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MBA-积极心理学
MBA核心课程,《积极心理学》,绝对不是成功学鸡汤,而是有着成体系的方法,带你重新定义幸福,认识心流,习得性乐观,ABC情绪掌控法则等等核心概念与方法。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一大重要分支,带你打开奇妙的心理学世界大门。
编辑于2019-09-02 16:08:10积极心理学 朱国志
第五周:V抓住现在的幸福
当下的两种幸福
愉悦=哲学家的"直感"(raw feels)
愉悦的特点
有很强的感官性和情绪性
是动机的重要来源
不创造改变
满足现有需求
愉悦的种类
身体的愉悦
立即的
暂时的
触、味、嗅、视、听、动觉等可以直接激发
一旦外在刺激小时,很快褪去
产生“习惯化”效应
高层次的愉悦
复杂,丰富
可能是认知的结果
愉悦的层次
低强度的愉悦
舒适、和谐、放松、乐趣、满意
中等强度愉悦
活泼、开心、欢喜、高兴、热衷、奔放
高强度愉悦
兴奋、亢奋、快感、销魂、刺激、狂喜
增加愉悦的方法
惊喜和时间间隔
把带给你愉悦的东西,分开放入生活中,中间间隔长些
不让愉悦习惯化
感知愉悦,将注意力放在愉悦的体验上
科技进步
提升品位
品位的种类
取暖
接受称赞和祝贺
感恩
表达感谢和祝福
惊叹
在奇妙中忘记自我
尽情享受
秀出感觉
提升品位的方法
1.与别人分享
预测愉悦程度最有效指标
2.构建记忆/思维相片
将当时情景印在脑海中
找个纪念品作为承接载体
3.祝贺自己
增加点仪式感
4.使直觉敏锐
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方面,把不想要的排除在外
例如:当聆听音乐时,闭上眼睛
5.专注
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不去想别的,只是感受
满意
可以增强个人优势和美德
需要技巧和努力
面对挑战有可能会失败
有时会带来压力
有时完全沉浸在某样东西中时,可能没有意识甚至完全没有情绪
通往当下幸福的秘密
品位
正念
引入者:卡巴金
概念:保持瞬间的意识,去体察我们的想法、情绪、身体感觉和周围的环境
四要素
1.自己注意自己的呼吸
尤其是当你感觉到剧烈的情绪时
2.特别注意特定的瞬间你在感觉着什么
看到的、听到到、闻到的那些通常被我们意识漏掉的细节
3.认识到想法和情绪来来去去,并不能定义自己
这样的认识可以将你从负面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4.调整你身体的感觉
从洗澡时水击打皮肤的感觉到身体在椅子上休息的感觉
益处
身体上
强大我们的免疫系统
增强大脑里的灰质区域(此区域与学习、记忆、情感调节、同理心等有关)
心里上
降低负面情绪和压力同时,增加积极的情绪
帮我们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
减少学生的暴力倾向和行为问题,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注意水平
社会上
提倡利他主义和怜悯心,促进人际关系
训练
呼吸
观察
聆听
注意
浸没
感谢
心流(Flow)
创立者: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
《心流》
《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
《创造力》
心流的概念:心流=福流,涌流
幸福是源自于我们内心的秩序。意识井然有序,即精神熵反面
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产生内在失序的现象,即精神熵,精神熵是常态
心流是一种几乎自动的、不须花力气的但又高度集中的感觉状态
人类不满的根源:内在秩序的缺失
心流是快乐之源,最优体验和心流是幸福的代名词
幸福不是人生的主题,而是附带现象。
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时的状态
心流的案例:中国庖丁解牛状态
“臣以神驭,而不以目视”
心流的关键
成长
心流渠道就是我们人生,寻找到心灵成长的临界点
舞蹈
天然带来心流
瑜伽
人与神结合
冥想
心灵如何冰晶般通透、念头如同雪水般流畅
太极
入定
即时时刻刻处于心流状态
心流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心流的构成要素
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独特性与复杂性统一,一次心流就是一次成长
知行合一
明确目标与及时反馈
