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下图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框架,涵盖了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东晋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的发展等。
编辑于2021-10-26 10:29:51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
从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
汉末军阀混战
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
魏国对北方地区的重建
恢复社会生产
屯田制
军屯、民屯
招徕流民,劝课农桑,安定自耕农生产
较轻的田租户调令
不得再乱收苛捐杂税
不准豪强向贫苦百姓转嫁负担
抑制豪强,打击官员
重豪强兼并之法
兴修水利工程
关中成国渠,河北车箱渠
手工业、商业恢复
统治机构与职能的调整
改革中央和地方官制
中书监、令,削弱尚书权力
州、郡、县三级制度
调整人才选拔制度
曹操:唯才是举➡️德才并举
曹丕:九品中正制
削弱王国势力
监国之官
诸葛亮治蜀与蜀国的后期政局
背景
天府狭小,刘备病死,元气大伤 后主平庸,主幼国危,诸葛治蜀,以兴汉室
诸葛亮治蜀
重建吴蜀联盟
邓芝出使,聘问不绝,重归于好 良好的外部环境
内修政理
政治上
严格实行法治,执法公允
斩马谡,免官李严、廖立
重用杨洪、何祗
政治清明,社会风气好转
经济上
发展农业、水利事业,护理都江堰
手工业,盐、铁、织锦业,蜀锦
和戎抚夷
南中叛乱,军事进攻心理进攻 任用当地夷帅,纲纪初定,夷汉初安
北伐中原
根本目的:兴复汉室 直接目的:以攻为守,争取战略主动
失败,力量悬殊,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蜀国的后期政局
苦心经营,魏吴并立
蒋琬、费祎、董允,政治稳定
黄皓专权,姜维持兵不还
军政各成一统,不再协调。263,魏所灭
吴国对江南的进一步开发
背景:江南发展,依然落后
征山越
38次,残酷掠夺,出山杂居,江南开发
屯田
民屯
吴郡、会稽、丹阳
典农校尉、典农都尉
军屯
设置广泛,军队驻扎之处
与曹魏相比,特点:时间长,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建设性而非恢复性
工商业与海上交通的发展
官营手工业:冶铁、制瓷、造船
卫温、诸葛直到达夷洲,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的记录。外国使臣多次来吴,推动丝绸之路
江南世家豪族势力的发展
吴后期,压倒江北大族,居于主导,政权支柱
政治、经济、军事,领先地位
复客制、世袭领兵制,保障世家豪族利益
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司马氏在魏国的专权
高平陵事变
魏明帝,曹魏政治日坏。惠帝,司马懿、曹爽遗诏辅政。明升暗降,太傅,架空。称病,暗布。嘉平元年,拜谒孝明帝陵,洛阳政变,一网打尽,控制政权。
淮南三叛
司马氏专权,亲曹将领兵变。 251,太尉王陵-扬州-曹操子楚王曹彪,以兴曹氏 255,毋丘俭,文钦。251,诸葛诞 司马氏镇压,高压手段,控制政权
263司马昭灭蜀,司马炎建立西晋
280西晋灭吴和统一全国
晋武帝与“太康之治”
社会经济的恢复
对原吴国地区示以宽厚
对军队进行整编和复原
颁布和推行占田制
农民的占田和课田
占田:农民登记占有田地,男子70,女子30 课田:交田租的田亩数,丁男50,丁女20,次丁男一半,次丁女无
户调式
丁男立户,纳调绢3匹,丁女和次丁男立户的半数
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
影响: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社会繁荣;户调和田租负担增加,占田买卖无限制,法律漏洞,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诸侯王权力的加强
分封27个同姓王;允许诸王自选宫中长吏,以户数分诸王为三等,置军;“更制户邑”增加封国户数,诸王都督各州军事
门阀政治的形成
五等爵制
九品中正制
经济特权:依品占田和荫客、荫亲属特权,多占土地和劳动力也被默许
教育特权:原设太学,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
国子学:提供特权
“殊其士庶,异其贵贱”
士寒矛盾,政治,经济风气恶化
“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西晋统治者的腐化
晋武帝后期怠政,吏治败坏
贾后专政和八王之乱
流民起义
李特、李雄起义,张昌起义,王如起义,杜弢起义
五胡乱华与西晋灭亡
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汉人杂处,定居农业,魏晋统治者歧视压迫奴役,反抗
