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学(血液学检查)
实验诊断是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用于临床诊断,血液学检查是其中的基础检查,通过对血细胞的检查可初步判断人体生理状况。学习各种细胞形态,分类及其正常范围有利于分析血液基本情况
编辑于2021-11-27 10:07:04临床血液学检查
血液的一般检测
红细胞检测及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正常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儿童:6.0–7.0*10^12/L
正常血红蛋白含量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儿童:170–200g/L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改变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男性红细胞>6.0*10^12,血红蛋白>170g/L;女性红细胞>5.5*10^12,血红蛋白>160g/L
相对性增多:体液减少导致的相对性增多,如严重腹泻、脱水、大面积烧伤
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增多:缺氧、高原、慢性严重肺心病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生理性减少:婴幼儿、部分老年人、妊娠期均可能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病理性减少:见于个钟类型的贫血导致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红细胞形态:双凹大小较为一致圆盘状
大小异常
小细胞
<6um一般见于低色素贫血 如缺铁贫血,中央染色区扩大
大细胞
>10um一般见于溶贫、失血贫也可见于巨幼贫
巨红细胞
>15um一般见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的巨幼贫
红细胞大小不均
红细胞增生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常见于巨幼贫
形态异常
球形(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涂片比例>20%)、椭圆形、口型、靶型、镰刀型、泪滴型(骨髓纤维化)、棘型、锯齿形、裂细胞等
着色异常
低色素
染色浅,中央苍白区扩大,血红蛋白减少
常见于缺铁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高色素
橙红色着色加深,中央染色区加深,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一般见于巨幼贫、球形细胞也呈高色素
嗜多色性
染色后呈灰蓝色或者灰红色,实际为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造血功能活跃
见于增生性贫血,尤其是溶贫
结构异常
指Wright—stippling染色后红细胞内存在的特殊有形成分或结构
嗜碱性彩
染色质小体
卡波环
有核红细胞
白细胞检测
白细胞正常值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成人高于10*10^9/L称为白细胞增多;低于4*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
分类
中性粒细胞
外周血一般常见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称为粒细胞减少症;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数量改变
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高:下午高于早晨、妊娠分娩、剧烈运动、高温寒冷等中性粒细胞短暂性升高
病理性升高:急性感染、急性中毒、白血病、大出血、组织损伤等
细胞减少
感染、血液性疾病、物理—化学损伤、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核象改变
粒细胞核左移
指非分叶核占百分比超过5%,称为左移
轻度左移一般提示急性化脓性感染、极度左移一般提示有白血病或类白血病
粒细胞右移
粒细胞核出现五叶及以上,且占比超过3%为右移
主要见于巨幼贫核造血功能衰退,也可以提示预后情况不佳
形态异常
中毒性改变
细胞大小不均匀
中毒颗粒
空泡变性
杜勒小体
核变性:是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固缩、溶解和碎裂的现象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与遗传有关的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嗜酸性细胞
生理功能:抑制过敏、蠕虫反应
细胞绝对值增多:寄生虫病、变态反应、皮肤病、猩红热等
减少:伤寒,副伤寒等
嗜碱性细胞
生理功能:介导超敏
细胞增多:过敏、慢粒、转移癌
淋巴细胞
减少: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增多移植物免疫排斥反应
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血液病(淋巴瘤、MDS 等)、感染(结核、心内膜炎)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参考值100–300*10^9/L,外周血异常血小板比值大于10%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生成减少:常见再障、急性白血病、巨幼贫
破坏消耗过多:系统性红斑狼疮、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输血后血小板减少、DIC
分布不均:脾肿大,血液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
血小板增多
常见于骨髓增生性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网织红细胞的检测
晚幼红细胞脱落细胞核的红细胞阶段,还残存核糖体,用煌焦油蓝和新亚甲蓝呈现浅蓝色或深蓝色的网织状得名
参考值
成人、儿童:0.5%—1.5%
新生儿:3%—6%
临床意义
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一般常见于溶贫、失血贫、缺铁贫、巨幼贫等
细胞减少:一般表示再障、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成指数
正常值为2,可受转变为成熟红细胞时间影响
>3提示为溶贫或失血贫
<2提示骨髓增生功能低下或者红细胞成熟障碍
红细胞比容测定及红细胞相关参数应用
红细胞比容测定
PCV指红细胞在血液所占容积比,受红细胞体积大小和血浆容量改变影响
参考值
微量法:男(0.467+-0.039L/L;女(0.421+-0.045L/L)
