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淋巴器官
免疫系统主要淋巴器官思维导图,主要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两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淋巴器官
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
组成
表面:被膜
间质:小叶间隔
实质:胸腺小叶
皮质
色深
支架:胸腺上皮细胞(上皮性网状细胞)
位置:被膜下/皮质深层
结构:呈星形,有突起,突起间以桥粒连接成网。
功能:分泌胸腺素,胸腺生长素。
间隙:胸腺细胞
分类
前胸腺细胞:是大淋巴细胞
普通胸腺细胞:处于被选择区
选择
阳性选择
位置:皮质外层
功能:赋予T细胞识别能力
阴性选择
位置:皮质深层和髓质
功能:淘汰了能与自身抗原发生反应的T细胞
髓质
色浅
子主题
胸腺小体
是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
结构
总:散在分布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
外周:核明显,细胞可分裂。
近小体中心:核逐渐退化,胞质中含有较多角蛋白。
中心:已完全角质化,呈强嗜碱性。
血-胸腺屏障
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
血管周隙
上皮基膜
胸腺上皮细胞
功能: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
功能
是形成初始T细胞的场所,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长素。
骨髓
外周淋巴器官
淋巴结
结构组成
被膜:输入淋巴管
门部:血管和输出淋巴管
小梁:被膜和门部的结缔组织伸入淋巴结实质
实质
浅层皮质(B细胞区)
淋巴小结及其之间的弥散淋巴组织
副皮质区(T细胞区)
结构:皮质深层的大片弥散淋巴组织 主要是Th细胞,还有交错突细胞,巨噬细胞和少量B细胞
高内皮微静脉: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部位
皮质淋巴窦
被膜下窦:为一宽敞的扁囊,有数条输入淋巴管通入
小梁周窦
功能:滤过淋巴,淋巴液缓慢流动,利于巨噬细胞清 除抗原; 窦腔内外细胞、淋巴液 或抗体动态进出,利于免疫应答
髓索
索条状淋巴组织,可见高内皮静脉。含浆细胞 T/B细胞、巨噬细胞
髓窦
腔大;巨噬细胞多,过滤功能强
淋巴通路
淋巴流经1个淋巴结需数小时, 所含抗原越多越慢。 输出的淋巴:抗原减少 淋巴细胞、抗体增多
滤过淋巴: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5%。
免疫应答: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捕获和处理抗原 提呈给初始T细胞或记忆性T细胞,引发细胞免疫; B细胞在接触抗原后,在浅层皮质增殖分化,髓索中浆细胞增多,引发体液免疫。
脾
最大的淋巴器官
被膜
厚,间皮+致密结缔组织(含弹性纤维、川型胶原纤维和平滑肌)
小梁
被膜和脾门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小梁动、静脉伴行
白髓
相当于淋巴结的皮质
动脉周围淋巴鞘
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含大量T细胞和少量抗原呈递细胞。 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无高内皮微静脉,伴行小淋巴管)
淋巴小结/脾小体
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大量B细胞,相当于淋巴结的浅层皮质。 受抗原刺激形成生发中心,幼浆细胞多进入红髓脾索。
边缘区
1)含大量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比 白髓少,比红髓多。
2)中央动脉的分支形成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和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重要通道。 白髓淋巴细胞可由此参与再循环。
脾内捕获抗原、识别抗原 和诱发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红髓
脾索
富含血细胞的条索状淋巴组织,连接成网, 网孔为脾 血窦。 含网状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等
脾血窦
形态不规则,相连成网
纵切面:长杆状内皮细胞平行排列,呈多孔隙栅栏状,外有不 完整基膜和环形网状纤维
横切面:内皮细胞沿窦壁排列,核突入管腔,细胞间隙大脾索内血细胞可穿越内皮间隙进入脾血窦。
血液供应
笔毛微动脉
中央动脉穿出白髓进入脾索的分支,末端多开口于脾索,少量血液直接注入脾血窦
滤血: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的血细胞
免疫应答:对血源性抗原物质产生免疫应答
造血:胚胎早期/成人某些病理状态下
储血
扁桃体
药学一班 于晓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