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追求民主价值
本导图梳理了追求民主价值的知识点,包括选民角度、候选人角度、认识民主、参与民主生活、间接民主决策、直接民主决策。
本导图汇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包含是什么: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善治:法制与法治,人治与法治;为什么:基本保障、有效方式、必然选择、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怎么样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追求民主价值
认识民主
民主
发展历程
近代
3.1949年
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1.1840至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江西瑞金的“红色苏维埃”到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
现代
1.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2.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古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共同价值追求
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
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价值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国情决定民主道路
新型的民主 (为什么)
制度
一根本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利的根本途径
地位
根本途径
三基本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政治建设的基础
特点
最广泛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最真实
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最管用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意义
真谛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有种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目的
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本质特征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形式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一一一〉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参与民主生活
行使民主权利
民主选举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原则
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民主决策
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要求
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增强民主意识
为什么
个人
(3)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目常言行中(提升公民素养要求)
(2)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1)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国家
(1)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增强我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民主生活的能力
(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做法
(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1)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选举方式
选民角度
直接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式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局限性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
适用范围
县级及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间接选举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的方式
成本较低,便于组织
不能充分表达每个选民的意愿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乡级,乡及乡级以上各级政府组成人员的选举等
候选人角度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
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如国家主席的选举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利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要避免出现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人大代表的选举。1979年以后,我国在大多数情况下采用
教材来源 (LLY)
主编:ずばぼ (347班)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间接民主决策
内容
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
具体形式
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
依据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直接民主决策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各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等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社会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
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