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巴菲特之道》
《巴菲特之道》这本书通俗易懂,让你了解到巴菲特是怎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家。他所掌握的投资秘诀并不难,你也可以学会。
编辑于2021-11-02 18:38:04巴菲特之道[美]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第1章五西格玛事件: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家
关于巴菲特
父亲是银行/证券从业人员
从小就对投资有兴趣,幼时就有了投资股票的经历
天赋聪颖,师从格雷厄姆,早期通过价值投资在证券行业获得较高回报,打响了名声
从投资家变为了企业家
第2章沃伦·巴菲特的教育
本杰明·格雷厄姆
金融分析的开山鼻祖
定义了投资
投资是经过分析,可以承诺本金安全并提供满意回报的行为
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
经过分析
定义:基于已有的原则和正常的逻辑,仔细研究可以获得的事实,得出结论
三个步骤
①描述
搜集多方信息并以合理的方式呈现
②批判
检验这些搜集来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代表事实么?
③选择
判断这些证券是否具有吸引力
提出了投资普通股的方法论;安全边际
提出了投资普通股的方法论
①在整个大势低迷期间买入股票(通常这种情况发生在熊市,或类似的市场调整期)
②即便在大势并不便宜的情况下,购买那些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
第①中方法的时间点无法认为控制,他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法
寻找那些低估的股票,不用理会大势的高低
提出运用数量分析勾勒出低估股票的方法
定义股票的安全边际
如果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普通股的安全边际就存在
如何确定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是“取决于事实的价值”:包括公司资产、利润和分红、未来的明确前景。
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未来的盈利能力
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未来预期利润,乘以合适的资本化系数
这个资本化系数,受到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资产、分红政策和财务健康状况的影响
在三种情况下,安全边际理论仍然能够成功运用
(1)稳定的证券类型,例如债券和优先股
(2)在进行比较的分析中
(3)那些价格与内在价值差距巨大的股票
确定一个公司的精确的内在价值并不重要甚至,一个大致的估值,相对于市场价格,已经足够测量安全边际
两项投资原则:一是不要亏损;二是不要忘记第一条
①以低于公司净资产2/3的价格买入公司
②专注于低市盈率的股票
菲利普·费雪
获得超级利润
可能从如下方式获得
(1)投资于那些拥有超出平均水平潜力的公司
(2)与能干的管理层合作
多年销售和利润的成长率高于同行业
公司所在的行业必须“具有足够市场空间潜力,才能具备多年大规模增长的可能。”
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会给销售和利润造成实质影响
好的产品、服务,和好的销售(销售在链接市场和研发部门之间具有巨大的价值)
有市场潜力,且能为股东赚钱(盈利能力)
低利润平衡点、高利润率的公司
懂得分解成本,发挥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发现运营中的问题
公司未来的成长是否依赖新增投资(是则会摊薄股东利润)
公司是否有忠诚可靠的管理层
考量公司的独特之处
投资成功只需做好几件事即可
一是在能力圈内投资
查理·芒格
认为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支付公平的价格,胜过为一家平庸的公司支付便宜的价格
在他的影响下巴菲特突破了格雷厄姆的理论--认为只能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
对于商业的通用原则都持有坚定的信念,都展示出必要的管理高品质企业的才能
多种知识的融合
格雷厄姆(购买便宜股票)
注意到格雷厄姆买低价股的策略的局限性
想让格雷厄姆的策略行之有效,必须有人愿意充当清算者
比如一家资产1000万美元的公司,你付了800万买下,假如你能以资产价卖出,将是利润可观的。但现实是这需要很长时间,时间将变成平庸公司的敌人
