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的气候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讲述了气候两要素、多特殊天气、秦岭淮河一线、气候主要特征等,适用于考试复习!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导图笔记,知识点涵盖了亚洲、欧洲、埃及、美洲、非洲等板块,有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学习吧!学习总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中国的气候
气候两要素
气温
冬季(1月)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南方纬度低,距冬季风源地远且有山脉阻挡削弱了冬季风
北方纬度高白昼短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夏季(7月)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且温差不大
南方高温: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辐射强
北方高温:白昼长,日照时间长
青藏地区低温:海拔高,气温低
五带一区
划分指标:活动积温
气温越高,农作物成熟的次数越多
寒温带
春小麦
一年一熟
中温带
暖温带
冬小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
水稻
一年两熟到三熟
热带
一年三熟
高原气候区
青稞
降水
空间分布(不均匀)
从东南向沿海西北内陆递减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时间分布(不均匀)
降水集中在夏季
夏季风影响
干湿地区
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气候湿润
降水量<蒸发量气候干旱
干旱区
降水量<200mm
荒漠草原,荒漠
畜牧业
半干旱区
200~400mm
草原
半湿润区
400~800mm
森林草原
旱地
湿润区
>800mm
森林
水田
气候主要特征
复杂多样的气候
原因:跨众多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地形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
高山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季风气候显著
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
东:季风区
冬季风: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干燥偏北风
夏季风: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带来降水
西:非季风区
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夏季风
使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夏季风进
东部雨带由南向北推移
4~5月华东地区进入雨季
6-7月江淮地区进入雨季
7-8月华北及东北地区进入雨季
速度快,强度大
北涝南旱
速度慢,强度小
北旱南涝
夏季风退
9月雨带退回到华南地区
南方雨季比北方长
气候大陆性显著
中国西部地区
表现:气温年变化大和日变化大(气温年较差大和日较差大)
影响因素:海陆位置,地形等
秦岭——淮河一线
1月0℃等温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温带季风气候区分界
多特殊天气
主要气象灾害:寒潮,梅雨,台风,旱灾,洪灾,沙尘暴等
寒潮
冬半年(深秋到初春)
来自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
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急剧降温,霜冻,大风,雨鞋天气
危害
冻害农作物
破坏交通,电力,通讯设施
梅雨
夏初(6-7月)
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入梅早,雨期长,雨量大
洪涝灾
冲毁房屋农作物,毁坏基础设施
危及生命
低温灾害
入梅晚,雨期短
旱灾
生活生产用水紧缺
火灾,虫灾
台风
5-10月份
东部沿海地区
狂风,暴雨,风暴潮
防灾减灾
收看台风预警,加固门窗
远离大树、广告牌、积水
沙尘暴
春季
北方和西北植被稀少地区
掩埋房屋农田
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和健康
冬小麦:秋种春收
春小麦:春种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