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知识总结,包括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和血量与血型两部分内容,适用于临床医学。
本思维导图的内容是人体解剖生理学第11章内分泌系统,对生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下载此图学习起来了~
细胞的基本功能思维导图,讲述了细胞膜的分子结构、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
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特点
①除因子Ⅳ(Ca2+)外,其余为蛋白质; ②除因子Ⅲ存在于血管外组织,其它都在血浆中; ③大多数以酶原形式存在,需被激活(如:FⅡa); ④多数因子在肝脏合成,且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需VitK。
因子Ⅰ纤维蛋白原,因子Ⅱ凝血酶原,因子Ⅲ组织因子,因子IVCa2+,因子V前加速素,因子Ⅵ前转变素,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因子IX血浆凝血激酶,因子X斯图亚特因子,因子XI血浆凝血激酶前质,因子XII接触因子,因子XIII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血友病
病因:缺乏Ⅷ、Ⅸ、Ⅺ因子,分别称为甲、乙、丙型血友病。
调控
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促凝和抗凝
促凝
补充维生素K
抗凝
加肝素
3.生理性抗凝物质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肝素
蛋白质C系统
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概念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简称凝血。
本质
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凝血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FX激活为FXa) 2.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FⅡ激活为FⅡa) 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
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简称纤溶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抑制物
基本过程
纤溶酶原的激活
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抑制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
生理性止血
正常成人小血管破损后血液从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
过程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黏附→聚集→形成松软血小板血栓→初步止血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血管收缩
第四节血量与血型
血型
红细胞血型
ABO血型系统
抗体
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含有不同的抗体,但不会含有与自身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分类
天然抗体
IgM为主,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
免疫抗体
以IgG为主,分子量小,可以通过胎盘。
分型
存在AB两种抗原
A型,B型,O型,AB型
鉴定
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抗A和抗B)检测红细胞有无相应抗原(A/B抗原) 反向定型:用已知抗原(A和B型红细胞)检测血清有无相应抗体
遗传
Rh血型系统
抗原
抗原D、E、C、c、e,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Rh阳性(Rh+)有D抗原 Rh阴性(Rh-)无D抗原
◼无天然抗体 ◼Rh-者接受Rh+血液,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Rh抗体。
新生儿溶血
发现
恒河猴
溶血
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个体的血液混合,红细胞彼此凝集成簇,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在补体的作用下,这些凝集的红细胞发生破裂,称为溶血。
红细胞凝集反应
血量
血量不足会导致:血压下降、血流减慢,最终引起细胞、组织及器官代谢障碍及功能损害。
安全输血
谨慎异型配血
坚持同型输血
必须交叉配血
推广成分输血
提倡自体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