沿用了安全边际的理论,巴菲特去采用了不同于格雷厄姆提出的方法论
从格雷厄姆这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成功的投资来源于,购买那些价格大大低于价值的股票
在股市中随波逐流是愚蠢的,人们的恐惧和贪婪带来了股票的投机性,导致股价不停变动。学会掌控情绪以利用市场的波动
学会独立思考:如果你是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就不要因为别人的反对而耽于行动
菲利普·费雪(购买那些长期有潜力提高内在价值的公司)
从费雪那里,巴菲特学到了沟通的价值:培养出广泛的人脉,有助于评估不同类型的企业
费雪认为,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投资者应该得到有关企业的充分信息
财务数字
企业本身、企业的类型、重大的影响因素、管理层的特性
了解企业所处的整个行业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认为“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能降低风险”的观点是错误的
买了太多股票的风险源于,不可能看好每个篮子里的鸡蛋
投资者的风险来自于在不了解的企业上投入太多资金
芒格帮助巴菲特认识到购买并持有好企业带来的回报
第3章购买企业的12个坚定准则
企业准则
简单易懂
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这并不是圈子多大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定义圈子的问题
对企业有敏锐的观察,了解企业的营收、成本、现金流、劳资关系、价格弹性,以及资本配置的需求
有持续稳定的运营历史
选择多年稳定经营提供同样产品或服务的公司
规避复杂企业、避陷入麻烦的企业,甚至规避那些因发展失利而彻底转换方向的企业
一个在合理价格上的好企业,比便宜价格的坏企业更有利可图
有良好的长期远景
两类企业
少数伟大的企业(特许经营权)
特许经营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①被需要或渴望
②无可替代
③没有管制
它们拥有"护城河”,能给这些企业带来清晰的优势
一个伟大企业的定义至少是伟大25~30年
多数平庸的企业(多数不值得购买)
提供的产品实质上是普通型商品,无法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区分开来
它们并未形成有意义的产品差异性,只能在价格上进行竞争
通常,普通商品型企业是低回报企业
它们挣钱最可靠的方法是,成为低成本供给者
而且长期利润收到 供需关系的影响:“供给紧张对于供给充足的比率年头”
但是供需情况是不确定的
管理准则
管理层有理性
有理性地配置企业盈余
根据企业发展周期来安排
一个企业发展的不同周期阶段中,它的成长率、销售、盈利、现金流都有巨大变化
①在发展阶段,企业会因为研发产品、建立市场而亏损
②在接下来的阶段,企业迅速成长而盈利,但成长太快需要支撑,通常它不但保留所有的盈利,而且需要借贷或发行股权去支持成长
③成熟阶段,成长率慢下来,企业产生的盈利现金多过其发展和运营成本所需
④下滑阶段,企业销售和盈利下滑,但仍然能产生额外的现金
在第3、4阶段如何安排现金
对于企业增长的盈利,如果不能投资于超越平均回报率的项目,唯一合理和负责任的做法就是分给股东
分给股东的方法
①分红,或提高分红
②回购股票
管理层积极回购股份,会给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管理层对股东坦诚
能全面、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管理层
他们承认错误,也分享成功,对股东坦诚,且充分沟通
报告数据帮读者回答三个问题
①公司的大致估值?
②公司有多大可能性达到未来目标?
③鉴于过去的表现,管理层干得如何?
然而,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的年报是虚假的
管理层能抗拒惯性驱使
指惯性地模仿他人的倾向,即使是愚蠢或不理性的行为
惯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组织机构)拒绝改变当前的方向
二,闲不住,仅仅为了填满时间,通过新项目或并购消化手中的现金
三,满足领导者的愿望,无论其多么愚蠢,下属都会准备好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
四,同行的行为,同行们是否扩张、收购、制定管理层薪酬计划等,都会引起没头脑的模仿
方法
评估管理层是很难的,而且耗时间
巴菲特的小窍门
回顾过去几年的年报,尤其是仔细阅读公司管理层言及未来的策略
比照今天的结果,看看原来的计划实现了多少?
比照公司过去的策略和今天的策略,看看有何不同?
看看他们的思想如何变化?
