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关于儒家与道家思想的思维导图
儒家与道家思想思维导图,主要介绍了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代表著作,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大一工程制图的总结,内容涵盖了制图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和曲面的投影、组合体的三面投影、轴测投影等。
大学计算机思维导图,讲述了计算机含义、0和1与逻辑、0和1与机器程序、程序构造、迭代与递归、计算机语言与程序编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先秦诸子百家
儒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孟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儒学大师、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主要思想
仁
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义
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
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
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
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
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但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
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代表著作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道家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列子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庄子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鬼谷子
鬼谷子名王诩、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
杨朱
杨朱(约公元前395--约公元前335),一说约公元前450--约公元前370 ,杨姓,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思想
老庄之学
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道家代表人物-道家思想-道家代表作介绍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为无为而使人退欲消妄,削其物性,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清静无为,以致“不为物累逍遥天下”。因其“不参物事,不与物谋”齐物而论的思想,成为历代文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其内部有玄学、重玄学等。
黄老之学
黄老派以两相自然为本,事因之而循之,物因之而动之,法天地之使万物自然,甚至不得不然而为,以无为谓之使物我自然,以使物我共逍遥,善于行不言之教,使人自化。形成一种“大音希声”般的“仁”,故看似无所作为,实则无所不为。主张“不贵治人贵治己”,因俗简礼,与时迁变,除衍存简,休养生息,成了历次大乱后政府的治世急救包,同时也与中国古代盛世关系密切。
杨朱之学
杨朱派则主张全生避害、为我贵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不与物往以不染物性,无为以两不相累,两不相扰。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代表人物杨朱、告子、巫马子、孟季子、子华子、詹子(詹何)、魏牟、田巴、儿说、公孙龙等。春秋战国后,因不容于世,后湮灭不存。但其全生保性的思想被道教全盘继承。
《庄子》
《道德经》
《周易》
《太上感应篇》
《玉皇经》
《西升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