全神贯注
掌控自如
浑然忘我
时间感异常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
工作之乐
心理体验抽样法:工作心流>休闲心流
如何像玩一样工作
有效使用闲暇时间-把下班后的16小时当做另一天来对待
人际之乐
如何面对孤独决定你的独处质量-在孤独中整顿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产生反熵行为
将家庭生活转化为心流
必有先由存在的目标
必须通过独特化与整合
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挑战与技巧平衡的因素
胸怀大我
思维之乐
感官之乐
米哈里的心流(Flow)与马斯洛的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之异同
同
两者都试积极正面的体验,且都普遍存在,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有两种体验
任务都具有挑战性,但又不是完全高不可攀
都需要专注,极致的专注,甚至all in
沉浸其中,物我两忘,是空扭曲,自我意识消失,发自内心喜欢与快乐
状态可控
异
心理学细分领域不同,心流是积极心理学范畴概念,高峰体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反抽概念
来源不同,心流更多出现在从事喜欢的事情上,高峰体验产生于自我实现之后
起点不同,心流起点抽烟调查,高峰体验起点是哲学的人类超越性,含浓厚意念论
程度不同,心流是低度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高度极致的心流,高峰体验刻骨铭心
确定性不同,心流出现确定性高,高峰体验突如其来
持续时间不同,心流持续时间因人而异,高峰体验转瞬即逝
第六周:两个支撑点——优势与美德
优势与天赋
概念
优势是种心理特质,在不同情境中长期存在
可以被测量,可以被习得,是跨文化的
优势本身有价值
运用优势会使你产生真正的经济情绪
优势与天赋异同
优势
道德上的特性
可以后天培养
有意识的,选择是否把它发挥出来
运用时对我们有激励作用
发现、创造和拥有
天赋
没有道德意味的特性
天生的
很难后天培养,提高很有限
相对自动化
没有太多选择权
六种美德24种优势
精神卓越:一种情绪优势,它超越了你,而将你与更宏大更用就的东西相连接,将你与别人、与未来、与进化、与神圣或宇宙相连接。
美好生活的配方
突出优势
在工作、人际关系、亲子教育和娱乐中,有意识地培养并加强拥有的优势
每天,在不同场合尽量展现你的突出优势,以得到最多的满足与真正的幸福
第七周:积极心理学在职场与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重新定义工作
工作的三个阶梯
工作(Job):为了薪水而做,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
事业(Career):通过金钱和升迁来显示成就
呼召(Calling):对工作本身充满热情,把工作看成是为了自身更大更美好目标作贡献
工作塑造,为员工赋能
任何工作都可以称为呼召,而任何呼召也都可能变成工作
呼召,除了热忱的投入外,还要发挥突出的优势来为更好更大的目标服务
用了四个或更多突出优势的员工,有更加积极的工作体验,更多地把工作当成呼召
不论什么职业,好奇心热忱希望感恩和灵性,都是与工作满意度最强相关的5个优势
重新定义你的角色
清洁工VS健康大使
厨师VS烹饪艺术家
理发师VS发型设计师
护士VS白衣天使
教师VS灵魂工程师
理想工作的六项法则-优化职场的幸福密码
接纳差异
完全的诚实:坦率、全面、实时的沟通
将员工的优势扩大化
不只为股东的权益服务
从日常活动中衍生出意义
有人们可以信任的原则
心流-工作中的幸福感
找出自己/员工的优势(识人)-发挥VIA优势
选择可以每天让你使用这些优势的工作
转化目前的工作,使你的优势更可以发挥出来
如果你是老板,请选择个人优势与工作需求相配合的人
第八周:积极心理学在亲密关系中的应用
耶鲁大学罗伯特-斯滕伯格教授的爱情三角理论
爱的三要素:
激情
(身体上的)性欲+(情绪上的)着迷
亲密
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
承诺
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爱情三角理论
爱情的庐山真面目
《亲密关系》四个阶段(婚姻四个阶段)
月晕
幻灭
内省
启示
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爱与被爱三种风格-关系模型
安全型
