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这样读书就够了》内容纲要
《这样读书就够了》介绍了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拆书法RIA、便签法、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等,值得收藏阅读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这样读书就够了
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
自我导向
参与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
主动参与学习,而非被动接受
关联经验
基于学习者的经验,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经验
强调实践
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
更多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习
内在驱动
更多受到内在因素(希望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和自我实现)而非外在因素(考试、考核、证书)的驱动
学习无效的几大坑
不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知识
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
很多人只是装作爱学习
提升的核心X
达到质变,使其升华的核心为X
X的核心:拆为己用(将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知识挪用)
反思经验
错误本书不具价值,对错误的反思才是。
规划场景
现场演练
拆书法RIA
R(reading)学习阅读原书拆页
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并关联自己
A(appropriatation)催化促动,促进学习者将书中内容拆为己用
拆书的核心不是分解,而是能否创造价值,解决问题。
拆书家处理案例
有时候直接转述原书案例。但这样可能会有距离感,所以应该把原书案例“意译”为更适合当前学习者的案例。
学习者的经验(经过反思)是最好的案例。要促使部分学习者联想并讲出自己的相关案例(亲身经验或实际运用)。
对于知识的效忠
我们为什么反对碎片化知识、反对鸡汤?
1.缺乏背后深层逻辑,无法分析出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2.无法内化为知识的能力
3.这种没有深层思维的知识,没有判断,若是听取,只是效忠
所谓效忠是什么呢? 初看以为效忠是自己的进取心,然而深层的学习必将经过思考,知识的选取与淬炼必须用头脑。略过这些步骤,则为效忠。效忠于愚昧、懒惰的进取心。
理论类图书拆解
拆:理解...含义 实际与作者相同和不同 建议
致用类写作
1.立意核心信息、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2.扩充:相近相反观点
3.推演:引证、举例交流
4.包装:趣味、升华润色
知识体系的构建
点——线——面——网 信息多向延伸
点:最初接触点 线:前因后果 面:适用边界 网:反思、行动
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1.经验反思追问成信息
2.信息分析整理成知识
分析:前因后果原则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很重要?是怎么引出这个信息的?
因(相因相生):作者提出了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依从信息去做之后会怎样?对我的好处(效用)是什么?
果(自食其果):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不改变的问题有多严重?
整理:明确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相反的观点?有没有不支持这个观点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这样做得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什么情况下是不管用的?
边:(旁敲边鼓):从前有没有类似的或差不多的信息?其他领域/行业/作者如何看待类似的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相反的还是类似的信息,和这个信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3.知识内化应用成能力
爱因斯坦:1个小时解决问题,花55分钟去思考问题本身5分钟去思考解决方案。
便签法
实质: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然后内化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1.诠释:基本用自己的语言,不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2.准确: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
3.清晰:逻辑清晰,文字精炼
4.致用: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或建议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1.鲜活: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2.故事:相关叙事要素基本完整,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起因和结果
3.对应:和原文或I便签的4个要素对应,成为贴切的案例
4.反思: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经验,都能帮助自己理解这个经验,也加深了对原文信息的认知。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1.目标:符合SMART标准(明确、可衡量、可实现、结果导向、明确截止期限)
2.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步骤如何?who?where?when?who?
3.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法
4.可控:能做到吗?可以量化吗?行动显性化吗?
使用:1.确认是否重要 2.I重述,相关经历A1贴在I旁边,有规划A2贴在书页上 3.看完后A2拿出来提醒自己
关于提问
只有理解了问题,才能真正理解答案
提问要提出能真正从中学习的问题。回答时也要提醒他人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促进他思考自己的提问。
比起追寻答案,更重要的是了解问题。追溯本我与疑问,思考才是人类进步的必经之路。
如何提问:为什么替换成如何。为什么:需要总结归纳 如何:仅描述事实,更容易是真相。
优秀的学习者不是找寻答案,而是在疑问的过程中发出思考。 优秀的管理者也是,会激活下属思维。
比答案更重要的是不断深化和思考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尽力消化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而不是被所谓正确一叶障目。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积极主动
以始为终(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要事第一
双赢思维
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
统合综效
不断更新(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
高级学习者
不对书负责,而只负责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主动有效学习,联系自己的经验,设想日后的应用,而且会在应用后复盘。如此循环
不在于只是储备够不够多,而在于CPU强(处理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