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选修一历史政治制度
选修一历史政治制度知识点整理,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中国近代和当代还有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及他的变迁。
编辑于2021-10-28 15:01:40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
夏
中央
世袭制→禅让制
商
内外服制
西周
中央
宗法制、(礼乐制)
地方
分封制
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商周对比
附属国vs诸侯国
商与其无亲缘;商对其控制力有限
政体特点
西周政治权利与血缘相结合
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这些原始民主传统,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然有一定影响
春秋战国
中央
分封制解体,官僚制产生
地方
郡县制产生
秦
中央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
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地方
郡县制-二级
设监御史掌监察
重视文书
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
对比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即皇帝控制着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即中央控制地方
西汉、东汉
中央
西
中外朝
东
尚书台为行政中枢
地方
郡国并行制 — 郡、县二级制 — 州、郡、县三级制
隋、唐
中央
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
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作用
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
地方
隋
州、县二级制
唐
道、州、县三级制 — 节度使
唐中期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 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两宋
中央
二府三司制
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握财政大权,分割宰相的权力
地方
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
中央
中书省(一省制)
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
对比唐朝
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政令;元朝的中书省是行政机构,它与唐朝尚书省的职能类似
地方
行省制
地位
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 府、州、县的多级行政制度
明、清
中央-明
废宰相(太祖),设内阁(成祖)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中央-清
军机处(雍正)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地方
省、府、县三级制
明初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中国近代&当代
民国
南京临时
1.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1南京 孙中山、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 意义:具有反对专制制度的进步一
北洋
政党政治开始出现:国民党成立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宋教仁案 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 袁世凯复辟帝 共和制名存实亡制
南京国民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中共
土地革命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抗日战争
边区政府,边区参议会,三三制
解放战争
行政区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中国历代
古代
春秋战国
背景
社会大变革——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要富国强兵
内容
经济——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意义
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发展;使秦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帝
背景
民族交融——内迁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前秦统一北方但迅速瓦解;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内容
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 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意义
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宋王安石
背景
“三冗两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失败
内容
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意义
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后被废止
明清赋役制度
背景
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内容
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剪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意义
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近代
戊戌变法
背景
政治:甲午战后,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内容
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提倡西学,议论时政; 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
意义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触犯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
清末新政
背景
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内容
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意义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南京临时
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
内容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方面
意义
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
成立后
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八大
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十八大
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九大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西方
古希腊
雅典
民主制度
表现
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议事会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官员由选举产生,在任时需接受监督,大多一年一任,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陪审法庭由抽签产生,主要司法机关,审理大小案件
特征
公民积极参与国家管理,是雅典城邦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斯巴达
寡头政治
表现
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世袭王位,垄断了军事统帅权
长老会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
机构
罗马共和国的国家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掌握
分
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局限
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罗马帝国
建立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
制度
罗马帝国中,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局限
无论是希腊城邦,还是罗马共和国,公民都是少数。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
中古西欧
法兰克王国
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
法国等级君主制
14世纪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国王与教会贵族市民通过三级会议合作,强化了王权
英国议会君主制
《大宪章》:限制王权 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的支持;议会以请愿的方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英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689《权利法案》:加强议会的权利,削弱国王权力 18世纪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权力受限于首相行业内阁
美
1775独立战争;1776美利坚共和国; 1787制定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①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利,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②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长期过程。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法律规定,法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