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知识点汇总
毛概2021最新知识点汇总,包括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内容。
编辑于2021-10-28 14:36:4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实践基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丰富实践(现实条件)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实践基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丰富实践(现实条件)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实践基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丰富实践(现实条件)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萌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主题:中国革命和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队唯一宗旨
2、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3、制定了三大规律、八项注意
……
重要指导思想:中国成立后,提出必须加强国防, 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领导思想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1、(思想)弱小革命力量能胜反动力量
2、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3、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4、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实现政治和经济统一,政治和建设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思想)
2、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3、工农相结合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
党的建设理论:三大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核心、精髓和实质)
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 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根本目的)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的根本观点:要求
1、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联系,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现在并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群众路线(工作路线)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2.科学内涵:从客观存在事物去研究事物发展规律
3.理论基础:本质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4.要求: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根本立足点)要求:
1、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
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伟大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2、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
3、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实践基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丰富实践(现实条件)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萌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主题:中国革命和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军队唯一宗旨
2、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3、制定了三大规律、八项注意
……
重要指导思想:中国成立后,提出必须加强国防, 建设现代化革命武装力量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领导思想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1、(思想)弱小革命力量能胜反动力量
2、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3、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4、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相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1、实现政治和经济统一,政治和建设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思想)
2、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3、工农相结合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
党的建设理论:三大作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核心、精髓和实质)
1、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根本途径和方法), 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根本目的)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的根本观点:要求
1、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联系,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现在并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群众路线(工作路线)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2.科学内涵:从客观存在事物去研究事物发展规律
3.理论基础:本质上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4.要求:a、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根本立足点)要求:
1、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
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
1、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伟大爱国者和民族英雄
2、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毛泽东同志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
3、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1、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区分,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近代中国国情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1840年鸦片战争前,封建国家; 两个根本的变化:a、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b、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的中国
2、近代中国社会主义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占支配地位);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各种矛盾中最主要)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要和官僚主义
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旧民主主义革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1917年
3、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转变的标志:五四运动;转变的条件
A、主观条件:a.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b、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B、客观条件: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b.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c.世界形势的新变化(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决定民主性质不是由领导决定,而是由革命任务和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际基础;第三世界人民和国家的觉醒; 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革命不断向前发展。
八七会议:枪杆子里出政权; 遵义会议:1936; 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七届二中全会:农业国-工业国;新民国-社会国; 八大:矛盾改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经济为中心;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矛盾改变 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 十五大:1997年,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十六大:三个代表(写入党章) 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 2、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国家政权问题 3、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我问题 4、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领导权的问题 5、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 6、中国革命的实质:农民革命 7、中国革命的战争实质:党领导的农民战争 8、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三座大山(帝、封、官) 9、中国革命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第一次提出: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2、完整表述: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系统提出, 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人民大众: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三座大山)
2、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
3、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从根本上说,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4、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具有二重性)
5、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相互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
6、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情况。
时期:国民合作的大革命时期(1924-1927)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 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城市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领导) 无产阶级诞生于外国侵略者在华开设工厂(甲午战争)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3、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两面性:为什么说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有两面性?
1、革命性、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 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2、妥协性/动摇性/摇摆性: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2.历史把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放在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3.中国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的条件
a.坚持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b.分布集中;c.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4.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实现的途径
1、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2、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3、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4、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这两个主要敌人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最根本标志)新:无产阶级 旧:民族资产阶级
2、指导思想不同:新:马克思主义 旧: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民主共和观念
3、前途不同:新: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旧: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新: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旧: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社会性质相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相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链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的提出
1.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2.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基础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段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最主要);没收官僚资本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最特色)--两没一保护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其内容上a.反帝对帝国主义压迫b.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c.形式上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1、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2、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理理论。
3、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1、内无民主,外无独立 2.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3.农村比较薄弱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客观条件(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客观原因/问题): 1、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红色政权根本原因) 2、人民革命愿望强(受大革命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革命形势所屈)
主观条件:1、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2、党的领导有力量及其决策不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1、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2、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3、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强有力保证) 4、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依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提出: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1、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少数: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最广大的人民: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过程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构成:工农联盟(统一战线的基础)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b.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的关系,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c.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d.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唯一宗旨)3、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
党的建设:1、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十九大后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3、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4、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三者关系: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理论意义: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
实践意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世界意义: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 2、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3、两半社会的结束 4、第一大历史任务的完成 三大改造标志:1、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2、社会主义社会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4、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929-1956)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占主要):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 2、半社会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最主要:国营、个体、私人) 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属于半社会主义:合作社,国家资本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两种过渡性质的经济: 1、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团经济过渡的形式 2、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三、三种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领导地位)-工人阶级; 个体经济(绝对优势)-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 主要矛盾:1、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 2、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名族资产阶级等基本阶级力量
