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
以下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的思维导图,讲述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编辑于2021-11-11 20:59:02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基础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应该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了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矛盾价值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
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商品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
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在本质上体现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社会关系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第一,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第二,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关系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作用
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辩证关系
第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第二,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商品价值量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是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生产
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的产生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后果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进步
②可能导致商品生产的收入两极分化
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个途径
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从商人和 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资本的原始积累
含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资本得以迅速发展的过程
资本积累的两个途径:一是暴力手段剥夺农名土地;二是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劳动力
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只能出卖自己的努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三个组成部分
维持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在消费过程中,能创造新的价值,而且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资本主义所有制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所有权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一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
二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质
雇佣工人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资本与剩余价值
资本
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是可以带来的剩余价值的价值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率
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时长或者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总时长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资本积累
含义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本质
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
源泉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影响因素
一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二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三是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四是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后果
社会两极分化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
含义
相对剩余人口是劳动力相对于资本对它的需求的过剩
形成原因
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潜在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
基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
原因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
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作用
进步作用:相对于封建专制主义而言,其促进了人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局限性:民主是金钱操作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平等,但实际上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社会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