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心理与行为
社会心理与行为包括四个内容:印象、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影响。
编辑于2021-11-26 12:50:05社会心理与行为
印象
印象形成
含义:对人的特性,如能力、性格、品质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效应
扇贝效应(强化理论)——临时抱佛脚
霍桑效应(知道自己被观察时表现好)
马太效应(两极分化现象)
破窗效应(破罐子破摔)
角色效应(角色使命感)
登门槛效应 (得寸进尺效应)
留面子效应
印象管理
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
逢迎
自我抬高
显示(留下好印象)
恳求(利用弱点)
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
否认
合理化理由
事先声明
道歉
弱化不足
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刻板印象:群体特征强加于个人
晕轮/光环效应:以偏概全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狄德罗效应/愈得愈不足效应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
含义: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心理关系。
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人际关系需要理论
提出者:【美】舒茨
种类
包容需要
控制需要
感情需要
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中学影响较大)
维护措施
尽量避免争论
不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学会批评
人际吸引
含义: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形式
一般形式
喜欢友谊
子主题
强烈形式:爱/爱情
影响因素
相似性与互补性
个人品质
接近性与熟悉性:近水楼台先得月
人际冲突
种类
特定行为上的冲突
关系原则或角色上的冲突
个人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
处理原则
对事不对人
情绪降温,合理让步
当时当地解决冲突
处理方式:回避、对抗、迁就、合作、妥协
群体心理
社会助长
个体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到现象。
社会干扰
个体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降低到现象。
社会惰化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个人付出的努力比个体单独完成偏少的情况。
利他行为
含义:不期待任何回报、出于自觉自愿的主动行为,把帮助他人当做唯一目的。
特征
自愿性
利他性
无偿性
损失性
责任分散效应:随着旁观人数增多,利他行为减少的趋势。
侵犯行为
含义:攻击行为,有意伤害他人,引起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行为。
特点
外显性
伤害性
有意性
控制措施
宣泄法
惩罚法
移情法:换位思考
认知干预:讲道理
榜样作用和大众媒体的宣传
社会影响
模仿:主动
从众:群体压力(自愿)
类型
真从众:心服口服
权宜从众:口服心不服
不从众
假不从众:口不服心服
真不从众:心不服口不服
影响因素
个体特点
年龄与性别
知识经验
个性特征
群体因素
群体的一致性
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刺激物因素
刺激物的清晰性
刺激物的内容
服从:被迫
影响因素
命令者的权威性
服从者的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
情景压力
原因
合法权利
责任转移
去个性化
个性消失,去压抑化、去抑止化
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对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围观跳楼。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