将公司年报与同行其他公司年报比较
他认为即使派最优秀的管理者去拯救一个状况欠佳的坏企业,企业也难以起死回生
财务准则
净资产回报率
重视净资产回报率,而不是每股盈利(EPS)
因为大多数公司都会留存上一年度的部分公司盈余,这样公司净资产就增大了,没有必要为增加的EPS兴奋
净资产回报率:盈利除以股东权益
使用该指标需要做一些调整
首先,所持有的证券以成本计算而不是以市价计算
其次,我们要剔除非经常性项目影响这个比率的分子
巴菲特会排除所有资本损益,以及那些可能提高或降低运营盈利的非经常性项目,他会剔除这些特别的年度表现
这样才能知道真正使用资本创造的回报到底如何
有些企业通过提高资产负债率,来提高净资产回报率;但巴菲特认为,一个好企业应该在没有负债或极少负债的情况下,也能产生良好的回报
高杠杆企业在经济放缓之时,往往很脆弱
股东盈余
计算真正的“股东盈余”
估算出公司预期的现金流,会计盈余才有意义
资产型企业财报中所提供的利润指标常常是虚的,它的盈利被通胀侵蚀
用现金流估值
适合:对于评估初期需要大量投资而后期支出少的企业类型
不适合:要求持续资本支出的制造业
现金流是税后净利润,加上折旧、损耗、摊销、其他非现金费用
巴菲特建议还有减掉 资本支出
即公司需要将多少当年利润投入新设备、工厂改进,才能维持其竞争地位
股东盈余
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加上折旧、损耗、摊销,减去资本支出和其他必需的营运资本
但是无法得出精确的数据,因为计算未来的资本支出经常只能预估
利润率
寻找具有高利润率的企业
提升盈利能力在于控制成本
大力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即便在利润屡创新高的情况下,仍然大力遏制成本就像过紧日子一样
美元前提
每一美元的留存利润,至少创造一美元的市值
善用留存资金,产生超越平均水平的回报(它最终将反映为股价的上涨)
市场准则
确定价值
必须确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快速简单的方法;低市盈率、低市净率和高分红率
所有沉迷于短线的赚钱方法终将失败于短线
巴菲特认可的方法
《投资价值理论》:一个公司的价值决定于在其生存期间,预期产生的所有现金流,在一个合理的利率上的折现
估计公司未来的股东盈余现金流,并用合适的利率进行贴现,即可得到其现在的价值(现值)
具体方法
确定两个变量
①现金流
企业的业务简单易懂,并且拥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就能用较高的确定性来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
②合适的贴现率
巴菲特使用美国政府长期国债的利率作为贴现率
巴菲特很看重确定性,认为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投资者应该买入的是,以现金流贴现方法计算后,最便宜的股票(越便宜越好)
营业收入、盈利、资产的成长性变化可以增加或减少投资的价值
当投资资本产生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时,成长能增加价值
低价买入
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能否以折扣价格购买到?
巴菲特认为我们投资犯错的原因
①我们支付的价格
②管理层
③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此类错误估算最为常见)
同时关注
公司拥有超越平均水平的资本回报率
以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到
第4章普通股投资9个案例
9个案例的共同点
巴菲特从不着急卖出股票:即便在他买入后,这些股票表现良好,但股价短期的上升并不令他感兴趣
关于企业价值的计算举例
例子1
1973年,华盛顿邮报的总市值为8000万美元
当年的股东盈余
净利润(1330万美元)加上折旧和摊销(370万美元),减去资本支出(660万美元),得出1973年公司股东盈余1040万美元
用美国政府长期国债的利率(6.81%)去除股东盈余,那么华盛顿邮报的价值达到1.5亿美元(0.104÷6.81%=1.52)
例子2
1980年,巴菲特持有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投资本金为0.47亿美元,那年盖可的总市值是2.96亿美元
1980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05亿美元,盈利0.6亿美元。折算下来,伯克希尔持有的部分盈利为0.2亿美元
