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彭聃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一种关注个体心理深层次结构、特别是潜意识对行为影响的理论。它揭示了人格结构的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并强调了潜意识在心理过程中的作用。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是通过解析潜意识内容来减轻心理症状和改善心理状况。虽然该理论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但它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五因素模型通过五个相互独立的维度,全面而准确地描述了人格特质的个体差异。这五个维度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为人力资源、教育、临床心理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五个维度,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为个体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人格心理学,艾森克认为人格是由行为和行为群有机组织而成的层级结构。这一结构包括最底层的具体反应(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较高层的习惯性反应,再高一层的特质(一组习惯性反应的有机组合),以及最高层的类型(由一组相关特质的有机组合而成)。
人格心理学,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这16种人格特质是: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卡特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背景
是来着奥地利的精神临床医生,并且是精神分析学派的
理论观点
人性观
第一:决定论 第二:人是一个能量守恒系统,能量遵循守恒的原则 第三:遵循人性恶
人格界定
核心概念为”潜意识’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 精神分析被叫为深度心理学即潜意识的心理学,潜意识是 意识的基础,决定着人的大部分行为。
人格结构
地形学模型
意识
是人对客观现实的 自觉的反映,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 等,是随时可以观察到的心理现象,代表 人在任何时刻所能够觉知到的每一件事, 包括感觉、知觉、各种经验和记忆等。
前意识
指没有浮现出 意识表面的心理现象,它是人们能够回忆 起来的经验。
潜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也称为无意识, 是弗洛伊德论述最多的部分,也是他的早 期人格结构的核心。潜意识代表的是深藏 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活动 的主要方面。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 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 欲望。
结构模型
本我
代表人的生物性本能和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永存的部分,而且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无意识的深处,主要是性本能和破坏欲,其中性本能(libido )对人格发展尤为重要,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是人格意识结构的部分。它是在与环境接触过程中通过后天的学习,由本我发展来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的发育及功能决定着个体心理健康的水平,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是人格的最高层次,是人格中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结构部分。它是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的结果,具有通常意义上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遵循”道德原则“
人格动力
动力的性质
1'弗洛伊德假定心理异常有其生物基础。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来源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又出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动力观点。 2 本能是一种先天决定的心理成分,当它发生作用时就产生一种心理兴奋状态,产生某种生理和心理的要求或紧张状态,从而推动个体活动,消除兴奋和紧张,达到满足状态。本能有其原动力、目的、对象和来源。 原动力:力的大小或能量的多少。 目的:需求满足和消除紧张。 对象:使本恶能借以达到其目的的东西。 来源:身体的某个器官或某部分发生的躯体过程,是人体的需要或冲动。
动力的分类
生本能
生本能--与个体或种系的生存有关。包括: (1)同自我或自我保护有关的驱力,包括饥、渴 及其他与生存有关的生理需要,它们是使个体生存所 必须满足的。 (2)性爱的驱力,同性欲望和种系的繁衍有关。
死本能
死本能--是指人有被驱动去攻击、侵略等的行为本性。
人格发展
发展五阶段
口唇期
口欲期(0~1岁左右):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 身体定位---口、嘴唇、舌头 心理主题---依赖 极端独立者 成人性格类型---口唇性格 消极被动者
肛门期
肛欲期(1~3岁):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 身体定位—肛门、相关的一些排便器官 心理主题—自我控制,服从权威 强迫(制)性、苛刻、整齐、严格、服从 成人性格—肛门期性格 无自控性、无组织性、对抗权威
性器期
阴茎崇拜期(性器期 4-5岁):快乐来自生殖部 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 身体定位—性器官 心理主题—性别认同,爱、性、恐惧、嫉妒、认同。 严格刻板的道德准则、不容忍任何瑕疵 成人性格—阴茎崇拜性格 毫无道德准则、生活作风混乱 完全无性者
潜伏期
潜伏期(6-11岁):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 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身体定位—大脑、四肢 心理主题—学习、运动 勤奋的、努力的、有成就感的、自信的 成人性格— 懒惰的、无成就感的、自卑的
两性期
生殖期(12岁以后):兴趣逐渐转向异性,通 过正常的两性交往和通过正常的性行为获得快感。
发展障碍
1、停滞现象 当某一阶段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或过度满足时,有些人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固着于某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与该阶段密切相关的性格,称之为人格发展的停滞现象。 2、退化现象 退化现象指个体使用比自己年龄更幼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全面而严重的退化现象,就是精神分裂。
评价
积极;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强调生理基础与情感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性,这些都给以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以不少启发。
消极不过,由于其主要的立论依据都来自临床病人且多为观察所得而他的近无实验性的量化研究,过分强调本能对人类行为的支配作用而忽视社会文化的因素等原因因此受到了不少的质疑与抨击但也激发不少后继者去完善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