温氏法:男0.4–0.5平均0.45、女0.37–0.48平均0.40
临床意义
PCV升高
各种原因导致血液浓缩,达到0.5以上作为补液参考
PCV降低
见于个种贫血,但是血细胞大小可能异常,所以得综合考量
红细胞平均值计算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计算
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速率,影响红细胞缗钱状聚集因素包括红细胞因素和血浆因素
当白蛋白增加(-),球蛋白减少(+)易形红细胞缗钱状聚集
常见于高球蛋白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定义
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但是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贫血
临床一般分类
RBC内在因素(遗传或先天);RBC外在因素(获得性)
溶贫的临床表现
急性:发热、畏寒、可出现Hb尿肾功能改变
慢性:贫血、黄疸、脾肿大、免疫指标异常、胆红素代谢异常
溶贫筛查实验
1 正常游离Hb实验测定
正常值:<50mg/L
临床意义:血管内溶血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血管溶血时升高不明显、自身免疫性溶血或珠蛋白合成障碍性溶血可轻度升高
2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正常值:0.7–1.5g/L
临床意义:各种溶血时都会出现降低、严重血管内溶血含量降低但是测不出、巨幼贫、严重肝病、口服避孕药等·都会降低明显;炎症、感染、组织坏死等会大量升高。
3 血浆中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测定
正常阴性、严重血管内溶血呈现阳性
4 尿含铁血黄素测定
正常阴性、溶贫阳性只占比10%—20%
阳性提示近期可能出现血管内溶血、阴性也不能排除溶贫
5 RBC寿命测定(最佳)
正常RBC寿命25–32天
临床意义:用51Cr同位素标记,半衰期<15天,说明有溶贫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RBC渗透脆性试验
参考值:开始溶血(0.42%—0.46%);完全溶血(0.28–0.32)
临床意义:渗透脆性升高可能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渗透脆性降低提示地中海贫血或者缺镁性贫血
自身溶血性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酶缺陷检验
免疫性溶血检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
直接发与间接法,本质都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临床意义:正常人呈现阴性,阳性可能是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SLE、RA、HD等
PNH相关检测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是指细胞表面凝集素原类型,目前主要学习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
我国大部分都为RH阴性,当RH阴性第一次接受RH阳性输血时不发生输血反应,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因此输血前定RH血型
骨髓细胞学检查
适应症及检测方法
适应症
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
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
化疗后观察
禁忌症
凝血因子障碍禁用
骨髓检查步骤
低倍镜检:判断骨髓增生情况;粗略计算巨核细胞;发现有无特殊细胞
油镜检察:各系细胞增生情况及细胞质和量,观察成熟红细胞和血小板、血液寄生虫等
判断骨髓增生情况五级分发
血细胞发育过程形态演变规律
血细胞正常形态特征
红细胞正常形态特征
原始红细胞
胞体: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
胞核
核仁:1–3个
核形:圆形或椭圆形
核染色质:紫红色颗粒状
胞浆:量少,深蓝色不透明,无颗粒
早、中、晚幼红细胞
胞体: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可见瘤状突起
胞核:核仁大多不存在
胞质:量多,深蓝色(早幼红);嗜多色性,蓝灰色、灰红色(中幼红);淡红色或灰红色(晚幼红)
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粒细胞发育
原始粒细胞
胞体:圆形或类圆形
胞核
核形:圆形或类圆形
核仁:2–5个小而清晰
核染色质:细颗粒状
胞浆:量少,透明染色或深蓝色,无或较少颗粒
早幼粒细胞
胞体: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
核形:圆形或椭圆形
核仁:模糊不清
核染色质:呈粗粒状
胞浆:量多,淡蓝色或深蓝色,含有丰富的非特异性颗粒
中幼粒细胞
胞核特点:椭圆形占细胞体积的1/2–2/3,一侧扁平或凹陷;染色质呈条索状;核仁常无;含有非常少量的非特异性颗粒,出现较为明显的特异性颗粒
中性粒颗粒:中等量,细小大小均匀一致,淡紫红色或淡红色,普通光镜不易看清
嗜酸性颗粒:粗大,大小一致,有立体感及折光性
嗜碱性颗粒:出现在胞质及胞核上,数量少粗大,大小不一,排列紊乱深紫黑色
晚幼粒细胞
胞核特点:体积占细胞的1/2以下,明显凹陷呈马蹄形、肾形、半月形、核仁消失
颗粒特点:含有少量非特异性颗粒,及特异性颗粒
杆状核粒细胞
胞核特点:核体积占细胞的1/2以下,呈粗细均匀的带状、S、U、E形
分叶核粒细胞
分叶状,叶与叶之间藕断丝连,染色质呈深紫色,有较多小块
成熟淋巴细胞
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
核形:圆形或类圆形有小切迹,
核染色质:紧密大块
核仁:消失,有时可见假仁
核浆:淡蓝色大淋巴细胞胞浆较多,小淋巴胞浆较少常无颗粒
成熟浆细胞
胞体:8–15um
胞核:圆形或椭圆,占核1/3以下,染色质粗糙排列成车辐状,无核仁
胞浆:量较多,偶尔可见嗜天青颗粒,胞浆有颗粒感
巨核细胞
颗粒性巨核细胞
胞体:巨大,是骨髓中最大的细胞,外形不规则
胞核:巨大,极不规则
胞浆:量多,无血小板形成
产板型巨核细胞
胞浆:量多,胞浆外缘脱落形成血小板
裸核型巨核细胞
胞浆少或无
化学染色及免疫分型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特点
再障(AA)
血象
骨髓象
增生降低或极度降低
红粒巨三系细胞均减少
成熟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非造血细胞增多
急性白血病
血象
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
白细胞计数不定
血小板减少
骨髓象
某系增生活跃
某系原始+幼稚大于30%
其他系收到抑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