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肿瘤章节笔记
病理学肿瘤学思维导图,讲述了肿瘤概论、肿瘤的命名与分类、肿瘤的致病因素、肿瘤的发展、常见肿瘤的特点等。
编辑于2021-11-11 13:02:59肿瘤
肿瘤概论
概念: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肿瘤性增殖的特点:肿瘤性增殖与机体不协调,肿瘤性增殖一般是克隆性的,肿瘤细胞的形态、代谢和功能均有异常,肿瘤细胞生长旺盛
分化
是指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相似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
越是类似某种正常组织,分化程度越高或分化好;相似性越小,分化程度越低或分化差。分化极差,以致无法判断其分化方向的肿瘤称为未分化肿瘤
异型性
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
结构异型性:肿瘤细胞形成的组织结构,在空间排列方式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
细胞异型性
细胞体积异常
肿瘤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很不一致
肿瘤细胞核的体积增大,胞核与细胞质的比例(核质比)增高
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差别较大(核的多形性)
核分裂象增多,出现异常核分裂象(病理性核分裂象)
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较小,恶性肿瘤的异型性较大
很明显的异型性称为间变,具有间变特征的肿瘤,称为间变性肿瘤,多为高度恶性的肿瘤
生长方式
主要有三种: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往往也有浸润;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具有特征性的生物学特征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头面部,浸润破坏深层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血管瘤为良性肿瘤,但呈浸润性生长
生长特点
良性肿瘤生长较慢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
扩散
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如晚期子宫颈癌可直接蔓延到直肠和膀胱(少数良性肿瘤 也可呈浸润性,如血管瘤)
机制: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减少;癌细胞与基底膜的黏着增加(层粘连蛋白受体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癌细胞迁移(阿米巴样运动)
转移
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先聚集于边缘窦
血道转移
侵入体循环静脉的肿瘤→肺内转移(骨肉瘤肺转移)
侵入门静脉的肿瘤→肝转移(胃肠道癌肝转移)
原发性肺肿瘤或肺内转移瘤→常转移到脑、骨、肾及肾上腺等处
侵入胸、腰、骨盆静脉的肿瘤→脊椎静脉丛(前列腺癌转移到脑)
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血道转移累及许多器官,但最常受累的脏器是肺和肝
种植性转移: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恶性肿瘤(胃肠道黏液癌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大网膜、腹膜、盆腔器官如卵巢等处)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命名原则
良性肿瘤命名:一般原则是在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名称后面加一个“瘤”字(腺上皮的良性肿瘤,称为腺瘤)
恶性肿瘤命名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
未分化癌是指形态或免疫表型可以确定为癌,但缺乏特定上皮分化特征的癌
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
肿瘤命名的特殊情况
结合肿瘤的形态特点命名(乳头状囊腺瘤)
“母细胞瘤”(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
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虽称为“病”或“瘤”,实际上都是恶性肿瘤
“恶性.....瘤”(恶性黑色素瘤)
以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透明细胞肉瘤)
”......瘤病“(神经纤维瘤病)
畸胎瘤
分类
常见良性肿瘤: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脂肪母细胞瘤、肌母细胞瘤(除骨母细胞瘤、软骨母细胞瘤、肌母细胞瘤、脂肪母细胞瘤是良性肿瘤外,其他母细胞瘤均为恶性肿瘤)、葡萄胎、血管瘤、神经鞘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
常见恶性肿瘤:Bowen病(原位鳞状细胞癌)、淋巴瘤、白血病、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恶性葡萄胎、绒毛膜癌、无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骨髓瘤
非肿瘤性疾病:错构瘤、动脉瘤、迷离瘤、结核瘤、炎症假瘤
畸胎瘤分为良性与恶性
其他常见恶性肿瘤: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胚胎性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白血病
交界性肿瘤:带状瘤、骨巨细胞瘤
