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格知识导图
下图讲述了人格的相关知识点,包括人格的含义、类型论、特质论三个板块,知识点全面且思路清晰,值得收藏了解哦!
以下是一篇关于数字媒体技术的知识思维,介绍了文本概述、简单文本、丰富格式文本、文本输入、文本呈现等方面。
下图整理了智力的相关知识点,包含一般智力因素理论、多因素智力理论等方面内容,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第十讲 人格(上)
一、什么是人格
1、人格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品质,具有跨时间、跨情景一致性的特点,对个体行为的特征性模式有独特的影响
2、跨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是趋于一致的,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的变化
跨情境一致性:在类似情境中,应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情境需要具体化,要和人格的特征性挂钩
二、类型论与特质论
2.1类型论
1、核心:通过有限的几种明确的人格类型对个体进行归类,遵循“全或无”的规则(eg内向/外向)
2、MBTI
(1)认为人格即是个体的功能和态度倾向
(2)这些态度倾向从出生开始逐步形成,至25岁稳定
(3)能够预测人的行为模式
(4)起源于荣格的人格类型论
2.2特质论
1、核心:在不同特质(持久的品质或特征)上对个体进行等级或程度的评价(eg外向的程度),避免了类型论的过度标签化
2、阿尔伯特的特质论
(1)强调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个体特质的作用,即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刺激存在不同的反应,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
(2)首要特质::如何组织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拥有首要特质
(3)核心特质:一个人的主要特征
(4)次要特质:重要性明显小于首要和核心特质,但是也能够预测人的某些行为
3、大五人格理论:学术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模型
(1)开放性(O)
(2)尽责性(C)
(3)外倾性(E)
(4)宜人性(A)
(5)神经质(N)
(6)神经质和尽责性对人的影响较大
主题
第十讲 人格(下)
一、人格的测量
1.1问卷调查法:问卷测验
1.2投射法:投射测验
一、主题统觉测验:根据画面描述1故事,投射出内心的动机、人格、情感状态等
二、投射画:自己画画,从画面的构造和内容投射出内心世界
三、透射法需要专家进行结果评估,没有经受专业训练的人不具备评估资格
二、人格理论
2.1关于人格影响因素的理论
2.1.1基因论:认为人格的遗传力达50%-60%,剩下的部分由环境塑造
2.1.2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学
一、认为行为并非随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人格的核心即动机。具体而言,人格可以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每个部分含有不同的动机,彼此之间也会产生动机上的冲突(eg,当一个人超我的部分明显凌驾于本我自我时,会称此人为“超我人格”,即他的人格的核心是不断去满足社会期待,行为也是这样的动机主导的
二、弗洛伊德强调力比多的发展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当力比多能量不能顺利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出现“固着”
2.1.3行为主义
一、认为并不存在“先天的人格倾向”,人格不过是各种显性的(如外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和隐性的反应(无法从外部观察到的情绪反应)的总和
二、而反应是外部刺激强化的结果
2.1.4人本主义
一、认为人们先天具有“实现自我”等积极的人格倾向,但积极的特质需要后天环境的支持才能得到发展(eg,被无条件接纳,被温柔地关照,被理解和包容
二、如果不能得到支持,人们会发展出防御性人格(eg,过度顺从抹杀真实自我来获取他人的认可;攻击、傲慢、自恋以对抗他人;疏离以远离他人)
2.2关于人格与环境如何互动以影响行为的理论
一、认知理论
1、人们会对环境进行认知加工,在此基础上作出特定的行为反应
2、认知-情感人格理论(米希尔):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认知-情感人格系统,这一系统在与社会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了个体特有的行为模式
3、不同原因:编码方式、期望和信念、智力/能力、价值观、情感
2.3关于人们是如何形成对自我人格的看法的理论
一、自我概念理论
1、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人们为什么会这样看待他们自己,以及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
2、自我概念是一个有组织的多维结构,体现出一个人看待自己,包括自己的人格特质,社会角色,生理特征,社会阶层,行为,能力,以及和他人的关系等
3、自我概念在一生当中动态发展,童年早期到青春期阶段变化最大,是最主要的形成阶段
4、人们的自我概念越积极,人生动力越强、越容易获得成功,主观幸福感也越强
5、人们如果在生活中的角色越多,且每个角色里的积极自我概念越有分歧,对挫折的抵御力就越强