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人的发展概念,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和主要理论。
考研必备教育学原理笔记,全部的都在这儿了。翻页查看,一个章节一页,更新。
教育者依据社会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 的道德 、思想、政治、法制与心理健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知识总结,包括教学概述、理论流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原则、组织形式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 人的发展
1.1. 人类的发展
1.1.1. 物种发展史角度
1.2. 个体发展
1.2.1. 含义
1.2.1.1. 人类个体的成长和变化
1.2.2. 广义
1.2.2.1. 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1.2.2.2. 确立广义的发展观,每个阶段都重要,使个人的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
1.2.3. 狭义
1.2.3.1. 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变化过程,
1.3. 三个层次
1.3.1. 生理发展
1.3.1.1. 机体成熟,体质增强,生理系统完善
1.3.2. 心理发展
1.3.2.1. 个体内在心里变化过程
1.3.2.2. 认知发展
获得知识,加工信息的过程
感觉 思维 记忆 想象
1.3.2.3. 人格发展
人所具有的与其他人想去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思想 感情 动机 价值观
1.3.3. 社会发展
1.3.3.1. 从个体我到社会我
二、 人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人对教育
2.1. 顺序性
2.1.1.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2.1.2. 总是从头部到四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具体到抽象
2.1.3. 如头尾律,近远律,大小律,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
从具体到抽象
从无意到有意
2.2. 🌹阶段性
2.2.1. 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同但又相互衔接
2.2.2. 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有针对性
适应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3. 差异性
2.3.1. 个体与个体之间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2.3.2. 发展速度不同 发展质量不同 且各有特点
2.3.3. 同一个体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因材施教
2.4. 不平衡性
2.4.1. 同一个体,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步
2.4.2. 1 同一个体不同时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步 两大成长高峰期
2.4.3. 2 同一时期 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步 如 婴儿期 脑神经系统发育完善,生殖系统还没有
⭐⭐⭐⭐⭐抓关键期
特定的技能或者行为模式的发展具有最敏感的阶段 如果错过了这个阶段,该技能或者行为便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2.5. 整体性
2.5.1. 人的生理 心理 社会 信用是相互联系的 整体性的发展
2.5.2. 例如各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综合性的人才
2.6. 互补性
2.6.1. 当人失去了一一种感官 或者身体的一部分 人的其它感官或者神内体其他部分会发展得格外好 来弥补缺失的一部分
三、 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
别人怎么看的教育对人
3.1. 单因素论
3.2. 多因素论
3.3. 🌹内发论
3.4. 🌹外铄论
3.5. 🌹内外因交互作用论
四、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正确观点该怎么看待教育对人
4.1. 遗传
4.1.1. 物质基础与生理前提
4.2. 环境
4.2.1. 外部条件 可能性和限制
4.3. 🌹主观能动性
4.3.1. 决定作用
4.3.1.1. 主观能动性在个体的发展当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其他因素都只是提供发展条件而已
4.3.1.2. 主观能动性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
不同主体对环境的内化是不同的
4.3.1.3. 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 构建着自我的发展
个体 自我认识 自觉影响自己的发展 自我建设 自我奋斗
4.4. 教育
4.4.1. 主导作用
4.4.1.1. 说明
学校教育
狭义教育两依据……
主导作用
不是万能的
不能超越社会条件
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不能夸大
起到决定作用说法是错误的,学校教育不能超越社会条件,必须遵循身心规律,而且还有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配合
4.4.1.2. 原因
教育本质
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 有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效果
全面 系统而深刻
专门人员
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教授知识
知识有认识 实践思想和陶冶价值
显著提高人的现代性
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
4.4.1.3. 表现
个体个性化
自主性,个体意识
独特性,个体特征
创造性,价值实现
个体社会化
观念社会化
行为能力社会化
职业身份和角色社会化
4.4.1.4. 条件
校内
具有一定的办学条件 如教育的物质条件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师的素质和教育管理水平
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身心发展规律
校外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程度
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及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
科技信息对学校教育的改造程度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