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这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拉丁美洲的殖民化、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拉丁美洲的殖民化
概况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部分北美洲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葡萄牙入侵拉丁美洲,建立巴西殖民地
完成
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统治
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和总督制度
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
禁止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影响
对美洲:加剧了美洲的落后与贫穷
对欧洲: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亚洲殖民
葡萄牙;建立商战,控制商路
西班牙:入侵菲律宾
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南亚(英国)
手段:建立东印度公司
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特点:拥有政府背景、垄断对外贸易、有一定特权
特权: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缔结条约等
殖民统治: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直接武力侵略
东南亚
荷兰:占领整个印度尼西亚
英国:占领马来西亚、缅甸
法国:侵占越南、老挝、柬埔寨
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对奥斯曼帝国:英、法、俄等国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
对伊朗:俄国和英国控制伊朗的经济和内政
东亚:
对中国:鸦片战争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对朝鲜:日本吞并朝鲜半岛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5世纪—19世纪中叶的殖民侵略:欧洲殖民者在非洲重要港口和城市进行奴隶贸易
工业革命后的殖民侵略
英法在北非的侵略
英法争夺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并控制埃及内政
1882年英国占领整个埃及,并对苏丹进行武力扩张
19世纪30年代法国侵占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展
“柏林会议”
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目的:解决矛盾并进一步瓜分非洲
内容
各国可以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实力范围,再去占领(地图上作案)
任何国家占领新领土,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有效占领原则)
影响: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形成: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表现:亚非拉国家大多数地区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原因
资本主义具有开放性、扩张性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需要
资本主义在当时具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产力的优越性
推动因素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交通的进步与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
殖民扩张的促进
影响:
加剧了列强之间的扩张与矛盾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连为一个整体
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大本P278史论2
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
西班牙、葡萄牙开始殖民掠夺
早期殖民扩张:初步形成
17世纪—18世纪荷、法、英等国家建立海外殖民地
欧洲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工业革命:基本形成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建立
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广阔的市场
交通运输的改善
二工之后:最终形成
瓜分世界狂潮的掀起
欧洲国建进行资本输出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受到重创
经济危机
战乱频繁
二战之后:重建恢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冷战结束:飞速发展
冷战结束,和平成为时代主流
第三次科技革命
大本P288史料二、史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资本主义在全球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资本主义侵略亚非拉地区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世界贸易中心转变:由地中海沿岸到大西洋沿岸
商业经营方式
近代世界:商品交易所、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股份制贸易公司
近代中国:近代银行、股份制企业、证券机构、大型百货公司
商品种类增多:烟草、可可、咖啡、茶叶、香料、黑奴、鸦片
国际贸易格局
以英国为核心 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19世纪20世纪初,美、德等国家崛起,形成多中心格局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全球贸易网
15世纪前前局限于各大洲内部和欧亚大陆之间
近代以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世界日益连为一个整体
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
国际贸易的开通
商品对文化的传播
茶的外传
16世纪传播到欧洲、美洲和大西洋等地区
服饰的变化
中西服饰交流并互相影响
中山装
钟表的传入
文化产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