回避型
焦虑型
具体方法
对爱人继续反应式倾听:给予确认
解决危机问题的谈话方式:说话者-听话者仪式;正对事实,谈谈感受,而不是指责
找出配偶的三个突出优势
让注意力带有感情,特意去称赞配偶的优势
幸福婚姻的7个法则
幸福法则1:
了解你的爱人如了解你的掌纹
幸福法则2:
喜爱你的爱人如喜爱你的钻戒
幸福法则3:
经营你的婚姻如经营你的存款
幸福法则4:
重视爱人的影响如重视天气的变化
幸福法则5:
发生冲突时,及时“踩刹车”
幸福法则6:
化解僵局时,各自保留梦想的小空间
幸福法则7:
创建家庭文化,幸福才会长远
第九周:积极心理学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期待效应
自我实现的预言;你期待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重新构建自己:对自己/孩子发出正面积极的期待
人际关系中投射,人生自我脚本
权威性谎言
父母、老师就是孩子的权威
孩子如果能从父母那里获得5000次夸奖,那么他就能获得自信
儿童幸福感的来源
成就感 Sense of Competence
归属感 Sense of Connetion
自主感 Autonomy
构建孩子幸福感的八种方法
1.和宝宝一起睡:建立牢固的亲子归属感、爱和安全感
2.同步游戏:通过一些尝试,发现自己的行为是有效的,重要的
这是构建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
3.“是”和“不”:把“不”限用在危险和限制中,找到积极的替代词
4.称赞与惩罚:强调为未来而学习,而不是为过去而赔偿
5.基于更多的关注与爱
6.睡前活动:数一数,脑袋里有多少积极的想法
不抑郁的人2:1(积极想法:消极想法)
7.与孩子达成交易:其他方法无效时最后一招,通过一个积极的惊喜来打破坏习惯
8.家庭会议&新年计划
正面管教
核心原则:尊重而充满鼓励=温暖而有原则=和善而坚定=温柔而坚定=温柔而有边界
和善:尊重孩子(平等对话)
坚定:尊重自己和现实
底色:无条件的爱
给孩子安全感与归属感
目的:为未来而学习,不为过去而赔偿 Learn for the future,not pay for the past
从积极角度看错误-错误行为是学习的契机
纠正错误行为的同事一定启发孩子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法
正确的判断力源自经验,而经验又来自与错误判断的教训
具体工具
1.发出正面而积极的期待
2.21天改变行为:1天-3天-7天-21天改变行为
播种行为,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3.先进行关注,共情
4.倾听,积极倾听与反映性倾听
5.用“我注意到”句式界定问题
6.二级反馈,赞美具体行为
正强化:如奖励孩子的努力VS负强化:如用发牢骚或抱怨语气提出请求
7.汉堡包赞美,三明治批评
8.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正惩罚:如要求孩子把自己弄乱的东西整理好
VS负惩罚:如在糟糕的行为后把孩子的特权收回
9.“家庭会议”
10.发挥孩子优势品质
任何优势一出现,就给予孩子积极证明反馈(肯定、鼓励、赞美)
11.ABCDE法则习得性乐观
第十周:意义和真谛
完整的人生
完整的人生是三种生活兼顾
有意义的生活
用突出的优势来投身于超越自身的崇高目标,并为之奋斗(塞利格曼)
真实的幸福是有意义的生活的序言
Happiness幸福1.0——真实的幸福理论
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中心,而衡量积极心理学的黄金标准是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相关的三个方面,可以完全用主观报告来测量
积极情绪
投入
投入两个支撑
优势
美德
意义
Happiness侧重于感觉上的幸福,是主观或心理上的幸福感
Well-being幸福2.0——持续的幸福理论
Well-being是积极情绪、有意义的成就、积极的人际关系联系在一切的架构
侧重于人生发展,人生繁荣,还有一定自我实现的味道
幸福的五个维度/要素
Positive emotions积极情绪:快乐的人生
Engagement投入:完全沉浸在活动中
Relationships人际关系:真实地与他人联结
Meaning意义:有目的的存在
Achiecement成就:感受到成就和成功
第四周:V培养未来的积极情绪——乐观 习得性乐观
塞利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乐观并不是一种性格,而是可以后天培养!