假设,盖可公司在没有新增投资的前提下,保持0.6亿美元的盈利状态,用当年美国30年期国债利率12%做贴现,公司的现值应该达到5亿美元 (0.6÷12%=5)
扩展
也可以倒过来,用贴现率和公司的现值,来计算公司应该有的盈利能力
公司的估值,按照巴菲特的计算,是一个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未来的现金流将取决于公司的增长率,巴菲特常用的贴现率是美国政府长期国债利率,他将其定义为无风险利率
贴现率越高,意味着要求的安全边际越高
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关于一美元原则计算举例
例子1
自1973~1992年,华盛顿邮报公司赚了17.55亿美元,其中付给股东2.99亿美元,留存了14.56亿美元进行再投资
1973年,公司总市值为0.8亿美元,到了1992年,市值成长为26.3亿美元
在这20年中,每一美元的留存为股东创造了1.81美元的市值
例子2
1980~1992年,盖可保险公司的市值从2.96亿美元增长到46亿美元,增加43亿美元
在这13年里,公司盈利17亿美元,支付红利2.80亿美元,留存14亿美元作为再投资
司的每一美元留存都为股东创造了3.12美元的市值
第5章投资组合管理:投资数学
集中投资的数学
巴菲特认为能提升指数型投资的优点的办法就是集中投资
挑选几只长期而言,能产生超越平均水平回报的股票,将资金大量投在其上,在遭遇短期市场漩涡波动时,忍耐坚持
当遇见重大机遇时,做出重大投资,至少投入10%的身家,因此巴菲特说理想的投资组合不要超过10只股票
集中投资由于持股较少,所以股价波动带来的震荡是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要求投资人具有耐心,尤其在其他投资策略表现更好的情况下,理想的时间是5年
长期持有的目的并不是不交易
建议总的大原则是周转率在10%~20%
持有十年的组合有10%的换手率
五年的组合有20%的换手率
主动管理和指数投资两种类型的策略,其实都是多元化
多元化提高你买一些搞不懂的企业的机会,从而提高犯错的几率
基于概率论,例如用决策树来进行分析
每一次新信息的增加,都会改变你原有的可能性
如果一件不确定的事情重复发生无数次,它发生的频率就体现在它的可能性上
剔除那些非理性的、不符合逻辑的部分,保留理性的部分(最后把握的部分)
概率论与市场
贝叶斯分析法
将历史数据与最新发生的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
巴菲特观点
我们所要做的全部就是,将盈利概率乘上可能盈利的数量,减去亏损的概率乘上可能亏损的数量
如果我遇到一个机会,有90%的可能赚3美元,同时有10%的可能亏9美元,那么2.70美元减去0.90美元,从数学上看,我还有1.80美元的赚头
还要考虑时间跨度,实现潜在回报需要多长时间;与其他投资项目进行对比
风险对冲机会存在亏损的可能,所以他只参与那些自己能算清账的投资;算不清楚的机会就不参加了(巴菲特对风险对冲的判断是主观可能性)
例如,风险对冲
纯粹的风险对冲实际上就是同一证券在两个市场上的价格差异
例如外汇或大宗商品,在价格高的市场卖出、在价格低的市场买入,差价即你的利润
今天,对冲的机会经常伴随着收购兼并出现,但笔者不建议参与
凯利优化
如果你知道你的成功概率,就将资金放在具有利益最大化的赢面上
公式是:2p-1=x
2乘以赢面的概率(P)减去1等于你的投资比例(x)
即
如果打败庄家的概率为55%,你就应该押上10%的筹码以获得赢面的最大化
如果你知道赢面是100%,这个公式告诉你:押上全部资金
投资者要认识到它的局限
(1)无论是否使用凯利模型,投资人都应该做好一个长期的打算
(2)谨慎使用杠杠
(3)在玩大概率游戏时,最大的风险就是过度押注
如果判断有70%的成功概率而实际上仅有55%,可能面临的风险“赌徒的破产”
使风险最小化的方法是不要过度押注;例如,凯利模型告诉你使用10%的资金,你只用5%(半数凯利模型)
芒格的投注赔率
赛马场就是股市,每个人去到那里,然后下注,赔率随着下注的变化而变化,这同样也发生在股市上
大家都知道好马比劣马更有胜出优势,但是好马的赔率是100:1,而一般的马是3:2;价格、赔率在不断调整,所以战胜系统很难
投资人经常被过于乐观的胜算概率所吸引,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坚持到终点。甚至有时候,他们在选股时根本没有考虑回报
参与赛马或股市的最明智的方法,是等待具有最佳赔率的良马出现
心理学的元素
赛马场内热闹的场面,迫使人们立刻开始愚蠢的行动,没空多想自己在干什么。
建议玩家将资金分为游戏资金和重要资金两个部分
认真的玩家将重要资金保留着,直到两个条件出现
(1)赛马胜出的信心很高时
(2)回报赔率非常有利时
从理论到现实
股市的思考线索跟赛马是相同的
(1)计算概率
长期而言,我选择的这只股票能否跑赢大势?
