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酶化学(基础生化)
酶化学(基础生化)思维导图,包括酶化学的概念、分类和命名、作用机理、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活性的调节、维生素与辅酶等内容。
核酸化学知识总结,包括核酸的定义和发现过程、种类和分布、化学组成、生物学功能、结构、理化性质及应用等内容。
蛋白质化学知识总结,包括蛋白质的功能、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理化性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重要性质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酶化学
概念
生物催化剂
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
高度专一性
易失活
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化学本质
大部分酶是蛋白质
单纯酶
结合酶和酶的辅因子
酶蛋白
辅因子
辅酶
结合松弛
辅基
结合紧密
单体酶、寡聚酶和多酶复合体
单体酶(只有一条多肽链)
寡聚酶(几个甚至几十个亚基组成)
多酶复合体(几种酶靠共价键契合而成的复合体)
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
立体专一性
旋光异构专一性
几何构型专一性
分类和命名
分类
氧化还原酶类
转移酶类
水解酶类
裂合酶类
异构酶类
合成酶类
命名
系统名
惯用名
作用机理
催化作用与活化能
中间产物学说
酶的活性部位与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与酶催化作用直接相关的部位
结合部位
催化部位
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以外,对维持酶空间构象必需的基团
诱导契合学说
活性中心结构与底物结构并非吻合
活性中心是柔软的
底物与酶接触时,可诱导活性中心的构象发生相应变化
有关的各个基因达到正确的排列和定向
使酶和底物契合而形成中间络合物
酶催化机制的举例
酶原激活:活性中心形成与暴露的过程
酶促反应动力学
酶促反应速率的测量
酶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底物浓度对酶作用的影响和米氏方程
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米氏方程
式子:V=Vmax【S】/Km+【S】
底物浓度低时,分母中的【S】可忽略;底物浓度很高时,V=Vmax
Km
意义: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一般时的底物浓度
特征物理常数,对某一底物Km为一定值
Km大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弱,Km小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强
用作图法测定
pH对酶作用的影响
酶的最适pH不是固定常数
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
酶的最适温度不是一个固定常数
激活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无机离子
作为激活剂的有机小分子
以巯基为活性基团的酶常加入还原剂
EDTA
生物大分子激活剂
磷酸化酶激酶等
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
不可逆抑制剂
抑制剂与酶以共价键结合
有机磷化物
碘乙酸、碘乙酰胺等
氰化物和一氧化碳
可逆抑制剂
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能用透析法除去
竞争性抑制剂
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最大反应速率不变,Km增大
非竞争性抑制剂
抑制剂即可与E结合也可与ES结合,生成的EI和ESI都是失活复合物,ESI不能转变成为产物
最大反应速率变小,Km不变
反竞争性抑制剂
只与ES复合物结合,减少了中间产物转化为产物的量
最大反应速率和Km都减小
酶活性的调节
别构酶
寡聚酶,除有活性部位外还有调节部位
具有别构效应
同促效应
底物本身对别构酶的调节作用
异促效应
效应剂结合于调节部位引起酶分子构象改变,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不遵循米氏方程,反应初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呈S曲线
系列反应酶系统的第一个酶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同工酶
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催化相同反应的酶
诱导酶
在一定诱导物诱导下,编码某种酶蛋白基因才能表达而合成的酶
酶原激活
酶活性部位形成和暴露的过程
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
维生素B1和脱羧辅酶
维生素B1
硫胺素
脱羧辅酶(TPP)
在硫胺素激酶催化下,硫胺素与ATP作用转变而成硫胺素焦磷酸
维生素B2和黄素辅酶
维生素B2
核黄素,以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形式存在
黄素辅酶
氧化还原酶(黄素蛋白)的辅基
泛酸和辅酶A
泛酸
辅酶A
泛酸以肽键和巯基乙酸结合与ADP形成辅酶A
维生素PP和辅酶Ⅰ、辅酶Ⅱ
维生素PP
烟酸和烟酰胺两种物质
辅酶Ⅰ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辅酶Ⅱ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传递氢
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
生物素
水溶性维生素
与酶蛋白结合催化体内二氧化碳的固定以及羧化反应
多种羧化酶的辅酶
叶酸和四氢叶酸
叶酸加氢还原成二氢叶酸(DHFA)和四氢叶酸(THFA)
维生素B12
几种变位酶的辅酶
维生素C(抗坏血酸)
强还原剂
硫辛酸
呈氧化型和还原型存在
维生素A
维生素D
固醇类物质
维生素E
生育酚
抗衰老
维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