培养的方法,即ABCDE法则
归因
两个维度的归因
永久性
永久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放弃多久
普遍性
普遍性维度决定一个人会把无助带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还是只维持在原来的地方
两个维度的归因
悲观主义核心——无助
对好事的暂时性归因
对坏事的普遍性归因
乐观型
对好事的永久性归因
对坏事的特定性归因
希望公式
好事的永久性和普遍性+坏事的暂时性和特定性=希望
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
艾伯特-埃利斯的ABC模式
与阿伦-贝克共同创立了认知治疗
ABC模式(A+B=C)
A(Adversity)表示不好的事
C(Consequences)代表后果,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受与行为
B(Beliefs)即对激发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才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后果
《拆除你的情绪地雷》:挽救情绪的解决方案
1.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无条件地接纳他人
2.区分行为和人格
3.不过评判,如果做,只评价行为,不评判人格和价值观
4.区分已发生的事和想象中发生的事
5.用概率思维评估意外事件比重以量化困难,改变非理性想法
改变非理性想法就可以拯救不良情绪,获得快乐人生
习得性无助实验
塞利格曼的ABCDE法则
ABCDE法则
A:Adversity 应急事件,不好的事情
B:Belief 事发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
C:Consequence “有偏差的理念”B赞成负面情绪或局面
D:Disputation 反驳传统想法
E:Energization 成功进行反驳后所收到的激发
埃利斯的精华B,塞利格曼的重点在D
D(Disqutation)方法
证据
D中最有效的技术就是像侦探一样找到扭曲了事实的证据
其他可能性
事物发生往往不知一个原因
注意力集中在可改变原因、特定原因
有没有破坏性更小的方法来看待这个事情
暗示
有时所持的消极想法是对的,使用“非灾难法“
这意味着什么?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
用处
万物为我所用,现在想这个对我有用吗?
坚持这个想法不放,对我有什么好处?
朱国志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通过刻意练习,ABCDE最终将积极正面思考融入潜意识中,此时没有了D与E,只有ABC,并且B是下意思反应的积极的B
埃利斯是通过改变B,来改变C;塞利格曼是通过D与E来反驳B,进而改变C
我们还有办法
改变A
直面问题,不逃避,迎难而上,从而改变或消除C
改变事件本身,此点非常认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也称强者心理学
改变B
通过D、E来改变认知、改变情绪,进而获得不一样的C
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对世界的看法
第三周:V——控制关于过去的积极情绪
思维、情绪、行为之间关系
弗洛伊德情绪决定论
思维内容由情绪决定
行为主义附带论
情绪只是行为的附带现象
认知心理学可测论
思维可以是科学研究题目,可以进行测量,并不仅仅反映情绪或行为
认知疗法创立者:贝克博士
情绪由认知所激发,而不是情绪激发认知
因为想到危险所以引起焦虑
因为想到失落所以引起悲伤
因为想到被侵犯所以引起愤怒
情绪是立即反应式的,此时此地的情绪;所有关于过去的情绪都是由思维和解释激发的
情绪动力说
把情绪看成是一个系统内的力量,这个系统有一层薄膜
治疗者可以治愈抑郁症:只要你能使他们打开心胸,畅谈他们童年的事,把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他们的伤口就会愈合
塞利格曼
情绪的确是被一张可以穿透的膜所包裹
如果不去管情绪,情绪会自己小散,能量从膜中渗出,经过一阵子情绪渗透作用后,这个人便又回到了原来的情绪状态
降低对过去满意度的两个主要原因
对过往的美好时光不能心存感激和欣赏
对过往的不幸过分关注
把过去带入平静与满足的方法(获得幸福的方法之一)
正确的逻辑思考
过去并不能决定未来
感恩
把过去美好的事情放大
感恩日记
写下感恩事件
缓解焦虑
子主题
宽恕
降低因坏事情产生的怨恨的影响力
保持愤怒之心就像是抓着一块滚烫的煤并试图将其扔向他人
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它不能再引爆
宽恕五步法
R:回忆
尽量以客观的方式去回忆伤痛
E:移情
从加害者的观点来看为什么他要伤害你
A:利他
回想亦喜爱你曾侵犯过别人,赶到内就,而对方原谅你的经历
C:承诺
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宽恕对方
H:保持
保持宽恕之心
第二周:一个核心——幸福
为什么要追求幸福?
