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晶状体病思维导图
眼科学第十章晶状体病,知识点有晶状体病概论、总论、年龄相关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等。
编辑于2021-10-26 20:57:05《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妇产科学》第9章: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8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
《妇产科学》第6章:产前检查与孕期保健 本思维导图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9版《妇产科学》教材。适用于课前预习、考试复习。欢迎进行对其二次创作。妊娠11-13+6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和胎儿发育情况 18. 妊娠中期一般妊娠20周后开始自觉胎动,胎动计数<10次/2小时或减少50%提示胎儿缺氧可能 19...
眼科学10、白内障
晶状体病概论
晶状体生理功能
屈光:总屈光力+19D
调节功能:聚焦
吸收紫外线,保护视网膜
主要病变
透明度改变:白内障
晶状体位置异常:异位和脱位
概念
异位:出生时晶状体就不在正常位置
脱位:出生后由于先天因素、外伤或一些疾病使晶状体位置改变
病因
先天性悬韧带发育不全或松弛无力
外伤性悬韧带断裂
眼部疾病导致悬韧带机械性伸长或变性
临床表现:全脱位、半脱位
先天性晶状体形成、形态异常
晶体形成异常:无晶状体、晶状体形成不全
晶体形态异常:球形/圆锥晶体等
总论
定义: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颜色改变,导致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
全球第一位的致盲疾病,可逆
发病机制
囊膜渗透性改变
晶体蛋白变性
晶体纤维出现水隙空泡
透明晶体变为混浊
病因:老化、遗传、中毒、幅射、外伤、代谢异常、免疫性疾病、局部营养障碍
分类
按病因
年龄相关性
后发性、发育性、辐射性、中毒性、代谢性、并发性、外伤性
按发病时间
先天性、后天获得性
按晶状体浑浊状态
点状、冠状、绕核性
按晶状体浑浊部位
皮质性、核性 、囊膜下、混合型等
按晶状体浑浊程度
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临床表现
症状
视力下降
对比敏感度下降
屈光改变
单眼复视或多眼
眩光
色觉改变
视野缺损
晶状体混浊程度及描述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
Ⅰ度:透明、无核、软性
Ⅱ度: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核
Ⅲ 度:核呈深黄色 、中等硬度核
Ⅳ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Ⅴ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年龄相关白内障
临床表现
皮质性白内障
初发期
空泡和水隙形成
浑浊呈楔形,轮辐状混浊
早期无视力障碍
病程发展缓慢
膨胀期
晶体体积增大(囊膜通透性改变)→可诱发青光眼
灰白色混浊,累及瞳区
视力明显减退
虹膜投影阳性
成熟期
晶体内水分溢出,肿胀消退
体积变小,前房常深
晶状体呈乳白色(全浑浊)
视力光感或手动
过熟期
晶体内水分持续丢失,囊膜皱缩
前房加深,虹膜震颤
纤维液化成乳白色,核沉于囊袋下方
视力可以突然提高
落日征
并发症
晶状体蛋白过敏性葡萄膜炎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晶状体脱位
继发性青光眼
核性白内障(25%)
比皮质性少见
发病早,进展缓慢
出现晶体性近视
后囊下白内障(5%)
后囊下出现棕黄色或白色颗粒
盘状、锅巴样混浊
早期明显的视力下降
进展缓慢,后期合并皮质和核混浊
诊断
病史: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体征:晶体混浊程度与视力下降的符合程度
治疗
药物治疗:营养剂、抗氧化损伤药物、中医中药等
疗效不确切
手术治疗
适应症
视功能不能满足患者需要
晶状体混浊妨碍眼后节疾病的治疗
有临床意义的屈光参差合并白内障存在
因晶状体引起其他眼部病变
影响外观
禁忌症
患者不愿手术
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受到影响
不能期望手术提高视力,而没有其他摘除晶体的指征
患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安全完成手术
术前检查和准备
眼部检查:视力、光定位、色觉、裂隙灯、眼压、眼底检查(前节及视网膜情况)
特殊检查:眼压、A超、角膜曲率、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综合验光、角膜内皮计数、B超
全身检查
术前准备:冲洗结膜囊核泪道,散瞳
手术方法
白内障针拔术
针将晶体周围的悬韧带拨断→晶体脱位
游离的晶体下沉到玻璃体腔内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ICCE)
离断晶体悬韧带,将晶体完整摘除
手术需在大切口下完成
并发症多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ECCE)
保留后囊膜
减少眼内结构的破坏
减少并发症
为人工晶体植入创造条件
白内障小切口摘除手术(SICS)+人工晶体植入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收术( PHACO)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
组织损伤小、切口不缝合、手术时间短
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
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术
应用于撕囊、预劈核及角膜切口制作
增加手术精准性,减少术中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
人工晶体特性
透明的凸透镜
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
良好的光学物理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MIOLs)
先天性白内障
定义:出生前后即存在、或出生后一年内形成
病因
遗传因素:占50%,AD型最多见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放射线、药物,系统性疾病
原因不明:多为散发
临床表现
单眼或双眼
静止性,少数出生后继续发展
是造成儿童失明及弱视的重要原因
白瞳症、眼球震颤、斜视
分类
核性 绕核性 前级 后极 粉尘状 点状 盘状(Coppock白内障) 缝状 珊瑚状 花冠状 全白内障 膜性
诊断
病史及晶状体混浊形态、全身检查
鉴别:白瞳症
视网膜母细胞瘤(RB)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治疗
视力影响小,观察
视力影响大,尽早手术,2-6月实施手术,二眼手术间隔不宜长
目标:恢复视力,避免弱视和盲
术后无晶体眼行屈光矫正
约2岁左右植入人工晶体
外伤性白内障
概念:由于眼球钝挫伤、穿通伤、爆炸伤、电击伤等引起的白内障
代谢性白内障
概念:由于代谢障碍引起的晶状体混浊
分类
糖尿病性
半乳糖性
手足搐搦性
并发性白内障
概念:由眼部疾病导致的晶状体混浊
病因
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眼内肿瘤、高度近视
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概念:由于药物及化学物引起的晶状体混浊
病因
糖皮质激素
缩瞳剂
氯丙嗪
三硝基甲苯
放射性白内障
概念:由于放射线引起的晶体混浊
病因
红外线
电离辐射
微波
后发性白内障
概念:白内障囊外摘出(包括超声乳化摘出)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
临床表现
囊外摘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成人术后发生率为30%-50%
在儿童则为100%
症状
后囊薄厚不等机化组织
虹膜后粘连
视力障碍
治疗:YAG激光、手术膜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