淋巴造血组织包括髓性组织和淋巴组织两部分,髓性组织不发生癌变,淋巴组织发生瘤变而不发生癌变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癌与肉瘤的区别
目前鉴别良、恶性最有效的方法是HE染色后光镜检查
常见肿瘤的特点
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乳头状瘤:见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的部位;病理特点外生性生长,形成指状或乳头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
腺瘤
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多见于结肠,直肠黏膜;多呈息肉状,可有蒂
囊腺瘤:多见于卵巢等部位;具有分泌功能
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皮肤、口腔、唇、食管等处;分化好则癌巢中央出现角化珠或癌珠,可见细胞间桥,反之为分化差
腺癌:常发生于胃肠道、肺、乳腺等,癌细胞形成排列不规则的腺体或腺样结构;分泌大量黏液的腺癌称为黏液癌(胶样癌);细胞内黏液将细胞核挤向一侧,使癌细胞呈印戒状,称印戒细胞癌(多由胃肠道黏液癌转移而来,如胃印戒细胞癌卵巢转移形成克氏瘤)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头面部;浸润破坏深层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
尿路上皮癌:好发于膀胱、输尿管或肾盂等部位
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脂肪瘤:主要发生于成人;最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皮下组织
淋巴管瘤:多见于小儿
平滑肌瘤:多发生于子宫
软骨瘤:发生于指(趾)骨,极少恶变;位于盆骨、胸骨等部位易恶变
血管瘤:无被膜,界限不清
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脂肪肉瘤:成年人(主);软组织深部
横纹肌肉瘤:儿童比较常见(10岁以下儿童及婴幼儿)
平滑肌肉瘤:见于子宫
血管肉瘤
纤维肉瘤
骨肉瘤: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青少年;四肢长骨干端,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X线Codman三角、日光放射状阴影
软骨肉瘤:40~70岁,多见于盆骨
神经外胚叶肿瘤
肿瘤的发展
癌前病变
大肠绒毛状腺瘤
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
慢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
溃疡性结肠炎
皮肤慢性溃疡
黏膜白斑
非典型增生(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为异型性较小,累及上皮层的下1/3
中度为累及上皮层的下2/3
重度者异型性较大,累及上皮2/3以上
轻度异型增生可恢复正常;中重度则较难逆转
原位癌: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有时也称为上皮内癌
上皮内瘤变:描述上皮从异型增生到原位癌的连续过程,将轻度异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Ⅰ级,中度异型增生称为上皮内瘤变Ⅱ级,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称为上皮内瘤变Ⅲ级
交界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称为交界性肿瘤
肿瘤的致病因素、分期、分级
致病因素
化学物质
多环芳烃:3,4-苯并花主要见于吸烟、大气污染和烧烤食物一肺癌、胃癌
乙茶胺类见于印染厂与橡胶厂→膀胱癌
致癌的芳香胺类 氨基偶氮染料见于奶油黄与猩红→肝癌
亚硝胺类:在胃内,亚硝酸盐与来自食物的二级肢合成亚硝胺→食管癌
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常见于霉变的玉米、花生及谷类→肝癌
物理致癌因素
紫外线: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等):皮肤癌和白血病
生物致癌因素
DNA肿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HPV):HPV-6和HPV-11与生殖道和喉等部位的乳头状瘤有关;HPV-16、18与子宫颈等部位的原位癌和浸润癌等有关;HPV的E6和E7蛋白能与P53和RB蛋白结合,抑制它们的功能,导致肿瘤发生
EB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等肿瘤有关
HBV感染与肝细胞癌有关
RNA肿瘤病毒:主要发生于日本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Ⅰ有关
遗传因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些癌前病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神经纤维瘤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着色性干皮病受紫外线照射易患皮肤癌、Bloom综合征易发生白血病、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可致白血病与淋巴瘤、Li-Fraumeni综合征易发生肉瘤、白血病和乳腺癌等
家族聚集倾向:乳腺癌、胃肠癌等
分期:是指恶性肿瘤的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肿瘤体积越大,生长范围和播散程度越广,预后越差
分级:是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病理学上,根据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的数目等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