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修
这里包含了人生的青春之河、人生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正确的人生观等。
编辑于2021-11-24 21:24:17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
人生的青春之河
人生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
世界观的含义
人生观的含义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目的:人为什么活着?
决定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人应当如何活着?
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人生价值:人怎样活着有意义?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含义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必要条件和前提
个人的社会价值是重要条件和保障(基础)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最根本的关系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的意义
把握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
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根本尺度: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进步(历史标准)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
为国家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当今标准)
评价方法
坚持能力大小与贡献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实现条件
人生价值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个人的主观努力)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
反对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实现成就出彩人生观
方向:与历史同向、祖国同行、人民同在
途径:投身社会实践
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精神纽带(凝聚力)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定义:民主心、民族魂;精神财富;强大精神动力
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的
道德要求
政治原则
法律规范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特点
历史的、具体的
表现:献身于…事业; 献身于复兴中国梦的实践; 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
要求
爱大好河山
爱骨肉同胞
爱灿烂文化
爱国家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当代中国最突出、鲜明的特点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迫切要求
创新是第一动力
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
内涵: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特征:超越性、实践性、时代性
信念
内涵: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特征:执着性、多样性
高层次信念决定低层次信念; 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崇高的理想信念
信仰马克思主义
基本特征:重视实践
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对立统一
理想不同与现实(应然与实然)
理想受现实的制约和规定
理想包含着现实
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曲折性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理想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个人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全社会集体的共同理想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实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
马克思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两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内核
体现了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反映了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是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坚定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制度)先进性
人民性
真实性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道德观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起源
劳动
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本质
根源:社会经关系
社会利益的特殊调节方式
善恶-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
本质上知行合一
道德功能
定义
最基本的功能
认识功能
反映
规范功能
善恶的指引下规范
调节功能
通过评价指导纠正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中华传统美德
主要内容:自强不息 敬业乐群 扶正扬善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
当代价值
道德建设提供启发
为治国理政
为道德难题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复古论
中国革命道德
含义:
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革命道德的灵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根红线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道德
核心问题:为什么人服务是道德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层次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
(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社会公德
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广泛性
活动范围
开放性
活动内容
复杂性
交往对象
多样性
活动方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
也是公共生活
也是真实生活
其中的道德要求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做到自律不逾矩
职业道德
定义
其中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
(最低要求)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热情服务
奉献社会
树立争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家庭美德
家庭家教家风
婚姻
个人品德
定义
主要内容
爱国奉献、明礼尊规、勤劳善良、…
重要推动: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
重要标志:个体人格完善
主题精神力量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法律基础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尊法学法用法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定义
法律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
赋予参照以前案例的法律效力
法律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法律的发展程度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发展
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奴隶制、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最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
本质特征
党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科学性和先进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立法)
法案提出
法案审议
法案表决
法律公布
法律执行(执法)
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国家行政机关及人员(政府)
法律适用(司法)
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法律遵守(守法)
遵守宪法和法律
依法办事
行使权利
承担并履行义务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地位
宪法至上
体现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体现2
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
根本性
全局性
稳定性
长期性
体现3
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
党的领导地位
国体
政体
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权威也在于实施
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
社会主义法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
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确立的内容(制度)
国体和根本政治制度
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国家市场经济
社会法
原则:遵循和平和国家适度干预
刑法
基本原则
罪刑法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罪刑相适应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
部门组成
诉讼
非诉讼程序
诉讼法
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调解 公开审判
行政诉讼
合法权益被行政人员侵犯时
非诉讼程序法
仲裁法
原则
自愿
仲裁独立
一裁终局
调解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推进国家治理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的主要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
党领导立法
子主题
党保证执法
党支持司法
党带头守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要求
把人民当家做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之中
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人民权益靠法律保护
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p388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地位
二者不可或缺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法制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
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
作用
共同点:约束作用
不同点:
内在要求
法: 靠国家强制力/以追究法律责任表现
表现形式
德:靠道德教化/以道德谴责出现
实现途径
法:制定和实施
德:培育加弘扬
二者相互促进
道德支撑法治
道德贯彻到法律
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问题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培养法治思维
含义 p390
和人治思维的区别
依据
法治
事实和法律
人治
人高于法
方式
法治
稳定性和一贯性
人治
个人意志和感情
价值
法治
社会大众的意识
人治
个人专断
标准
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法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表现
价值取向
规则意识
内容
法律至上
普遍适用性
优先适用性
权力制约
权力由法定
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受追究
公平正义
规则公平
救济公平
权利保障
宪法是其前提和基础
行政保护是其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是其最后防线
正当程序
合法性
中立性
参与性
公开性
时限性
迟到的正义是有瑕疵的正义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含义
只有无权威的基本要素
法律在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中地位和作用
法律本身科学程度
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应具有最高的权威p393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权利
与其他权利的区别
强调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对权利的制约和决定作用(根本区别)
含义
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做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特征
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不同且存在差异
不可侵犯性(区别其他权利的根本)
需依法行使
义务
含义
与法律权利相对应
表现形式
作为
不作为(不能实施某种行为)
法定强制性
特点
历史的(会变化)
源于现实需要
依法设定
可能发生变化
二者关系
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目的与手段
复合型关系
劳动
义务教育
一律平等
互利共赢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含义
重要性
内容
选举权uan
表达权
民主管理权
监督权
人身权利
内容
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住宅安全权
通信自由权
私有财产权
继承权
社会经济
劳动权
休息权
社会保障权
物质帮助权
宗教信仰权
宗教信仰自由
文化教育权
行驶权利的界限
目的
限度
方式
程序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
义务法定
制定
实行
公民应履行的基本法律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
违反法定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