(2)等待最佳赔率出现
当你具有安全边际之时,成功的概率在你一边。不确定性越大,你需要的安全边际就越大
当你喜欢的股票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之时,那就是买入的信号
(3)根据最新信息及时做出调整
当出现好机会时,同时,要保持谨慎地观察公司本身的情况。是否公司管理层开始瞎搞?公司财务决策是否有变化?行业里是否出现了新的竞争对手?
(4)决定投资数量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的一些投资原则
(1)投资于经过认真挑选的对象,它们相对于真实和潜在的内在价值具有价格上的折扣,相对于同期的替代投资也具有更优的性价比。
(2)坚定地持有选定之后的组合,风雨同舟,或许数年,直至它们的潜力释放,或有证据表明当初是买错了对象。
(3)保持投资组合平衡性。尽管集中投资个股会隐含一系列风险,但不同的个股之间会做风险的对冲。
高频率的换手率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加剧了投机心理,致使整个市场波动恶化
价值的真正衡量
不用价格去衡量股票
当股价被华尔街的羊群效应影响之时,价格受情绪的影响,或是贪婪,或是恐惧,很难说市场总是理性的。实际上,市场的股价经常是莫名其妙的
避免基于股价做决策,还时时盯着股价炒来炒去
去深入研究和分析股票背后所代表的企业的真实情况
一个公司的股价终将反映其本身的实际价值
从公司盈利到股价之间的传递过程并非“匀速”,且“不可预知”
尽管长期而言,企业价值与市场股价之间趋于一致,但在特定的时间段,这种相应关系依然会扭曲
短期而言,股市是台投票机;而长期而言,股市是台称重机
多元化的衡量标杆
只要公司的内在价值以一个令人满意的速率在提升,公司被股市认可的速度并不重要
维度
透视盈利
伯克希尔的透视盈利组成包括:它旗下各类企业的运营利润;它大量持有股票的企业的留存利润;以及如果留存盈余已经实际支付,公司必须支付的税费
使用透视盈利可以说明其组合的价值,尤其在股价表现脱离其基本面的时候
帮助投资者着眼于长远企业前景,而不是短期的市场起伏
将新项目与已经持有的投资进行比较
如果一个新的投资对象没有比你已拥有的更好,那么,它就没有达到你的门槛
你已经持有的投资就是你的衡量标杆,就是你进行新投资的基准
你可以对自己的基准进行几项定义:透视盈利、净资产回报率、安全边际,诸如之类(基于这些基准进行对比)
关注成本
税费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成本,比交易成本还要高,也经常比基金的管理费用还高
避免低估或忽视这种未实现收益的巨大价值
为了获得更高的税后回报率,投资者需要控制他们平均的年度换手率在0~20%之间
未实现收益直到股票卖出,才需要报税。如果你一直持有不卖出,你的投资就可以取得更为强劲的复利增长
集中投资的重要内容回顾
在你没有将股票首先(以及总是)考虑为一个企业的一部分时,不要进入股市
准备好勤奋地研究你所投资的公司,以及它们的竞争对手,以至于达到一种状态,那就是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这个公司,甚至这个行业
如果你没有做好五年(十年更好)的时间准备,不要开始你的集中投资
做集中投资时不要使用财务杠杆
为一个集中投资者需要适当的性格及人格特质
第6章投资心理学
遇见市场先生
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三个重要原则
将股票视为企业一样
安全边际概念
对待股市具有一个真正投资者的态度
避开市场先生释放出来的情绪旋风
股市的上下波动是难以避免的,投资者应该从财务和心理两个方面,具备应对这种情况的心态
恐惧和贪婪依然充斥股市,避免收到市场先生释放出来的情绪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
