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土石方工程
一建考试觉得难?一图详细介绍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土石方工程知识体系,完整梳理土方开挖、基坑验槽、土方回填三大方面的知识点,帮你快速建立完整的土石方工程知识体系,助力高效复习、轻松备考。
聚焦一级建筑师考试,下图知识体系根据2019年一级建筑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的相关内容整理所得,涵盖地基处理、桩基础施工、混凝土基础施工、砌体基础施工四大板块内容。带你高效学习、高效备考!
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知识体系!本图介绍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变形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果有帮到你,记得点赞支持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土方工程
土方开挖
土方施工方案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土方量、土方的运距、土方的施工顺序、地质条件、土方的平衡和调配
土方开挖的原则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
深基坑挖土方案
放坡挖土
中心岛式挖土
盆式挖土
逆作法挖土
有支护结构
降水要求
水位降至坑底拟开挖面至少500mm(非一次降到位)
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成,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
挖土要求
相邻基坑开挖,应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自上而下,水平分段进行
分层厚度宜控制在3米以内
多级放坡开挖时,坡间平台宽度不小于3米
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分段长度不大于30米
尽量方式对地基土的扰动,当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
采用人工开挖,应预留150-300mm一层土不挖
采用机械挖土时,应预留200-300mm一层土不挖
边坡要求
挖土过程中随时检查,及时修整,挖至设计标高,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
质量控制
开挖前应检查
定位放线、排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
开挖过程中应检查
平面位置、平面控制桩、水平标高、水准点、排水、降水系统、边坡坡度、压实度,并随时观测周围环境变化
安全要求
一级基坑包括
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一部分
开挖深度大于10米
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须严加保护的基坑
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
挖土安全距离
人工挖土
两人操作间距大于2.5米
机械挖土
多台机械间距大于10米,机械工作范围内不允许进行其他作业
基坑周边安全距离
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在基坑边坡堆放材料、弃土或移动机械时,当土质良好,距坑边大于1米,堆放高度不大于1.5米
一级基坑监控报警值
围护结构墙顶位移3cm
围护结构墙体位移5cm
地面最大沉降3cm
应急措施
渗水或漏水
引流修补、压密注浆、坑底设沟排水、密实混凝土封堵、高压喷射注浆等方法
补牙排毒降高压
支护结构位移
墙背卸载
设支撑或锚杆
加快垫层施工
加大垫层厚度
墙背土体沉陷
增设坑外回灌井
坑底加固
垫层随挖随浇
加厚垫层或采用配筋垫层
设置坑底支撑
质量问题处理
边坡塌方
现象
在开挖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原因
开挖时,未采取有效排水措施
治理
做好地面排水和降水工作
基坑开挖坡度不够
将坡度改缓
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
清除塌方后采取临时性支护
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
对局部塌方清除后用块石填砌或用2:8、3:7灰土回填嵌补
基坑验槽
验槽程序
组织者
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
参加人员
施工、勘察、设计、建设等相关单位参加
验槽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人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等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到场
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地基基础设计文件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可不进行时除外)
地基处理或深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报告
土质
基底应为无扰动的原状土,留置有保护层时其厚度不应超过100mm
验槽内容
天然地基验槽
验槽前的工作
应在基坑槽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检验,检验数据作为验槽依据(2019改动)
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
承压水可能高于基坑底面标高,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
基坑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厚度大于1米
基底持力层为均匀、密实砂层,且厚度大于1.5米
根据资料检查
根据勘察、设计文件核对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
根据勘察报告坑底、坑边岩土体及地下水情况
检查地下情况
检查空穴、古井、古墓、暗沟、地下埋设物及防空掩体等情况,并查明其位置、深度和性状
检查地表情况
检查基坑底土质的扰动情况及扰动的范围、程度及深度(2019新增)
检查基坑底土质受到冰冻、干裂、受水冲刷或浸泡等扰动情况,并查明影响范围和深度(2019新增)
地基处理工程验槽
换填、强夯地基处理后现场检查
地基的均匀性、密实度等检测报告
地基的承载力检测资料
增强体复合地基处理后现场检查
桩头、桩位、桩间土情况
复合地基施工质量检测报告
特殊土地基处理后现场检查
地基的湿陷性、地震液化、冻土保温、膨胀土隔水等方面的处理效果检测资料
桩基工程验槽
桩筏基础、低桩承台等桩间土的共同作用,设计计算中对其考虑时,应在开挖清理至设计标高后,应对桩间土进行检验
人工挖孔桩,桩孔清理完毕后,应检验桩端持力层,对大孔径挖孔桩,应逐孔检验孔底的岩土情况。
验槽的方法
观察法
主要采用观察法,对基底以下的土层不可见部位,要先辅以钎探法配合完成
观察内容
槽壁、槽底土质情况,槽底土质结构是否被破坏,验证基槽开挖深度,初步验证基槽底部土质是否与勘查报告相符
基槽边坡是否稳定,是否有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存在,如地下渗水,坑边堆载,近距离扰动等
基槽内有无旧的房基、洞穴、古井、掩埋的管道和人防设施等。如存在,则须沿其走向追踪,查明其在基槽内范围、延伸方向、长度、深度及宽度。
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或其他手段作为验槽辅助
轻型动力触探
检查的内容
地基持力层的强度和均匀性
浅埋软弱下卧层或浅埋突出硬层
浅埋的会影响地基承载力或地基稳定性的古井、古墓和空洞等
检验排列方式及深度
基坑(槽)宽度小于0.8米
中心一排
检验深度1.2米
基坑(槽)宽度0.8~2米
两排错开
检验深度1.5米
基坑(槽)宽度大于米
梅花形
检验深度2.1米
检验间距
一般为1-1.5米,出现异常时,需加密至足够掌握异常边界
检验完毕后,触探孔应灌砂填实
土方回填
回填顺序要求
从场地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相对两侧或周围同时进行分层回填和夯实。每层虚铺厚度根据夯实机械确定
回填质量要求
回填土料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土、有机质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尽量采用同类土
施工中应检查:排水系统、每层填筑厚度、碾迹重叠程度、含水量控制、回填土有机质含量、压实系数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表示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
回填土经夯实或碾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
换土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
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
含水量大时,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
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
含水量小或碾压机械能量过小时,增加夯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