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连锁与交换;交换值及其测定;性别决定与性连锁;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与交换
连锁遗传及解释
性状连锁遗传的发现
是贝特生和庞尼特于1906年在香豌豆的两对性状杂交实验中首先发现的。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它们都表明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相引相/相引组
当两个显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两个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或相引组。
相斥相/相斥组
当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接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或相斥组。
连锁遗传的解释
贝特生和庞特尼发现了性状连锁遗传现象但并未做出圆满解释。摩尔根和他的同事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做出了科学解释。
连锁遗传
是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完全连锁
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连接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
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地现象。
交换及其发生机制
交换
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单交换
双交换
交换值及其测定
交换值/重组率
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交换值的测定
测交法
自交法
遗传距离
交换值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通常以这个数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对距离。
遗传单位
一般将1%的交换值定为度量交换的基本单位,称为一个遗传单位。
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
基因定位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确定距离和顺序。
连锁遗传图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并标记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又称为遗传图谱。
两点测验
基因定位最基本方法。利用一次杂交和一次用隐形纯合个体测交来确定基因是否连锁,再根据交换值来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位置。
三点测验
基因定位常用办法。通过1次杂交和1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3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干扰和符合
干扰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符合系数/并发系数
通常表示受到干扰的程度。
连锁群
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性染色体
在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条或一对染色体
常染色体
其余各对染色体则统称为常染色体
性别决定的方式
雄杂合型,即XY型
雌杂合型,即ZW型
性别决定的畸变
植物性别的决定
环境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性连锁
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着性别而遗传的现象,所以又称伴性遗传
限性遗传
指位于Y染色体或W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
利用性状的连锁关系,可以提高选择效果。
连锁基因重组类型的出现频率,依交换值大小而定。交换值大,重组型出现的频率高,获得理想型的机会就大。反之,交换值小,获得理想型的机会就小
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
四分子分析
一个减数分裂的四个子细胞称为四分子,对四分子进行遗传分析称为四分子分析
四分子作图原理
A、B连锁
二线双交换
三线双交换1
三线双交换2
四线双交换
不交换
A、B不连锁
只产生PD和NPD,且PD=NPD
两个连锁基因的遗传作图
三个连锁基因的遗传作图
四分子类型
红色面包霉减数分裂特点
每次减数分裂结果保存在一个子囊中,四分子或八分子在子囊中呈直线排列——直列四分子/直列八分子,具有严格的顺序
基因与着丝粒遗传作图
着丝粒作图
可以将着丝粒作为一个位点,估算某一基因与着丝粒的重组率,进行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