节国际收支。
调节机制,如果国际收支逆差,则外汇供小于求,则本币贬值本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则国际收支均衡。
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则外汇供大于求,则本本地升值,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均衡。
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适合的条件是牺牲国内经济均衡为代价的,而在浮动汇率之下,汇率变动可以设贸易逆差去平衡国内经济不受国外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
需求调节政策
支出增减型政策
核心思想,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和国民经济中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如果逆差,导致紧缩的财政政策,收入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则国际收支均衡。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如国际收支逆差导致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利率上升,物价下降,资本流入增多,资本流出减少,出口增多,进口减少,在国内设置均衡。
评价
优点可以保持汇率的稳定
缺点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影响
需求调节政策是由于调节周期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支出转换型政策
核心思想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总量,而改变需求和支出的方向,将国内支出从外国的商品和劳务转移到国内的进口替代型商品和劳务上来抓包括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
汇率政策
如逆差,本币贬值导致进口下降,出口增多,国际收支均衡。
这种政策可以减少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但是汇率的经常波动,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且易引起通货膨胀。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本币贬值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汇率政策要结合紧缩性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来实施。
是用于调节货币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直接管制
通过对外管制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包括对外汇水平,外汇收支等的管制,贩卖管制,只对进出口贸易的管制,主要措施有实行关税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出口补贴和优惠的。
如果逆差,就限制进口用会提高关税,实行进口许可证等导致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均衡。
直接管制比较灵活,可以进行结构性调整,且见效快,但容易引起各国的贸易战,引起国内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下降,引起官僚作风和会议若风戚等应谨慎使用。
直接管着,主要是用于调节短期的结构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供给调节政策
政策思路
通过改善一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加适应世界市场需求的出口商品和劳务的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来达到增加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改善国际收支。
政策特点
长期治本之策,短期内难以取得显着效果,但是能从根本上改变一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培育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富有竞争力的微观经济主体。
相关政策手段
科技政策
推动技术进步,从内部加强科技研究,应用和推广,从外部引进先进技术工艺。
提高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培养企业家阶层。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投资强度,调整教育结构和体制,鼓励国际交流。
产业政策
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产业结构规划,并且用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扩大一部分茶叶,对另一些产业进行调整,限制甚至取消。
克服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流动的障碍是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能够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动,增加产业结构的柔性。
制度创新政策
企业制度改革,投资制度改革,产业家产权制度改。
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评价
长期来看,供给政策的效果最好,但是手续的周长周期长,难度大。
主要适合调节长期的结构性国际收支适合
资金融通政策
含义
一国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官方储备会运用对外短期借贷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
政策手段
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便利的使用
评价
对于国内经济和汇率水平的影响较轻,但是会影响,官方储备的流失,我在我的增加。
主要是和调节短期的偶发性的国际收支失衡,不适于调节长期的,巨额的国际收支失衡,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配合其他政策,因此国内经济免受调整,光芒所带的巨大震动。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弹性论
弹性论,只要运用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商品进出口工作谈心的分析研究,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
基于逆差
假定条件
弹性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其本币计值的出口和以外币计值的进口均以不变价格提供商品。
不考虑资本流动
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所以是局部均衡。
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那条件的结论是货币贬值后,就当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一贸易收支才能改善贬值
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大,贬值之后,出口需求数量增长幅度大于刺客价格的下降是出口收入增加。
进口商品价格弹性大本币贬值之后,进口需求数量下降幅度大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使进口支出减少。
最终,进出口额增加,贸易收支改善。
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出口商品价格的弹性之和为一则贬值使贸易收支不变
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出口商品价格的需求弹性之和小于则贬值使贸易收支恶化
贬值与时滞反应
j曲线表明,即使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也不能立即导致贸易条件的改善。
原因有货币合同阶段,在贬值之前已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照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
传导阶段,即使在贬值之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增长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及供给弹性的影响,不能马上增加。
苏珊数量调整阶段,在进口方面,进口商有可能认为生生的贬值是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加速进货。
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例。
当贸易条件贴上30贸易条件改善表示概括出口相同性的商品可以换为较多数量的进口,意味着国外实际资源的流入,当贸易条件恶化时表示,该国出口相同质量的商品可以换回较少数量的进口,意味着实际资源的流出。
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
评价
弹性论正确的支持了,就在一定的进出口公平,弹性条件下货币贬值才有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与效果,满足了各国制定政策的需要,现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中取得了一定效果,
缺陷
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仅限于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略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
忽略了资本流动
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设难以成立
吸收论
假设
将贸易差额代表国际收支差额,忽略资本项目和非贸易项目
贬值是扩大出口的唯一途径
基本理论
经济含义
贬值的作用
非充分就业状态出现逆差,贬值可扩大总收入Y
闲置资源效应:贬值使出口增加,从而使产出增加
贸易条件效应,逆差贸易条件恶化,总收入下降,实际收入下降减少吸收
充分就业状态下压缩A,贬值减少A
现金余额效应进口商品价上涨减少支出
再分配效应,物价上涨导致收入再分配。
货币幻觉效应,控价上涨减少消费。
改善国际收支的两个前提条件
政策
紧缩政策和汇率政策的配合
评价
采用了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吸收论从贬值对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的相对影响中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政策搭配倾向,紧缩政策和贬值的汇率政策
缺点
假定不合理
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中的作用
忽略了资源利用效率问题
忽略了资本流动
没有对收入和吸收是因,贸易收支为果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货币论
假定前提
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下,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中性,货币供给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
贸易商品的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平
基本理论
对贬值的分析
政策主张
所有的国际收支失衡,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货币性的,都是由国内货币市场失衡引起的,都可以由货币政策解决
货币扩张恶化逆差,货币紧缩改变逆差
贬值,进口限制,关税,外汇管制等支出转换政策,不一定能改善国际收支,并且影响是暂时的
评价
积极意义
从开放经济的角度把货币供应的来源分为D+R
货币论的前提假设和基本原理构成了汇率决定理论中货币供求说的基础
唤起了人们对国际收支中货币因素的重视
局限性
对于其理论前提,假定货币供给稳定,假定货币中性,这些都不符合实际,另外一价定律从长期来看,由于垄断因素和商品供求粘性的存在,一价定律往往不能成立
对于贬值效应的分析,贬值紧缩经济与弹性论,吸收论中贬值促进经济增长相矛盾
其政策主张实际上是要牺牲国内实际消费,投资,收入和经济增长来纠正国际收支逆差,常受批评
国际储备
含义与作用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币汇率和应付紧急支付等目的所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
特征
可得性,流动性,普遍接受性
构成
黄金储备
以发达的黄金市场为前提
外汇储备
是主体
普通提款权
特别提款权
作用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储备起着支持国际商品流动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
具体到每个国家来看
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维持对外支付能力
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本国货币的汇率
信用保证,国际储备可以作为政府向外借款的保证,另外国际储备可以用来支持对本国货币价值稳定性的信心
外汇储备的数量管理
进口规模
正相关
进出口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
正相关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应该更多,浮动汇率制度较少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和调节政策的效率
调整越快,储备越少,调整成本越大或者政府政策调节意愿越小,储备越多
持有储备的机会成本
一是将运用储备投资或进口物资带来的收益,二是持有储备给国内货币供应量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的成本
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
越发达,储备越少
国际货币合作状况
状况越好,储备越少
国际资金流动
资金流动越大,越多储备
结构管理
外汇储备币种管理
收益性
稳定性
国际经贸往来的方便性
多样性
分散风险
储备资产可根据流动性划分为三档
一级储备资产
二级储备资产
三级储备资产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金融市场
外国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
欧洲货币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
外汇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