当我们面对外界威胁时
我们内心防御机制第一反应就是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
负面消极情绪帮助我们在进化中生存下来
战斗
逃跑
保持现状
情绪=情感成分+知觉成分+思维成分+行为成分
行为学家相信所有的情绪都只是附带现象
恐惧感只是你逃跑这一行为事实的一种附带表现
塞利格曼:负面消极情绪不是附带现象
塞利格曼习得性无助
积极情绪的功能性理论
积极性情绪让人更灵敏,更有创造力
积极性情绪让人更受欢迎
拓宽了人固有的智力上、生理上、社会上的资源
即积极的情绪能将我们智力、生理和社会上的获益最大化
建立起内心的保护区,抵御威胁
积极情绪让人精神世界变得更有延展性、包容性和创造性
微笑会让你更幸福吗?
杜乡式微笑(真笑)
嘴角肌上扬
露出牙齿
颧骨肌上提
面颊提高
眼角肌收缩
露出鱼尾纹
三种生活境界(完整人生三种生活兼顾)
The Pleasant Life(愉悦的生活)
拥有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如愉悦、温暖、舒适、欢喜等
逛街、看电视等简单事情
学习一些技巧,放大这些积极情绪
The Good Life (美好的生活)
投入与心流
在心流状态中,你感受不到其他事物的存在,时间仿佛停止
完全沉浸在某种吸收性的活动当中,心无旁骛,丧失了自我意识
塞利格曼相信:心流状态所需要的专注度会消耗构建思维和情绪的所有认知和情绪资源
用自己最好的优势去重构自己的生活(工作、关系等)
The Meaningful Life(有意义的生活)
有意义是我爱恨发货涵盖范围更广泛
投身于一个笔记更宏伟的召唤,如信仰,使命
了解你最突出的长处和天赋,并将它们用于一项比自己更宏伟的召唤
幸福来源:6项核心美德,24项突出优势的个人性格特点
从优势与美德的联系中产生的积极情绪,比从捷径中产生的,更为真实
人们即使没有很多积极的情绪,也能够感到幸福
幸福来源于善心联系
美好的生活就是在日常中用你自己的突出优势来创造真实的幸福感和充足的满足感
幸福公式
叔本华幸福公式
幸福=健康+名利+人格
塞缪尔森幸福公式
幸福=效用/欲望(效用即从物品中得到的主观享受或满足)
哈佛幸福课:泰勒-本-沙哈尔幸福公式
幸福=快乐+意义
积极心理学幸福公式
H=S+C+V
H:幸福持久度
S:幸福范围(一半由基因决定)
C:生活环境
V:自己可控因素
其他幸福公式
幸福=正面情绪-负面情绪
幸福-当下快乐+未来快乐
幸福=个人能力/参考预期
幸福=个人快乐*分享人群
幸福感影响因素
幸福感VS遗传
幸福感VS好事
享乐跑步机
边际效用递减
幸福感VS金钱
人均GDP8000美元,生活满意度与金钱购买力的相关性消失
幸福感VS婚姻
幸福感VS社交
幸福的人拥有丰富而充实的社交生活,优质的关系
幸福的人花最少时间独处
幸福感VS年龄
虽年龄增长,生活满意度稍有增加
愉悦的情感会稍有下降
不愉悦的情感没有变化
随年龄真正在改变的是“情绪强度”的降低
幸福感VS健康
幸福感VS教育程度
没关系
幸福感VS信仰
有信仰的人生活上更满意、精神上更快乐、生理上更健康长寿
有信仰的涉毒、犯罪、离婚、自杀等概率小很多
信仰为人们的未来带来希望,也为生命创造了意义
一个信仰越尊重原教旨主义,其信徒就越乐观积极
提升幸福感8-15%的外部环境
健康的人际关系
信仰
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民主社会
避开负面消极的事件和情绪
幸福定义
幸福的内涵包括人们在追求的东西(幸福五要素/维度/路径)
P:积极的情绪(习得性乐观)
E:投入的生活(兴趣、爱好、优势;心流)
R:良好的人际关系
M:做有意义的事
A:获得成就感
第一周:心理学简史: 积极心理学从哪里来?
