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学第九版第20章解热镇痛抗炎药重点知识总结,包括他的基本概念、药理机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药理机制:自膜磷脂生成的各种物质及抗炎药作用部位
解热作用
镇痛作用
解热镇痛抗炎药(NSAIDS)
概述
基本概念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且大多数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药理机制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中等程度,无成瘾性,主要作用部位在外周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皮肤反应 3.肾损害 4.肝损伤 5.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6.血液系统反应
分类
非选择性COX抑制药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体内过程
1.口服吸收迅速,弱有机酸 2.吸收后被水解为乙酸和水杨酸 3.肝脏代谢:a)小剂量--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b)大剂量--按零级动力学消除 4.以代谢产物的形式从尿液排出,碱化尿液,促进排泄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及抗炎
解热
降低发烧体温,不降低正常体温,用于感冒发热等
镇痛
疗效可靠,适于慢性钝痛;用于牙、头、神经、痛经等
抗炎及抗风湿
作用显著,症状缓解明显
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用于诊断鉴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症状,为首选药
影响血小板功能
机制
a)小剂量--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血栓素降低,抗血栓素形成 b)大剂量--抑制环氧酶,PGI2降低,扩血管及抗血小板能力降低 c)治疗:50-100mg,防止血栓形成(用于缺血性心脏病、脑缺血疾病)
胃肠道反应、
最为常见,与抑制胃壁组织COX-1生成前列腺素如PGI2
加重出血倾向
抑制TXA2,大剂量可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凝血障碍,ViC可预防
水杨酸反应
剂量过大,出现头疼、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和视力减退等
过敏反应
阿司匹林哮喘
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瑞夷综合征
肝衰竭合并脑病为突出表现
对肾脏影响
老年人及有心、肝、肾功能受损患者
发病原因:隐形肾损害或者肾小球灌注不足,阿司匹林抑制PG,取消前列腺素的代偿作用,出现水肿
药物相互作用
通过竞争与白蛋白结合提高游离血药浓度
双水杨酯
苯胺类、吲哚类、芳基乙酸类、芳基丙酸类、烯醇酸类、吡唑酮类、烷酮类、异丁芬酸类
选择性COX-2抑制药
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别嘌醇、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秋水仙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