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女性生殖系统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思维导图,概括了乱炒、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生殖器等内容,包含大部分知识点和细节。
分子病与先天性代谢缺陷病,血红蛋白病,血浆蛋白病,受体蛋白病,糖代谢异常,氨基酸代谢病。帮助小伙伴快速掌握遗传学知识点。
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抗菌药物概念,抗生素种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机制,细菌耐药性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的思维导图,细菌的遗传与变异,详细总结了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变异机制,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女性生殖系统1
卵巢
结构
表面上皮
单扁或单方
白膜
D.C.T
皮质
不同发育阶段卵泡、黄体、白体、低分化梭形基质C、网状纤维、散在SM
髓质
L.C.T,与皮质无明显界限
卵巢门处的C.T有门细胞,分泌雄激素,增生或肿瘤,可出现男性化症状
卵泡发育和成熟
卵泡综述
呈球形,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绕周围的卵泡细胞组成,按其发育分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胚胎5个月时期最多(500万~600万个),出生时约70万~200万个,青春期时尚存4万个左右,每月约15~20个发育,只有一个能发育成熟并排卵,其余退化,女性一生约排卵40余个
原始卵泡
位于皮质浅层,数量最多,体积最小,结构最简单
初级卵母细胞:位于卵泡中央,胚胎时期卵原细胞分裂分化而成,一直停留于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直至排卵前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 特点:较大呈圆形,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丰富细胞器
卵泡细胞:单层扁平状,卵母细胞周围
初级卵泡(FSH影响)
变化
初级卵母细胞增大,细胞器增多
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变为单方或单柱,多层(5~6)
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之间出现糖蛋白均质状嗜酸性的透明带,含透明带蛋白(ZP,初级卵母细胞个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形成),分为ZP1~ZP4,ZP2和ZP3为精子受体,透明带中有初级卵母细胞微绒毛和卵泡细胞突起伸入,形成缝隙连接
卵泡周围基质C增殖分化为卵泡膜
次级卵泡(FSH影响)
初级卵母细胞进一步增大 ,中晚期达到最大
卵泡腔
卵泡细胞之间出现的含液体小腔隙,逐渐融合为一个大腔,腔内充满卵泡液,营养作用
卵丘
为卵泡腔一侧的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形成的丘状隆起
放射冠:紧贴透明带周围一层的放射状排列的柱状卵泡细胞
颗粒层
为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又称颗粒细胞)构成的卵泡壁
卵泡膜
2层,内层膜细胞,外层富含胶原纤维和SM
颗粒细胞与膜细胞均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特征,2细胞协同合成分泌雌激素,少量进入卵泡液,大部分进入血液
成熟卵泡(FSH影响)
促性腺激素作用下发育,直径可达1.5~2cm,突向卵巢表面,卵泡壁越来越薄,颗粒层C仅2~3层
排卵前36~48h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第一极体位于次级卵母细胞与透明带之间的卵周隙内,次级卵母细胞迅速第二次成熟分裂,停留于分裂中期
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合称生长卵泡,卵泡生长发育时分泌雌激素
排卵
定义
LH和FSH作用下,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时间
下次月经来潮之前14天(eg.若28天周期,则为第14天)
排出物
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卵泡液
去向
24h内未受精
退化吸收消失
受精
继续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形成卵细胞与第二极体
黄体形成与退化
形成
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LH作用下,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体积较大、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
颗粒细胞
分化为颗粒黄体细胞,数量多、胞体大、染色浅,常位于黄体中央,分泌孕激素
膜细胞
分化为膜黄体细胞,数量少、体积小,胞质和核染色较深,主要位于黄体周边
两细胞均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特征,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
转归
月经黄体
未受精形成,维持12~14天后退化
妊娠黄体
受精形成,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进继续发育,存留4~6月后退化,可分泌孕激素、雌激素,还可以分泌松弛素,使子宫平滑肌松弛,维持妊娠
2种黄体退化后均由C.T代替形成瘢痕样白体
闭锁卵泡与间质腺
原始&初级卵泡→闭锁卵泡
一种细胞凋亡过程
次级&早期成熟卵泡→间质腺
能分泌雌激素,人的间质腺不发达,退化后也由C.T代替
透明带为鉴别4种卵泡与闭锁卵泡和间质腺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