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工程宪法学 第二版 第九章 宪法的实施
暂无相关模板推荐
第九章 宪法实施和监督 318
第一节 宪法实施 318
一、宪法 实施概述318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
宪法实施一般是指 宪法规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
宪法实施是宪法本身的基本要求,也是宪法确立的重要目标
(二)宪法实施的特点
1. 宪法实施内容的广泛性
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而宪法主要规定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宪法实施的保障等内容,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是治国理政的总依据,因此,宪法实施的内容十分广泛。
2. 宪法实施主体的普遍性
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和公民 都是宪法实施的主体,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3. 宪法实施方式的多样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范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宪法实施还通过国家机关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活动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遵守得以实现。
方式上
宪法执行是 指国家机关依据宪法行使权力(权利)、履行职责(义务)
宪法适用是指 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适用宪法解决争议
宪法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严格遵守宪法。
(三)宪法实施的条件
宪法实施的条件 是指影响和制约宪法实施的各种内外在因素,包括政治、思想和宪法自身等方面。
1. 宪法实施的政治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为宪法实施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2. 宪法实施的思想基础
公民尊崇宪法、信仰宪法、遴守宪法和维护宪法,是宪法实施的必要思想条件和社会心理条件。
“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 以增强民众的宪法观念和宪法意识。
宪法宣誓,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
3. 宪法自身的完善程度
宪法自身的完善程度 是宪法实施的基本条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宪法规范和社会现实的关系
保持宪法稳定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基础上,实现宪法与时俱进,既遵循宪法发展规律,又反映社会现实的客观要求,也为宪法实施奠定了基本前提。
二、宪法实施的功能和基本方式 321
(一)宪法实施的功能
宪法实施的功能在于,通过实施宪法,将宪法的理念、基本原则、精神及规范内涵付诸实践, 实行宪法所确立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发挥宪法保障基本人权、规范国家权力和推进依法治国等作用。
1. 确立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2. 保证人权作为宪法核心价值的实现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通过宪法实施,使宪法中的权利规范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才能成为现实的权利。
3. 确保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通过实施宪法,可以确保国家权力机关、监察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宪法设定的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
4. 推动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统一的法律体系
宪法是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精神、原则和制度的具体化。 通过实施宪法,才能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统一的法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统一的宪法秩序。
5. 传导宪法所承载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二)宪法实施的方式
1. 宪法的执行
即国家机关,直接依据宪法行使公共管理职能
第一,依据宪法设立国家机关,形成国家机构体系,并各自行使宪法授予的国家权力。
第二,依据宪法对宪法进行修改。修改宪法既是保证宪法能够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和前提,也是实施宪法的一项具体行为。 修宪权是由制宪权创设的,必须受到作为行使制宪权载体的宪法的约束。 不得违反宪法的根本精神,否则即超出了修宪权的边界。
第三,依据宪法对宪法进行解释。 宪法解释机关必须遵循宪法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精神, 按照宪法解释程序,对宪法规范的内涵进行说明,使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保持一致性,更好地调整宪法关系。
第四,依据 宪法进行立法
“本法依据宪法制定”的基本含义是: 1)依据宪法的立法授权; 2) 依据宪法规定的立法程序; 3) 依据宪法的理念、基本原则和精神; 4) 依据宪法的规范内涵。立法机关不仅要依据宪法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而且要让每一部立法体现宪法精神。
立法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法律。
( 2) 国务院依据授权 制定行政法规。
( 3) 国务院对于在法律保留范围之外而又属于《宪法》第89条规定的 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制定行政法规。
( 4)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 设区的市以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在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及上级地方性法规的情况下,制定地方性法规。
( 6) 经济特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制定授权法规。
第五,依据宪法针对具体事项作出决定、决议。
2. 宪法的适用
宪法的适用是指宪法规定的特定国家机关 适用宪法解决争议的活动。宪法争议主要有法律等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国家机关之间包括横向的国家机关和纵向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在联邦制国家,指联邦与联邦组成部分之间的权限争议)、选举诉讼争议、弹劾案,有的国家还包括政党是否违宪争议等。
3. 宪法的遵守
宪法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和个人 遵循宪法规定从事各种行为。国家机关不仅执行宪法,其本身也有遵守宪法的职责;政党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对公民个人而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宪法是每个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根本保证。宪法遵守是宪法实施的内在要求,也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形式。