五、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两个矛盾: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性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1、内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主体);“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关系:“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政策: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 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和高级社(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一、方针: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二、步骤: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方法: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是手工业者自愿参加到合作社中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验答一二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答一二三 一、和平赎买 二、低级到高级(资本主义的过渡性质) 步骤:1、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私营工业: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私营商业:委托经销、代销;利润分配-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2、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 ;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定股定息)-社会主义性质 三、自食其力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关系:改造实质--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确立标志: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1、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2、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956《论十大关系》报告 1、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论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 3、以苏联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劳动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过渡时期,无产与资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现阶段是经济文化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经济意义: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政治意义: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使占世界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意义: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社会意义: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956年《论十大关系》报告:1、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论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 3、以苏联为鉴,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要求:前面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 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毛泽东提出两种矛盾学说的著作,1957年2月多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3、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根本任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4、主要矛盾:a、1840-1949,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1949-1956,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1956,八大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1981,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利益增长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e,2017,十九大
5、敌我矛盾:对抗性,不可协调性,用专政去解决; 人民内部:非对抗性,可协调、用民主方式解决
6、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社会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一、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二、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经济):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三、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 四、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五、共产党和其他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六、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内容:1、第一大关系,即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两条腿走路包括:重和轻、中共和地方、沿海和内地、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
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同上 ,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同上 ,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口号:向科学进军)4个现代化 同上 ,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 同上 ,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同上 ,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团经济是工商业 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2、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主体,自由生产补充,3、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主体,自由市场补充。 刘少奇,“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半日制 毛泽东,“两参一改三结合”,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4、促进了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
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结合,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相互促进;相互差别;不能否认
毛泽东理论的万能意义:
1、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宝库
2、这一理论是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指南
3、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指挥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4、这一理论对世界人民同样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理论基础)思想条件: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基础:无产阶级
邓小平理论:十五大写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和急于过渡; 政治上:坚持以阶段斗争为纲
1、 理论起点: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理论命题: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三大步的发展战略
子主题
3、南巡讲话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标准
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不坚持
4、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1992年10月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况
5、理论定位:1997年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首要回答了什么、创造性回答,科学地回答了;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发展的四次飞跃
从空想1516到科学1848
由理论到实践(十月革命)
由一国到数国
由传统(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特色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了多年来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一,1980.5,邓小平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概念
第二,1985.8.21邓小平第二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概念
第三,
第五,1992年初,南方讲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生产力层次: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了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
第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层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子主题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精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泛指任何一个国家进入都要经历错的,而是我国。。。的特定阶段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
2、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3、社会主义阶级段的含义: 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十九大后-1、矛盾改变2、国情不变3、国际地位不变;十九大前-123全不变 补充:1、江泽民:“发展是执政的第一要务”2、邓小平:a、创新是第一动力b、发展是第一要务c、人才是第一资源。3、习近平:“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国强” A.社会主义相比于资本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党的基本路线
内容: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主要的内容是基本途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 4、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奋斗目标)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a.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c.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2、社会主义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步走”战略:1987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1981-1990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1991-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3、20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2、南方谈话的精神,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经济理论的要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根本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一国两制”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a.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b.两制并存,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c.高度自治--不拥有外交权,不等于完全自治。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于台独,外国势力)。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a.解决台湾问题-历史遗留的问题,属于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b.在香港、澳门得到实践--殖民遗留的问题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1、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2、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应用: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世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国情)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1、第一阶段(提出):2000年2月,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时) 2、第二个阶段(逐步深化):a.2001年7月1日,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从不同侧面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阐述。b.2000年6月,江泽民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3、第三阶段(走向成熟):2001年7月1日,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要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1、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写入党章 十八大确立为党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1、(2003年10月)抗击非典疫情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项提出科学发展观)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004年3月,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3、a.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b.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同“马、毛、邓、三”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成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
“八大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关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3、4前面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近代来最伟大的梦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的三大内涵的辩证关系为(国家梦和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一、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二、是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梦的特点: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奋力实现中国梦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考法:1、怎么深化。。。结构? 2、怎样建设现代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纪念马克思诞生二百同年谈话)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简答题分两步走1、什么是文化强国 2、如何建设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就业、创业)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为保障,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如何加快生态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引领、战略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关键一步) 五位一体引导的是:经济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 全面依法治国(重要基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三大战役,七大战略)
全面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丰富内涵(如何理解)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要性(如何?)
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和平发展道德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270P:(政治上;安全上;经济上: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生态上
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1、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双向投资合作 2、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3、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主要是加强技术创新合作、理论创新交流互鉴,创新人才资源交流合作 4、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共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关键在党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如何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