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知识全图
高中地理可以分为四大系统,包括地理事物的运动系统、人地关系系统、区域地理系统和图表系统。本文件全面系统的梳理高中全部地理知识,手握一图,知识全有!
将高中知识分为四大系统,地表事物运动系统、人地关系系统、区域地理系统与图表系统,本图为第一部分地表事物运动系统。图标突出重难点,学生易忽视的细节,同时图表也是一个开放系统,教师与学生可以继续添加新的思考与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地理事物运动系统
地球运动系统
地球的自转
概念
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点看
逆时针
南极点看
顺时针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都为15度每小时
线速度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航天基地
发射基地
多晴天
多在夜间,便于观察追踪
在冬半年,便于我国南半球远望号观测船观测
低纬度,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加速,节省燃料
回收基地
地形平坦开阔,人烟稀少,防止破坏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避开大江大河湖区
避开森林,便于搜救
意义
地方时 区时的计算
原则
东加西减,经度查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0度,地方时相差40分钟,经度相差5度,地方时相差20分钟。
时区确定
经度数除以15所得整数商后若余数值大于7.5时区数为整数加1:若小于7.5,时区数及为整数商。
常用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或者说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地方时为18点!
晨昏圈与极昼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点;晨昏圈与极夜圈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
昼夜交替
昼夜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分别为12时与0时
与赤道交点所在的地方时分别为6点和18点
晨昏线的判读
地球的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运动,旋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二分二至日所在点与近远日点的位置不重合
近日点至远日点,速度逐渐变慢。远日点至近日点,速度逐渐加快。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所在纬度的纬度差)
昼夜长短的变化
冬至-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
夏至-冬至,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夏至日南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识记(20 40 60度)
太阳方位
日出方位
春分-夏至-秋分,全球处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纬度越高,日出越偏北。
秋分-冬至-春风,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且纬度越高,日出越偏南。
春分秋分
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太阳视运动图
南北纬20°、40°、南北极圈、南北极点二分二至日视运动图
大气运动系统
大气受热过程
三个过程 两个作用
逆温
形成过程
影响
热力环流
三种常见热力环流
海陆热力环流、山谷热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
冷岛效应
高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规律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原因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环流
夏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成因
天气系统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锋面系统
冷锋
特点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 天气特点
暖锋
锋面气旋
在低压槽位置绘制锋面系统并标出雨带的位置与范围
判断某地的风向
水体运动系统
水循环及其类型
类型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环节
蒸发
影响因素:温度、风速、湿度、可蒸发面积
下渗
影响因素:地形(平坦利用下渗)、植被覆盖率(覆盖率越高越利于下渗)、下垫面性质(非硬化地面易下渗、地面物质颗粒大、裂隙发育、喀斯特地貌等易下渗
降水
影响因素:空气湿度、对流(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背风坡(为雨影区,盛行下沉气流,产生焚风效应,降水少)
地表径流
河流的水文特征
流量、含沙量、冰期、汛期、凌汛、流速(水能资源丰富:流速快,流量大)
河流的水系特征
流程、河流形态《放射状(一般为山地流向四周)、向心状(一般为盆地)》
地下水
潜水
与河流湖泊的补给关系判定
影响埋藏深度的因素
与地表高度呈正相关
与地表水补给量呈正相关
与人工采用量呈负相关
承压水
海水的运动
波浪
潮汐
概念:白天海水涨落为潮,夜间海水涨落为汐,主要为月地引力作用引发,也受太阳引力影响。
洋流
成因
分布
地壳和地表物质运动系统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