永嘉之乱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十六国前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汉、前赵、后赵、前凉
刘聪灭西晋,建汉国
仿汉魏官制,修城池宫观,吸收各民族上层分子 胡汉联合专政,胡武汉文,重胡轻汉 残酷掠夺,自然灾害,矛盾尖锐
318,刘耀-前赵
胡汉分治,选拔汉族地主,封建租赋制度,设学校
勉强稳定,急于统一,石勒所灭
319,石勒-后赵
屠杀转向笼络
恢复九品中正
仿效魏晋租调制,封建剥削
督劝农桑,赏赐“力田”者
设专官主管经学、律学、史学
设太学,宣扬佛教
石虎极端残暴
350,冉闵改后赵国号为魏
前燕慕容㑺灭
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前凉
招抚流民,少有安定,保存中原文化,376前秦灭
前燕和前秦的对立
前燕-鲜卑族慕容氏
屯田 文化教育《太上章》《典诫》十五篇,汉字识字课本
政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氐族首领符建-前秦
苻坚任用王猛
思想上,提倡儒学,禁止老庄玄学和图谶神学
政治上,“复魏晋士籍”,维护士族地主特权,重要有才能者
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
前秦统一北方
东晋的建立与门阀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永嘉南渡
王与马,共天下
王敦之乱,苏峻之乱
东晋的北伐与淝水之战
祖逖北伐
桓温北伐
谢安执政,朝野拥护。谢玄北府兵,东晋稳定
淝水之战
十六国后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384,前燕贵族慕容垂建立后燕,羌族首领姚苌自称秦王,次年杀死苻坚。先后建立13个政权
特点:
胡族贵族为主,汉族上层分子的联合专政
除北魏外,无突出政绩,残暴性,人民反抗
征战不休,人民灾难,破坏社会生产
东晋衰亡
东晋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孙恩、卢循起义
刘裕专政与东晋衰亡
南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朝政权的更替
刘宋政局与元嘉之战
萧齐的内争与检籍
梁武帝与侯景之乱
陈时南方的衰落
南朝中央政权的逐渐强化和门阀制度的渐衰
中央集权的强化
中央的中枢权力机构
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秘书省
集书省
寒人势力的兴起
充任掌握军权的将帅
掌管机要
担任典签
门阀制度的渐衰
门阀士族腐朽,政治上昏庸无能,军事上不乐武位,生活方式矫揉造作“名士”之风
强调士庶界限,壁垒森严,严格区分,谱学盛行
南朝经济政策
侨置
土断
东晋南朝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经济结构
农业-首要
国有公田
地主别墅
小农耕地
手工业
商业
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拓跋族的兴起和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前期的封建化
拓跋珪
政治
盛乐迁都平城
仿汉制立官职、制礼仪、定律令、考天象
朝野人士束发加帽
收集儒家经典,置五经博士,设太学
经济
定居农业化,设“八部帅”劝课农桑,迁民、工往平城
拓跋焘
政治:任用汉人,提高汉人地位
经济:与民休息,不断减轻农民负担
文化:道教为国教,寇谦之为天师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政治
整顿吏治
废宗主都护制,实行三长制
经济
均田制
新户调制
迁都城至洛阳
改官职、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北魏的分裂和北齐北周的对峙
北魏后期的腐朽统治
边镇起义、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关陇起义
河阴之变
550,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北齐
557,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北周
东魏北齐的政治经济
民族矛盾,土地兼并,政治昏暗,贪污腐败,农民起义,政治斗争
西魏北周的政治和经济
改革内政
改革北魏均田制度
建立府兵制度
灭佛和释放奴婢
北方各族的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文化和社会生活
哲学和宗教
玄学的兴起及其影响
儒学传统地位的继续
佛教的流行与神灭论思想
道教的改革及官方化
史学、地理学、文学和艺术
史学
晋陈寿《三国志》
南朝刘宋 范晔《后汉书》
地理学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社会生活
魏晋南北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