定义:通过心理学理论的使用,解释市场低效的一种调查研究
过分自信
大家都倾向于高估自己;但最难以想象的事情之一是你不会超越平均
表现
对于那些肯定他们认为是正确的信息,他们就信赖,同时忽略相反的信息
只是评估容易得到的信息,而不去努力寻求了解自己知之甚少的东西
过度反应偏差
人们对于一些偶然事件赋予了太多的关注,并认为自己捕捉到了一个新趋势,并基于这些肤浅的推理迅速做出决策
人们对于坏消息反映过度,对于好消息反应迟钝
因此,泰勒建议,投资股票后就不要盯着股价的波动;因为当看到股价大跌时,很少有人能抑制住过度反应的情绪
损失厌恶
决策效用理论
认为每个人会根据自身的最佳利益,作为选择、制定决策的依据
人们并不看重最终财富的数量,看重的是财富的增量部分是盈利还是损失
损失所带来的痛苦是盈利带来的喜悦的两倍到两倍半
影响
我们持有错误的决定太久,只是模糊地希望有朝一日能等到翻身之日。通过不卖出持有的套牢股票,我们逃避面对已有的失败(例如,股票跌了死扛,涨一点就卖出)
使投资者过度保守
心理账户
即使知道股票的长期回报高于债券,还坚定持有债券
原因一:厌恶损失
原因二:心理账户(行为学概念)
心里账户含义
它描述人们解码财务结果时使用的方法,探讨的是在环境变化时,我们对于金钱前景看法的变化
我们趋向于在心里将钱放在不同的“账户”里,这将决定我们看待它们的心理态度
例如,我们面对 吃饭的钱、买衣服的钱、护肤的钱、看病的钱,态度是不一样的
心理账户的影响
例如,有一天突然在口袋里找到100块钱,会非常开心,觉得是意外之财(实际上它也是自己的钱,自己的钱也没有因此增多)
人们不愿意卖出自己持有的烂股票,因为在他们心里,只要没有卖出,账面损失就仅仅是账面上的,并不是实际损失
短视损失厌恶
调查发现
长期投资主要回报发生的月份只占所有月份的7%,也就是说,在余下93%的月份并无回报
看投资结果的时间频率越频繁,你看到亏损的次数就越多,越容易影响投资者的情绪
因此,建议增加投资的时间长度,以及减少看结果(股价)的频率
旅鼠效应
投资者的盲目从众行为,我们称之为旅鼠悖论
鼓励独立思考,做出大智若愚、特立独行的决策,而非从众、随大流
情绪陷阱管理
不用股价来告诉自己一个公司的价值几何
当股价表现低于大盘时,分析公司的基本情况是否依然优秀,是就继续持有,而不用关注短期股价的波动
投资要做好股价上涨或下跌的准备,从知识上、心理上、财务上都做好准备,以便在下跌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哈里·马科维茨的协方差
作者不认同,高回报一定要有高风险
协方差法
在一个投资组合里,如果包含了不同走向的个股,即便个股具有风险,实际上整体却是个保守的选择;关键是多元化
聪明的投资者首先选择风险度合适的个股,然后构建具有低协方差效应的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即,将视线从个股的风险转移到整个组合的风险衡量
威廉·夏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他用“贝塔因子”来衡量单个证券的波动性
两类风险
系统风险
整体的市场风险
系统风险是贝塔,无法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化解
非系统性风险,特别是个股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增加不同风格的股票的多元化方式,进行化解
巴菲特对于风险和多元化的看法
风险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风险被定义为股价的波动
巴菲特将股价的下跌视为机会,认为股价下跌实际上减少了风险
巴菲特对风险的定义