精神分析流派
创始人
弗洛伊德(1856-1939)
理论
潜意识
人格结构
本我
自我
超我
性心理发展理论
批判
1.性本恶观点,对人类本性持消极负面观点
2.不重视外在行为表现,过分强调潜意识作用
3.忽略了政治、社会等因素对人的影响
行为主义流派
巴甫洛夫(1849-1936)
经典条件反射
约翰-华生(1878-1958)
创始人
观点
心理学是许多客观观察实验组成的自然科学
理论上的目标是预测和操控行为
斯金纳(1904-1990)
强化理论(操作性反射)
人类行为屈居于之前行为的后果
社会学习理论
批判
摒除了无法被观察到的行为
不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用奖励和惩罚来解释清楚
人本主义流派
马斯洛(1908-1970)
人类想要做到自己的最好,即自我实现
卡尔-罗杰斯(1902-1987)
以个人为中心的疗法
真诚+接纳
自我概念
批判
人性本善,且人有自我治愈能力
模糊,像人生哲学,而非心理科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之父
赛里格曼
著作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真实的幸福》
幸福1.0:hanppiness
《持续的幸福》
幸福2.0:well-being
《教出乐观的孩子》
观点
关注缺陷同时,关注优势
对提升和修复怀有同样的兴趣
关注治疗的同时,帮助普罗大众过场充满满足感的生活
从真实的幸福到幸福理论
总概
一个中心
幸福
幸福公式H=S+C+V
两个支撑点
美德
优势
三个领域
主观层面
积极情绪/积极体验
个体层面
积极人格(特质)
社会层面
积极社会关系/组织/制度/环境
四个方法/工具
感恩(日记法)
REACH宽恕法
ABCDE法则
沉浸在优势的福流
五个元素/维度/路径
Positive emotion 积极情绪
Engagement 投入
Relationship 关系
Meaniing 意义
Accomplishment 成就
中国积极心理学第一人
彭凯平
著作
《吾心可鉴》
观点
乐观是可以习得的技能
幸福是一种澎湃的福流
幸福就是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致良知
五施
颜施
杜乡式微笑
身施
运动
激发活力
大脑分泌内咖肽
解除肌肉疲劳
心情舒爽
闻香
唯一不通过大脑前额叶,就能产生情绪反应的行为
触摸
拥抱产生开心、愉悦
人的群居性
奖励
鼓掌
强化互惠
握手
安全信号
抚摸
肢体接触
舒适
自摸
敲击桌面
利他
大脑分泌催产素与血清素
产生快感
言施
积极沟通
欣赏别人
TA有什么优势
TA是如何做到的
TA指导自己的优势吗
诺萨达比例
老是好话会觉得虚伪、厌恶
5句好话配1句批评建议
产生行动
表达感恩
更健康、乐观、朋友多
不易抑郁、嫉妒、贪婪
挣钱多
眼施
慧眼禅心
积极善良的心灵品质
见微知著
用心欣赏熟悉的失误,用心见微知著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沙一净土,一言一心境
心施
Flow心流特征
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
物我两忘(自我意识,时空意识暂时性消失)
驾轻就熟(对活动又完全的掌握和控制)
点滴入心(体验过程,感受到生活的精确回馈)
酣畅淋漓(发自内心主动积极参与其中)
心流产生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己的优势所在)
学会爱
感情
社会关系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家是第一道场
彭凯平五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