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律逻辑学第二章
法律逻辑学第二章,知识内容有概念概述、概念的类型、概念之间的关系、限制与概括、下定义的方法与规则、划分的方法。
编辑于2021-11-28 08:53:36法逻第二章 概念
概念概述
什么是概念(定义)
概念是思维形式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本质属性是指决定一个事 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据此与 其它事物相区别的属性
属性
本质属性
当意识到事物的本质属性时,就形成了关于此事物的概念
非本质属性
属性
性质
关系
联系
区别
概念的逻辑特征 (基本逻辑特征)
内涵
概念所反映对象具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质的问题
内涵具有可变性
外延
外延边缘模糊的问题:如甘肃骷髅案中的尸体,老人的定义 (我国规定75岁以上为老年人)
具有概念反映本质属性的事物有哪些。“有哪些”,量的问题
概念与语词
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现形式, 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内容与形式的区别 概念是语词的内容 语词是概念的形式
区别
概念具有全民性,语词具有民族性
任何概念都通过语词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如对社区服刑人员可称为: 社区矫正人员 社区矫正对象 社区服刑人员
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概念的类型
实词都是概念
单独与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
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中国禁毒网……
普遍概念
外延有两个或以上对象的概念
如:警察,法律,禁毒公众号……
集合与非集合概念
群体关系
类与分子
类
具有相同本质属性就为一类 分子一定具有类的本质属性
分子是类
类的组成部分不是类
如:刑法分则不是刑法
集合体与个体
个体不一定有集合体的本质属性
集合概念
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
不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是反应类的概念
判断类和集合体
将任意个体或分子代入
成立
类
不成立
集合
正概念与负概念
一般使用正概念,负概念一般表意不清 如:对于论域“政治面貌”,分为党员、团员、群众, “党员、群众、团员”都是正概念,而负概念像 “非党员”就包含了团员和群众,表意不清
正概念
又称为肯定概念,是指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
使用需要注意论域的问题
论域
负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正概念外延之和
如正概念成年人和负概念未成年人的论域就是“人”
又称为否定概念,是指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区分正负概念的方法
方法
含“非、不”等否定词的是负概念
注意
并非一切含非的词语都是负概念 如非洲,不倒翁
负概念一定有与之相对的正概念 但不是所有正概念都有相对的负概念
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
如果S和P的外延完全重合,即所有的S都是P,并且 所有的P都是S,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同关系
如:“珠穆朗玛峰”和“世界上的最高峰” “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宪法”和“国家的根本大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从属关系
如果一个概念完全重合在另外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 ,并且仅仅是这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那这两个概念就具有从属关系
如
种概念:刑法
种概念包含在属概中
普遍的包含
大类包分子(小类)只有这一项是从属关系
整体包部分
集合体包个体
属概念:法律
(属大种小)
识别从属关系
一个概念是另一种概念
交叉关系
S和P的外延仅有一部分重合, 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有的P是S,有的P不是S
如:慢性病和常见病
全异关系
定义
如果S和P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即所有 的S都不是P,那么,S与P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异关系
分类
矛盾关系
如: 监禁刑:非监禁刑 男犯:女犯 生:死
反对关系
如: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忧伤:高兴 刑法:民法
限制与概括
概念的限制
限制的定义
属➡️种 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内涵以缩小外延,由一个外延 较大的属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推演过程
限制的规则
限制是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间进行的
错误示范: 把“天安门广场”限制为“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 把“学校”限制为“教务处”
天安门广场是单独概念 不能限制单独概念
避免犯“多出限制”的逻辑错误
错误示范:遵照死者的生前遗愿,丧事从简
遗愿和生前不能同时使用
避免犯“缺少限制”的逻辑错误
错误示范:罪犯必须参加劳动
应该是“具有劳动能力的罪犯”
概念的概括
概括的定义
种➡️属 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内涵以扩大外延,由一个外延较小 的种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推演过程
概括的规则
概括是在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间进行的
错误示范: 《三国演义》概括为中国古典文学 强制隔离戒毒所概括为监狱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
避免犯“过度概括”的逻辑错误
定义
什么是定义
定义的定义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如:刑法是有关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定义的结构
被定义项
其内涵有待明确的概念
通常用“Ds”表示
定义项
用来明确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
通常用“Dp”表示
定义联项
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语词
通常由“是”、“曰”、“就是”、 “即”、“称为”、“是指”等语词来表达
完整定义结构形式: Ds是Dp
下定义的方法
“属+种差”法
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
注意
确定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
找出被定义项的种差,构成定义项
用适当的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
下定义的规则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完全相等
定义过宽(Dp>Ds)
如:刑法是法律
定义过窄(Dp<Ds)
如:法院是审理和判决民事案件的机关
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同语反复
如:合同法就是有关合同的法律
循环定义
如:所谓原因就是引起结果出现的现象,而结果就是由原因所 引起的现象
定义应使用肯定的命题和正概念
否定形式定义
如:犯罪未遂不是犯罪既遂 侵权行为是非合法行为
定义不能使用含混不清的语词和比喻形式
模糊定义
如:犯罪是对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最大蔑视
比喻形式定义
如:监狱人民警察是特殊园丁
划分
什么是划分
定义
划分是以对象的一定属性为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分成 若干个种概念,以达到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例如:对毒品进行划分
一代毒品:海洛因,可卡因
二代毒品:冰毒,氯胺酮
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
划分的结构
划分的母项
子项就是从母项中划分出的概念
划分的子项
母项与子项是属种关系
划分的标准
划分的方法
划分后子项的数目
多分法划分
如:政治面貌可划分为团员、党员和群众
二分法划分
如:车可划分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划分后的层次
一次划分
如对文学进行划分
二分法: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
三分法:抒情文学、叙事文学和戏剧文学
四分法: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
……
连续划分
如遗产继承按顺序划分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划分的规则
划分后的子项之和与母项外延完全相等
遗漏子项
我国戒毒措施包括自愿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
我国目前的戒毒体系主要是: 强制戒毒、劳教戒毒和一些卫生医疗单位开设的自愿戒毒
多出子项
文学体裁包括诗歌丶散文、小说丶戏剧、戏曲
戏曲不是文学题材
每次划分必须依照同一标准进行
多标准划分
历史包括中国历史丶外国历史丶古代史和现代史
中外,古代现代是不同标准
划分后的子项必须互相排斥
子项相容
毒品包括天然毒品丶合成毒品丶传统毒品和新型毒品
这几项是交叉关系
划分不能越级进行
越级划分
刑罚包括管制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丶罚 金丶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刑法分主刑和附加刑,不可越级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都是附加刑
缺少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