投资损失或伤害的可能性。真正关键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风险”,而不是股票价格的走势
风险与投资者的投资期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巴菲特认为投资时间拉长,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多元化
多元化是无知的保护伞。如果你不知道和分析企业,最好买入市场上的所有股票(指数基金)
从观察来看,市场经常是有效的,但它并非总是有效的
为何心理学会起作用
情绪比之理性更有力,恐惧和贪婪会推动股价或高于或低于内在价值
短期而言,人们的情绪对于股价更具影响,而不是公司的基本面
懂得人们的冲动是有价值的
①你能从中学会如何避免多数人的错误
②你可以识别是他人的错误,并从中捕捉到机会
当非理性行为确实发生后,导致的随之发生行为的可预测模式
面对情绪驱动,要保持理性、耐心和有毅力
第7章耐心的价值
理性:重要的分野
定义
理性是一种信念,是人们的意见或行为应该基于理由、知识,而不是情绪反应
一个理性的人应该思维清晰、理智、富有逻辑
但人们往往懒于思考,倾向基于不费力的快速思考(直觉)做选择,结果往往不佳
系统1与系统2
直觉:系统1
系统1的思维方式简单、直接,快速运行
系统1的决策多是机械的、快速的,未经大脑深思熟虑的
人们不习惯于费劲地思考问题,通常会脱口而出心中首先出现的答案
使用系统1思维的人投资:把PE、净资产、分红率等信息搜集起来,看看股价是否接近历史低点,看看公司是否在过去十年提高分红,来判断股票的好坏
理智:系统2
系统2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认知过程的反思部分,需要投入努力、且慢速
系统2的决策是经过认真思考的,经过推敲,要求专注的
如何调动系统2思维
利用分隔的内心,但它只是在可辨别的情况下才会有分隔
例如投资,只有在充分了解或掌握了公司信息后,系统2的思维才有别于系统1的思维
这些信息包括竞争优势、管理层理性配置资产的能力、决定公司价值的重要动力、预防投资者做愚蠢决定的心理课程等
心智工具间隙
缺失理性的原因2:系统2思维中缺少足够的内容
心智工具就是一切人们心中所拥有的、用于解决问题的原则、策略、程序、知识
以投资为例,用这些心智工具去激活系统2思维
1.阅读公司年报,及其竞争对手的年报
2.若得出公司具有竞争力和长期前景乐观的结论
3.做几个分红折现模型,包括不同的成长率、不同的股东盈余、不同的时段,以得出大约的估值
4.研究并搞清楚,管理层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
5.给一些朋友打电话,包括同事、财务顾问,看看他们对于该公司的看法,如果还有关于竞争对手的看法更好
时间与耐心
具有耐心的长期思维是投资成功的最重要一环
巴菲特意识到市场短期的波动,既没有令他更富,也没有令他更穷,因为他的持有期限是长期
时间和耐心,一个硬币的两面,这就是巴菲特的精华
当其他人基于短期的贪婪与恐惧做决策时,理性最为重要。这就是赚钱的秘密
第8章最伟大的投资家
巴菲特优势
行为优势
巴菲特的驱动力是理性
理性的基石是 回望过去、总结现在,分析若干可能情况,最终做出抉择的能力
分析优势
当巴菲特投资时,他看的是企业,而大部分投资人看的是股价
学投资的人只需要学好两门课程:如何估值企业、如何对待股价
巴菲特不会过于关注股市,也不去担心宏观经济
组织优势
一家公司反映了它的建设者的特征
伯克希尔的成功基于三个支柱
首先,公司的各个子公司产生大量的现金流,向上供给奥马哈总部
其次,巴菲特作为资本的配置者,将这些现金进行再投资于能产生更多现金的机会
最后是去中心化,每一个子公司都有各自富有才华的管理团队负责日常工作,不需要巴菲特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