宪法还可通过法律的实施而获得实施(间接实施)。在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依据宪法制定法律、法规,将宪法的规定具体化之后,宪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精神及规范内涵已融合在具体的立法之中,因此,法律的实施也属于宪法实施的范畴。
三、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325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健全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相适应的制度
(1) 宪法解释制度
( 2) 宪法修改制度
(二)健全宪法实施的制度
(1) 宪法宣誓制度
( 2) 领导干部宪法教育制度
(3) 国家宪法日
(4) 保证立法机关 根据宪法进行立法的制度。
( 5) 保证国家机关 依据宪法作出具体决定决议。
第二节 宪法监督制度326
一、宪法监督概述326
宪法监督的含义
宪法监督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律程序 对国家机关作出的宪法行为 进行合宪性审查的制度。
保障宪法实施的制度
宪法自身的保障制度
宪法修改制度
宪法监督制度
一般法律的保障制度
违法与违宪的区别
概念
违宪是指国家机关做出的 违反宪法的行为
违法是指违反法律的行为(不包括宪法)
区别
性质
违反宪法
违反法律
行为主体
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
审查主体
特定宪法监督机关
法院
责任形式
撤销违宪法律的文件、拒绝适用宪法的法律文件
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宪法监督的意义
宪法监督为宪法实施 提供保障
宪法监督制度 已成为维护法治国家宪法秩序的重要机制
宪法监督 是协调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关系的重要机制
二、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发展329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 对法律进行违宪审查的国家
在宪法制度形成初期 主要作用在于依据宪法裁断 和解决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成为宪法监督制度的主要目的
法国1799宪法和1852宪法 曾短暂设立元老院审查法律是否合宪的制度
三、宪法监督制度的类型331
普通法院监督制
是指普通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附带的对作为案件审理依据的 法律的合宪性进行审查,即通过司法程序审查裁决,立法和行政机关是否违宪。
美国首创
特点
它是一种被动的、附带性的监督体制
各级法院都有权对作为具体案件审理依据的法律,行政命令等进行合宪性审查,对被认定为违宪的部分法院 只能宣告不予适用,还不能宣告废除
最高法院的宪法判例 形成的原则或规则,事实上具有高于立法机关通过的 制定法的效力
最高法院的宪法性判例确立的原则、规则,一般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案件当事人指控法律、行政命令等违宪的情况很多,但能够将其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审理的可能性较小
优点
普通法院结合其所审理的具体案件,可以对法律、行政命令的合宪性争议进行审查
有权启动宪法监督的主体广泛,有利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
专门机关监督制
专门机关监督制,是指在国家机构中 设立专门的保障宪法实施的机关 以特定的程序和方式 审查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
类型
宪法法院模式
宪法法院只服从宪法和法律 所作出的判决和对宪法的解释,对一切国家机关和公共团体 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宪法法院的法官 实行任期制
宪法法院应普通法院或其他主体的请求,有权解释宪法,对法律国际条约或行政命令等法律文件 进行合宪性审查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在穷尽其他法律救济程序后,有权向宪法法院提出公权力机关的作为或不作为 致使其基本权利受侵害的宪法诉愿,宪法法院对该诉愿中涉及的法律的合宪性进行审查。
宪法委员会模式
与宪法法院模式的区别:宪法法院注重结合具体诉讼案件,对立法机关已经通过并生效的法律文件进行事后的 具体的合宪性审查;宪法委员会模式 注重对议会已通过尚未公布生效的法律 进行事前的抽象的合宪性审查
代议机关监督制
议会上院监督模式(英国)
代议机关整体监督模式(古巴)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制(本质属于上者)我国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制的优点 是基于代表机关的性质和地位,最高代表机关通常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在地位上高于其他国家机关!因而有利于确保宪法监督的权威性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336
一、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形成336
二、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 337
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宪法首先规定了自身的最高法律效力和不可违反性,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建立 奠定了法律基础。
宪法监督的基本目标,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保障人权
宪法监督的主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宪法监督的对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具有法定效率的决定 决议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经济特区法规 司法解释等
宪法监督的程序
主动启动
经请求启动
审查程序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主动启动宪法监督的审查程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主动启动宪法监督的审查程序
提出审查 要求的审查制度。
提出审查 建议的审查程序
宪法监督的方式
事前审查,在法律文件生效前 进行的预防性审查。
抽象审查,在法律文件生效以后 发生具体案件之前进行审查。
具体审查,在法律文件生效以后 发生了具体案件的审查。
违反宪法的责任
不予批准
责令修改
撤销
改变
三、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340
四、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特点 345
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宪法,监督主体,统一实行宪法监督权
注重事前审查
对于违宪的法律文件,采用制定机关 自我纠正与撤销并重的原则
宪法监督的主体 与对法律文件合法性审查的主体 具有同一性
五、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346
宪法监督的作用表现在
有关宪法监督的法律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 起到了指示和导向作用。
宪法监督制度的法律规范 对宪法主体的行为,起到了评价的作用
通过宪法监督实现宪法价值,增强宪法意识
完善
加强党对宪法监督的领导
强化宪法监督理念
完善宪法监督程序
集中规定宪法监督的对象
限定启动宪法监督的主体资格条件
审查程序需要进一步细化
思考题
1. 宪法实施的特点和方式有哪些?P319.P322
2. 宪法监督的含义是什么?P327
3. 如何理解违宪与违法的关系?P328
4. 世界上主要的宪法监督制度有哪些类型?P331
5.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是什么?P337.P345
6. 我国对违反宪法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处理的特点是什么?
7. 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P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