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知识总结,包括促凝血药、抗凝血药、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抗血小板药的相关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病理绪论及第一章适应的思维导图,内容涵盖了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需要的收藏下图吧!
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全过程,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增殖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下图梳理了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的知识内容,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作用机制
促进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2、7、9、10
临床应用
(1)治疗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梗阻性黄疸、胆瘘
慢性腹泻
广泛肠段切除后
新生儿
低凝血因子
(2)口服抗凝血药过量引起的出血
(3)治疗胆道蛔虫所致的胆绞痛
不良反应
维生素K1静脉注射速度过快——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胸闷、血压剧降等
维生素K3/K4口服——易出现胃肠道反应
维生素K3/K4肌内注射——引起疼痛
较大剂量维生素K3——可引发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和高胆红素血症等
氨甲苯酸
抗纤维蛋白溶解
与纤溶酶中的赖氨酸结合部位结合,阻断纤溶酶的作用,抑制纤维蛋白凝块的裂解而止血。
用于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
如:脏器外伤、术后的异常出血、鼻、喉、口腔局部止血。也可用于血友病的辅助治疗。
剂量过大可致血栓形成
抗凝血药
肝素
增强:抗凝血酶III(ATIII)的活性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危、重、急症
如:心肌梗死、肺栓塞、外周静脉血栓和心血管手术时栓塞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DIC)的高凝期
体外抗凝
如:用于输血、体外循环和血液透析时的抗凝。
自发性出血——毒性较低,过量易致出血
应:严格控制剂量
应:严密监测凝血时间(APTT)
一旦出血应:立即停药
过量中毒时应用:硫酸鱼精蛋白对抗
偶见过敏反应
如发热、哮喘、荨麻疹、鼻炎、结膜炎
香豆素类——华法林
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
——阻止维生素K的循环再利用而产生抗凝作用。
防治血栓性疾病
急性期用肝素,再用华法林长期维持
过度易引起出血
对轻度出血者
减量或停药即可缓解
中重度出血者
应给予维生素K1新鲜血或血浆对抗
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
链激酶
使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溶解血栓
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
静脉注射
主要用于: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栓塞
主要不良反应
出血和过敏
注射部位出现血肿
致死性出血
禁忌
出血性疾病(内脏出血、出血性脑卒中、消化性溃疡等)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
最近应用过肝素或香豆素类抗凝药物的患者
外科手术患者三日内不得使用本品
抗血小板药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大剂量
小剂量(每日75mg)
通过抑制血小板环氧酶(COX),使血栓素A2(TXA2)合成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
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
对急性心肌梗死或变异型心绞痛者,可降低死亡率及梗死率
也能减少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率
双嘧达莫(潘生丁)
抑制磷酸二酯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提高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主要用于防治血栓形成,与阿司匹林合用效果更好
治疗量可有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
噻氯匹啶
氯吡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